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目的:总结低分子肝素联合人力挤压腓肠肌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140例髋、膝关节手术及髋关节周围手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人力挤压腓肠肌的方法预防下肢DVT的发生,观察两组患者双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发生下肢DVT3例,发生率为4.29%(3/70)。对照组手术后发生DVT11例,发生率为15.71%(11/70),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人力挤压腓肠肌可以降低骨科手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62.
倒置股骨远端LISS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77髋,按Evans分类:Ⅰ-Ⅱ型25髋,Ⅲ型30髋,Ⅳ型22髋。采用倒置股骨远端LISS治疗32髋,DHS治疗45髋。结果对于Evans分类Ⅲ型、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与DHS治疗组比较,LISS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问延长,但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结论倒置股骨远端LISS与DHS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倒置LISS更适用于高龄、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或严重骨质疏松症的Ⅲ型和Ⅳ型骨折。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分析骨科常见手术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15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69例)、膝关节置换术(65例)和肩关节周围手术(72例)患者525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分为谵妄组(56例)和非谵妄组(469例)。记录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型以及住院天数、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准备时间、术前基础疾病状况、术前及术后白蛋白、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电解质是否紊乱、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是否ICU监护和输血量等围手术期因素共17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可能与术后谵妄相关的因素有年龄、手术方式、术前准备时间、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后电解质是否紊乱、手术持续时间、是否术后ICU监护和输血量等9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80岁和>80岁组术后谵妄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组,OR值分别为12.998(95%CI:2.829,59.713)和36.210(95%CI:8.222,159.476);术前准备时间4~6 d组术后谵妄发生率高于术前准备时间≥7 d组,OR值为3.903(95%CI:1.658,9.188);术后电解质紊乱组术后谵妄的发生率高于电解质正常组,OR值为2.160(95%CI:1.065,4.382)。结论 高龄、术前准备时间不充分和术后电解质紊乱是骨科术后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5.
青春期痤疮又名粉刺,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好发于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形成丘疹、粉刺、脓疱、结节或囊肿等损害,一般至25—30岁以后,大都能够自愈。笔者运用口服汤剂消风散、外用消痤面膜治疗痤疮30例,临床获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减轻肌内注射疼痛护理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内注射是临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比口服皮下注射发生疗效更迅速,在临床上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我们发现可以减轻病人疼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印象很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60多岁的工人老赵退休后,在家每天喝点酒、打打牌,自觉身体很棒,面色红润,很少得病,有时头痛脑胀,也归咎于年纪大了,晚上看电视晚了,容易疲劳。睡睡就会好的,因此他很少上医院,也从来不做体检。一日,他女儿带着孩子来看他,推门不觉大惊,其父已倒地昏迷。120车急送医院抢救,测得血压很高,经CT检查为大面积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亡。脑溢血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像这位患者抢救时血压很高,基本上可以肯定是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生前经常面色红润,头脑发胀,其实是高血压的一种临床症状,如果退休后  相似文献   
6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44例冠心病患者经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通者纳入研究。术前一周内及术后 48h内分别记录体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d及QTc离散度 (QTcd)。为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对QTd及QTcd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们还测量了同期 10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的QTd及QTcd。结果  (1) 10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及其亚组 (术前QTd延长组、正常组 ,QTcd延长组、正常组 ,单支病变组 ,二支病变组 )手术前后QTd及QTcd差异均无显著性 ;(2 )PTCA及支架植入术组手术前后QTd差异也无显著性 ,但QTcd却从术前的 (5 8 9± 33 3)ms缩短至术后的 (4 7 6± 2 0 9)ms(P <0 0 5 )。亚组分析表明 :术前QTd延长组 (75 4± 2 5 2 )ms术后明显缩短 (4 7 5± 19 6 )ms,P <0 0 1;术前QTcd延长组 (95 3± 30 3)ms术后也明显改善 (5 2 5± 2 5 6 )ms ,P <0 0 1;单支病变组手术后QTd(4 1 6± 16 9)ms及QTcd(4 4 3± 18 2 )ms均较术前 [QTd及QTcd分别为 (5 5 5± 2 6 4)ms及 (6 0 3± 31 1)ms]明显缩短 (P均 <0 0 5 ) ;而术前QTc或QTcd正常组、二支病变组手术后QTc及QTcd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PTCA及支架术可明显缩短QTcd ;  相似文献   
69.
通过不同的药物干预下、不同时间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PAG)、及血栓素B2(TXB2 )的变化以探讨射频消融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的发生机理 ,评价阿司匹林、肝素及联合应用肝素、阿司匹林对此影响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及其程度。从而为是否要进行抗凝治疗寻找依据 ,同时寻求更合理的抗凝方案。资料与方法 :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患者82例 ,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35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47例。分为四组 :A组为阿司匹林组 (19例 ) ,于术前 1d、术前 2h ,分别服用阿司匹林30 0mg;B组为肝素组 (2 2…  相似文献   
70.
射频消融(RFCA)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方法.然而,RFCA术后有0.5%~2.0%的患者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1].已有报道RFCA引起血栓栓塞是全身性改变,可发生于外周动、静脉[2],其机制可能与血小板激活有密切联系[3].研究表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的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表达改变可早期、特异和敏感的反映血小板激活程度[4].本研究观察了RFCA术前术后患者血浆FIB-R表达的变化,以了解RFCA对循环活化血小板(CAP)的影响,探讨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噻氯匹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