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评估糖耐量减低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长期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搜集我院2001-2014年资料完整、完全再血管化并且随访期糖代谢类型维持稳定的冠心病患者714例,根据初次空腹、餐后血糖或糖尿病史分为糖代谢正常组(NGT)260例、糖耐量减低组(IGT)229例及2型糖尿病组(DM)225例,平均随访(43.42±33.82)月,比较其血脂、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心绞痛、心衰)、新发严重狭窄病变(≥75%参考血管)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等.结果 随访结束时,在血脂、吸烟量、血压控制相当的情况下,IGT组主要心血管事件、新发严重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分别为18.78%比9.62%,57.83%比38.82%,P<0.05);而与DM组(分别23.11%,63.75%)差别不明显.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是IGT组不良预后的主要影响因子(OR2.146,95%CI 1.558-2.956).结论 IGT血糖异常可能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2.
患者男,57岁,2009年10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阵发心房颤动伴窦性停搏"安装心脏起搏器,术后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下肺阴影,CT增强扫描见偏心性空洞,边界基本清晰,中央伴多个透光区,考虑空洞性肺结核,不除外空洞性周围性肺癌,同时可见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稍增大(图1~3).  相似文献   
53.
患者男,58岁.因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X线胸片发现肺部肿块,于2009年10月19日就诊,主诉反复头晕10余年,眩晕2年.既往无咳嗽、咯痰、气急、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体检示两肺呼吸音清,心率60次/min,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伴部分心室长间歇.  相似文献   
54.
了解我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 ,为制定水痘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我区 2 0 0 1年水痘疫情分析如下。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我区各级医疗单位 (包括村卫生室、个体医 )的内、儿、皮肤科等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簿及漏报率调查和暴发疫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局年鉴资料。结 果1 流行概况  2 0 0 1年我区共发生水痘 2 75例 ,发病率81 6 0 / 10万 ,发病率已超过我区甲、乙类主要病种 ,位居首位 ,无死亡病例 ,发生暴发疫情 5起。2 流行特征  (1)年龄和性别分布 :年龄组分布 ,5~ 9岁15 0例 (5 4 5 5 % ) ,10~ 14岁 6…  相似文献   
55.
患者男,76岁.体重下降半年,体检B超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体检:中腹部可触及一个9.0 cm×10.0 cm的质硬肿块,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immunophenotype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 case of microcystic/reticular schwannoma occurring in cervical spine. Methods The pathologic features and immunophenotypic profile of a case of microcystic/reticular schwannoma were stud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performed using EnVision two-step method. Results The patient was a 35 -year-old male and presented with a bump over the fifth cervical spine on radiologic check up. Crossly,the bump was gray-white in color, soft, well-circumscribed but non-encapsulated. The tumor measured 3.5 cm ×3.0 cm × 1. 8 cm in size. Histologically, it was composed of two distinctive components. One component resembled the conventional schwannoma but showed focally nuclear pleomorphism, reminiscent of changes in degenerating schwannoma. The other component consisted of epithelial-like cells arranged in a reticular or lacelike pattern, amongst a myxoid matrix.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showed that the tumor cells were strongly positive for vimentin, S-100 protein,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nd neuron-specific enolase, focally positive for CD68, CD10 and Ki-67, and negative for pan-cytokeratin, 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neurofilament,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smooth muscle actin, estrogen receptor, progesterone receptor and p53. Conclusions Microcystic/reticular schwannoma is a novel variant of schwannoma,arising mainly in internal viscera but seldom in bone. Awareness of this entity is helpful in distinction from chordoma, other mucoid tumors or sarcomas.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我国报告的HIV感染者中,经性接触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明显增加。公共场所暗娼人群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既是AIDS的易感人群,又是重要的传播途径。2006年秀洲区对示范镇商业性工作者(CSW)人群开展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并进行效果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嘉兴市秀洲区高危人群艾滋病知晓率及高危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加伟  顾谢君 《疾病监测》2005,20(9):471-474
目的分析浴室、美容院的女服务员(暗娼)艾滋病知晓率及高危行为。方法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采用EpiInfo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输入并分析。结果169例暗娼中,3个传播途径均明确知道的占7.69%;明确知道蚊虫叮咬、握手、共用劳动工具、一起吃饭等不会传播的占15.98%;对于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的问题无一人能全部正确回答。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电视、朋友、报纸杂志,而她们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一喜欢的主要途径依次为电视、医生、报纸杂志。有54.44%的人不愿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接触。高危行为调查: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占46.15%;未用安全套占16.57%。在过去3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从未使用安全套占2.37%;有时使用占26.63%;每次使用占27.81%。2人一年内注射过毒品,但未共用注射器,占1.18%。讨论此类人群对艾滋病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均不够全面。电视为最受欢迎的宣传途径。在目前情况下尚须加强对此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提高此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究左金丸(ZJW)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借助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初步明确ZJW治疗UC的活性成分与潜在机制,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300 mg·kg-1)和左金丸低、中、高剂量组(1.82、3.64、7.28 g·kg-1),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UC模型,造模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7 d,每日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并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并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分子机制。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可能是ZJW调节UC的关键途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ZJW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动物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1),DAI评分、脾脏指数、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与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与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IL-10水平与结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金丸各给药组小鼠UC症状明显改善,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肠组织PI3K、p-Akt与Bax蛋白表达明显抑制(P<0.05,P<0.01),血清IL-10水平与结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著提高(P<0.01),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 ZJW可有效缓解DSS诱导的UC,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MRI脂肪分离征和神经出入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患者的MRI资料。根据手术所见肿瘤位置,将患者分为肌内、肌间组,对两组神经鞘瘤的脂肪分离征和神经出入征进行对照分析,并以χ2检验比较两组间两种征象的分布情况。结果141例患者共有152个病灶:肌内神经鞘瘤41个,肌间神经鞘瘤111个。肌内神经鞘瘤出现脂肪分离征48处、神经出入征14处,肌间神经鞘瘤出现脂肪分离征9处、神经出入征190处。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病灶的脂肪分离征(χ2=55.545,P<0.001)、神经出入征(χ2=26.96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分离征多出现在肌内神经鞘瘤,神经出入征多出现在肌间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