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自1988年以来.笔者采用手术刀在耳背静脉放血,治疗小儿急性腮腺炎27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大黄总蒽醌对SD大鼠的急性肾毒性作用。方法:SD大鼠连续3天灌胃给药,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血、尿及肾脏组织学改变。结果:SD大鼠灌胃高剂量药物后,大鼠一般情况和血液、尿液、肾脏组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黄总蒽醌对大鼠存在一定肾毒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初步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危重患儿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80分、存活时间>6 h的患儿。在患儿入住PICU 1 h内(治疗前)进行危重症评分,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血乳酸水平,治疗6 h再次观测上述指标,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乳酸水平的差异。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PC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血乳酸水平和血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危重患儿预后判断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以连云港云台山野葛根为研究对象,研究葛根中葛根素的分离纯化。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以硅胶柱层析对洗脱部位进行了分离纯化,以及重结晶技术得葛根素晶体。采用TLC、HPLC、IR、熔点等方法对得到的晶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较高纯度的葛根素单体,经HPLC法测定,该葛根素结晶的纯度为96%。结论本论文的葛根素单体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可靠、可行,可用于野葛资源中葛根素单体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腰痹通胶囊(三七、川芎、延胡索,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文献挖掘、分子对接以及分子-靶蛋白网络特征分析的方法研究腰痹通胶囊中化合物群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分子对接发现腰痹通胶囊中有46个活性成分,且大部分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较高的中枢神经暴露量,进一步网络分析发现,其中coptisine、diligustilide、corypalmine、chuanxiongterpene等11个化合物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与p38、CGRP、MMPs、TNFα等19个靶蛋白作用,抑制过度性炎症反应和椎间盘内毛细血管浸入,降低神经对刺激的敏感性,调控椎间盘内胶原、蛋白聚糖的代谢平衡,从而缓解疼痛,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结论通过网络分析明确了腰痹通胶囊调控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子作用机制,诠释了其科学内涵,有助于推动后续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分子机制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可疑致敏原绿原酸、异绿原酸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分子结合模式和结合能力。方法:采用Molegro Virtual Docker(MVD)软件,以华法令、地西泮和HSA共结晶复合物作为受体模板,比较绿原酸和异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在HSA载药位点Ⅰ和Ⅱ的分子对接情况,以对接评分、关键氨基酸基团和氢键作用确定分子的结合模式。结果: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在HSA位点Ⅰ的分子对接分值为-112.3、-155.3和-153.1,在HSA位点Ⅱ的对接分值为-101.7、-138.5和-133.4。在位点Ⅰ,两个异绿原酸分子与关键脂溶性基团Ala291和Leu238的疏水力明显大于绿原酸;异绿原酸、绿原酸与该位点入口和内部不同的极性氨基酸基团形成氢键;与绿原酸分子相比,异绿原酸的第2个咖啡酰基占居该位点右侧亲脂区。在位点Ⅱ,异绿原酸的第2个咖啡酰基增加了其与极性氨基酸的作用。结论:异绿原酸与绿原酸相比,有更高的HSA分子对接评分,其多出的一个咖啡酰基增加了与HSA载药位点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初步评价桂枝茯苓胶囊中17个主要成分抗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及抗痛经作用。方法:人子宫肌瘤细胞以4×103个/孔接种于96孔板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5 mg·L~(-1)的17个主要成分作用48 h,每组设6个复孔,采用Hoechst33342/碘化丙啶(PI)双染分析考察17个成分对人子宫肌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缩宫素(PGF2α)诱导的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评价17个主要成分的抗痛经生物效应,每组实验重复10次。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槲皮素,桂皮醛,丹皮酚,茯苓酸,去氢土莫酸,白芍苷,芍药苷7个成分能明显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苦杏仁苷,苯甲酰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6个成分对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槲皮素,桂皮醛,丹皮酚,茯苓酸,去氢土莫酸,白芍苷,芍药苷7个成分可能是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活性成分;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苦杏仁苷,苯甲酰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6个成分可能是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8.
在中药智能制造由试点示范进入深入应用、全面推广的新阶段,如何提高过程质量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已成为中药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发展的瓶颈。该文整理了自《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施以来,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立项的中药智能制造项目(226项)和中药制药企业(145家),对相关中药生产企业申请的专利进行检索,挖掘出生产过程智能质量控制技术专利135件。从智能质量感知、智能工艺认知和智能过程控制3个方面,对中药材种植、饮片炮制、制剂前处理和制剂成型等单元环节,以及生产车间层面的智能质量控制专利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智能质量控制技术已初步应用于中药生产全过程,提取和浓缩单元智能化,以及关键质量属性的智能感知是当前阶段生产企业关注重点;面向中药制造工艺的认知专利技术较为缺乏,导致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尚未实现有效闭环整合。建议未来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突破中药生产共性环节和生产系统的工艺认知瓶颈,将产品整体质量形成规律透明化,加速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智能装备创新与应用,促进中药品质均一性和制造可靠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的提取时间、药材粒度、加水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以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物收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包合工艺,通过薄层层析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D2A2C3B3:即提取时间8 h,药材为过10目筛的最粗粉,浸泡2h,加水量为10倍。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为B2C3A2D1,即包合温度50℃,搅拌3 h,投料比为1:10,搅拌速度为低速。结论确定了川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优选出了其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经验证包合物与混合物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30.
比较生产质控过程优化及质量标准提高后,桂枝茯苓胶囊在抗痛经、盆腔炎和子宫肌瘤3个方面的主要药效作用以及均一性的差异。选取2011年12个批次桂枝茯苓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前制剂)、2012—2014年每年12个批次桂枝茯苓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后制剂),利用缩宫素致大鼠痛经模型、混合菌液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雌孕激素负荷致大鼠子宫肌瘤模型,研究质量标准提升前后多批次的桂枝茯苓胶囊抗痛经、盆腔炎和子宫肌瘤的药效作用。2011—2014各批次桂枝茯苓胶囊,在痛经的主要药效模型上的研究表明各批次均可不同程度减少痛经大鼠的扭体次数,延长扭体潜伏期,降低子宫组织中ET-1及PGF2α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慢性盆腔炎模型主要药效显示,各批次均可不同程度降低盆腔炎大鼠子宫TNF-α、促进IL-2分泌;子宫肌瘤模型主要药效显示,各批次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子宫肌瘤大鼠的子宫质量,抑制子宫平滑肌过度增殖,降低血清中E2和P水平。2012—2014年各批次桂枝茯苓胶囊在治疗痛经、盆腔炎、子宫肌瘤方面的药效学指标(减少痛经模型大鼠的扭体次数,延长扭体潜伏期,降低子宫组织中ET-1及PGF2α的含量;降低盆腔炎大鼠子宫TNF-α、促进IL-2分泌;降低子宫肌瘤大鼠血清中E2和P水平)优于2011年桂枝茯苓胶囊,且具有显著性差异。2011年个批次桂枝茯苓胶囊的药效学指标存在显著性的组间差异,2012—2014年桂枝茯苓胶囊的药效学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生产质控过程优化及提高质量标准后,桂枝茯苓胶囊抗痛经、抗盆腔炎、抗子宫肌瘤的药效显著性增强,且产品均一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