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保留与不保留锁骨上神经对锁骨切口周围皮肤感觉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23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60例,男20例、女40例,年龄20~73(40.70±14.57)岁,根据是否保留锁骨上神经分为试验组(保留锁骨上神经)和对照组(不保留锁骨上神经)各30例。试验组术中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对照组则不保留此神经。术后1周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周围皮肤触觉、痛觉减退区域的面积,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试验组30例患者中,25例患者的触觉、痛觉完全正常,5例患者有较小范围的感觉障碍;对照组30例患者中,3例患者有较小范围的感觉障碍,其余27例均有大面积的触觉、痛觉缺失。两组触觉及痛觉障碍区域的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可明显降低手术切口周围皮肤感觉障碍,有利于患者术后患侧肩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2.
成骨细胞分化及增殖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骨代谢与骨改建过程中,间充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使新骨生成,正常骨改建和部分骨病理性改变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功能的关系密切。成骨细胞在分化和增殖过程中受许多全身和局部调节因子的精细调控,本文就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过程调控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山蜡梅叶颗粒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卵清蛋白(OVA)诱导小鼠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治疗作用。方法:以LPS与IFN-γ联合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炎症模型。采用MTT法比较细胞活力;采用比色法(Griess)比较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采用ELISA法比较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将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鼻炎灵片0.5 g/kg组、山蜡梅叶颗粒3.9、7.8、15.6 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利用OVA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造模期间观察小鼠变应性鼻炎行为学指标,给药结束后取材,使用吉姆萨染色测定小鼠全血中嗜酸粒细胞的数目;HE染色比较小鼠鼻黏膜的形态结构差异;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含量及小鼠鼻腔灌洗液中TNF-α及IL-6的含量。结果:在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炎症反应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RAW264.7细胞NO含量,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山蜡梅叶颗粒0.25、0.5、1 mg/mL组均能显著抑制NO分泌,降低TNF-α和IL-6的含量(P<0.01)。在OVA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的研究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行为学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中IgE含量、鼻腔灌洗液中TNF-α和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山蜡梅叶颗粒各剂量组给药后小鼠行为学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中IgE含量、鼻腔灌洗液中TNF-α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明显改善OVA模型小鼠鼻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状态。结论:山蜡梅叶颗粒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的炎症反应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鼻炎发生过程中促炎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4.
对 1997年 6月到 1999年 6月入院的 6 0例活动性肝硬化病人 ,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 (PHGF)和果糖二磷酸钠 (FDP)分组观察 ,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观察对象  6 0例活动性肝硬化病人符合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按性别、年龄、病理、肝脾大小、有无腹水、肝功能损害程度 ,相近似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 30例 ,所有病例的HBsAg、HBeAg、抗HBc、HBVDNA均阳性 ,并治疗前后测SB、A/G、ALT作对比。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保肝、补充白蛋白、补充维生素、有腹水者应…  相似文献   
115.
吸烟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折愈合过程的完成受众多因素影响,吸烟是否对骨折愈合也有影响? 目的:探讨吸烟与骨折愈合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08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中心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白鼠80只,体质量(280±25) g。香烟(兰州牌,烤烟型,每支含焦油7 mg,烟碱10 mg,兰州卷烟厂生产)。 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不吸烟)、吸烟戒烟组、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均于手术前1个月开始吸烟。吸烟戒烟组与轻度吸烟组每只大鼠合5支香烟,重度吸烟组每只大鼠合10支香烟,2次/d,1 h/次,6 d/周。术日,吸烟戒烟组动物开始戒烟,轻度吸烟组、重度吸烟组继续吸烟。4组大鼠均制作骨折模型。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第1,7,14,21,28天利用X射线摄片与病理切片测量各组大鼠骨痂最大直径。 结果:组间相比,在纤维骨痂形成期及骨性骨痂形成期骨痂直径最大,随着骨痂的改造塑形,骨痂直径又趋减少;骨折14,28 d,轻度、重度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骨痂最大直径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1),轻度吸烟组与重度吸烟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吸烟是骨折愈合的不利因素。吸烟影响骨痂含量,使骨痂的形成减少,从而延缓骨折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与年龄分布及骨折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分层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并根据肱骨近端骨折分型Neer分型比较不同骨折类型肩袖损伤的发生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人的比例增加。合并肩袖损伤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的平均年龄(72.9±8.5)与不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人的平均年龄(65.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12,P=0.000)。肱骨近端骨折分型Neer分型3部分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最高,为54.8%(92/168)。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病人比例逐渐增加;肱骨近端骨折分型Neer分型3部分骨折常合并肩袖损伤。  相似文献   
117.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保障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生产装备和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一套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尤为重要。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的政策、工艺、装备现状,运用整体观、动态观和辨证观分析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模式,突破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难点,提出中药复方制剂工艺开发的研究策略,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文题释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种高度保守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的器官与组织中,如:肺、肾、脾、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肥大细胞中,主要作用为促进内皮细胞增生、提高内皮细胞通透性、维持血管稳定性,是调节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分裂、迁移及增殖的重要因素。 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的标准有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射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等。根据组织学及细胞学的变化,将骨折愈合分为3期,即: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板形成塑形期。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提高血管通透性、维持血管稳定性等功能,对骨折愈合及骨再生过程有积极意义,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加速骨折愈合的全新治疗手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方法:检索 CNKI,PubMed 数据库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文献,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折愈合”为中文检索词,“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fracture healing”为英文检索词,检索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影响作用的文章。共检索到 167篇文献,通过阅读文题、摘要进行初筛,排除无关的或内容重复的文献,最后纳入符合标准的85篇文献作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存在于骨折断端不同细胞内,且不同细胞内表达具有显著的周期性;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提高血管通透性、维持血管正常形态及完整性的作用,并由此促进骨折愈合及骨再生过程;③一些理化因素及细胞因子均能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从而影响骨折愈合过程;④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疗法有显著优势,主要的方法包括:运用组织工程材料向患处递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利用基因转染技术维持并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他细胞因子及外源性干细胞联合应用;基于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涂层应用;⑤随着医学研究的重点向“交叉学科”发展,相信未来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学治疗会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ORCID:0000-0001-8045-9767(钱洲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9.
自从1808年英国戴维发现镁元素后,人们就在此领域进行探索,逐渐使镁商业化,之后学者对镁及镁合金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及探索。镁作为医用材料最早报道于1878年,Edward将纯镁线材做成结扎线结扎血管止  相似文献   
120.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其特点是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随着研究的深入,铁死亡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日益明显。近年研究发现,铁死亡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在骨肉瘤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就铁死亡的分子机制、铁死亡与骨肉瘤的关系及其在临床应用潜力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