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112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04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83篇
  1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益气活血法治疗Ⅱ型糖尿病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凡  宋颜 《天津中医》1998,15(3):109-111
  相似文献   
22.
不同电针刺激频率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欧阳钢  贾少微  王凡  石宇  高宙 《中国针灸》2005,25(11):776-778
目的:寻找治疗脑卒中的适宜电针刺激频率.方法:47例脑卒中患者电针头皮运动区,根据其频率分为2 Hz、2/15 Hz、100 Hz组,应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观察3组患者电针前和电针中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的变化.结果:三种不同的电针刺激频率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功能活动,2/15 Hz和100 Hz组较2 Hz组为强.结论:在刺激强度固定的条件下,2/15 Hz、100 Hz的刺激频率治疗脑卒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3.
针刺不同侧头皮运动区肢体功能效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侧头皮运动区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将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针刺患者的病灶侧或非病灶侧头皮运动区,并用上田敏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对针刺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但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5).说明针刺病灶侧与非病灶侧头皮运动区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效应相同.  相似文献   
24.
李云  王凡 《安徽医学》2019,40(6):603-605
目的研究滑轨CT不同配准方式对肺癌大分割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就诊的肺癌患者24例,每周行滑轨CT扫描所得图像与原计划图像行灰度、骨性、手动3种模式在线配准,得出X、Y、Z轴3个方向平移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灰度配准、骨性配准和手动配准方式测量的X、Y、Z轴摆位误差分别为(0. 21±0. 16)、(0. 29±0. 15)、(0. 37±0. 22) cm,(0. 27±0. 16)、(0. 35±0. 25)、(0. 29±0. 19) cm,(0. 18±0. 12)、(0. 28±0. 16)、(0. 23±0. 14) cm,结果显示Y轴平移误差最大,其次为X轴,Z轴最小,且3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灰度模式在X、Y、Z轴上平移误差较骨性模式均缩小,灰度模式在X、Z轴上平移误差较手动模式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肺癌患者行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时,应用滑轨CT中的灰度模式可缩小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25.
院内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本文客观分析了院内拓展训练的优势和其在医院新员工岗前培训中开展的有利条件,认为院内拓展训练是对新员工岗前培训内容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推动传统岗前培训模式的转变,对全面提高新员工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5T位点多态性与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40例国内孤立发生的CBAVD患者作为病例组和104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用Sanger测序方法对CFTR基因9号内含子(TG)m-n(T)单倍型进行测序分型;结合本实验和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中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来探讨5T突变与CBA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Sanger测序结果表明,病例组中检测到6种基因型,分别为TG11-5T、TG12-5T、TG13-5T、TG11-7T、TG12-7T、TG11-9T;对照组中检测到7种基因型,分别为TG11-5T、TG12-5T、TG10-7T、TG11-7T、TG12-7T、TG13-7T、TG11-9T。与对照组10/208(4.81%)相比,在病例组13/80(16.25%)中观察到TG12-5T单倍型约增加了3.38倍;与对照组(0)相比,在病例组中观察到TG13-5T单倍型为6/80(7.5%);TG11-5T单倍型在对照组2/80(2.50%)和病例组4/208(1.92%)中差异很小。TG12_13-5T单倍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极显著(OR=7.40,95%CI=4.83~11.34,P0.01)。经meta分析,TG12_13-5T单倍型与男性患CBAVD疾病的相关性较高。结论:TG12_13-5T单倍型增加CBAVD患病风险,为男性生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王凡  张亮  郭亚  郑劲松 《安徽医药》2015,(6):1157-115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在严重肝外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严重肝外伤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以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35例为A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29例为B组,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32例为C组。A组采用肝裂伤创面致密缝合手术治疗,B组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C组采用选择性肝动脉结扎、肝裂伤面缝合加肝周填塞手术治疗,对不同手术方案在严重肝外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 C组在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和住院时间上相对A、B组明显较少(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腹腔引流量相对A、B组明显较少(P<0.05);C组治愈率相对A、B组明显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相对A、B组明显较低(P<0.05)。三组肝功能表现均良好。结论采取选择性肝动脉结扎加肝周填塞的手术方案治疗严重肝外伤患者时最有效的、也是最安全的,不仅可以减少治疗手术术中、术后出血量,还可以缩短手术与住院的时间,最终提高了对患者的治愈率,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节省了患者的花费,节省了医疗资源,该手术方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8.
目前反流性食管炎(RE)发生率逐年增高,已成为我国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本文对10例正常食管组织,50例RE组织和9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对照检测,以探讨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鳞癌间的可能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30.
改变硒、维生素E饮食摄入量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饲予大鼠不同硒(Se)、维生素E(VE)含量的饲料10周。低Se低VE组红细胞变形性、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红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降低,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增高。结果提示,饮食中适量的Se和VE能够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其机制可能是:①Se维持Spectrin与红细胞膜骨架结合;②Se和VE的抗氧化作用,减弱了LPO对细胞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