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筛选愈痫灵颗粒成型工艺中防潮性最佳的辅料,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干膏粉及其与不同辅料的混合物的吸湿速度、临界相对湿度(CRH),建立动力学模型,提取吸湿速度参数并比较大小。结果经数学处理及统计学分析可知干浸膏、辅料与干膏粉的混合物的吸湿动力学模型符合希古契(Higuchi)方程,通过比较吸湿速度常数K(Higuchi系数)得到防潮性最佳的辅料种类为乳糖与β-环糊精的混合物,配比为干膏粉-辅料=4∶1;辅料中乳糖-β-环糊精=1∶2。结论优良的辅料可使吸湿速度减慢,CRH增大,从而显著地提高了该制剂的稳定性,有利于生产、贮存、运输及应用。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两类不同性质鼻病患者鼻阻抗血流图的观察比较,发现充血性鼻病组与缺血性鼻病组的血管充盈速度、血管弹性、搏动性血液供应强度呈现反向变化趋势,提示存在不同性质的血管壁病变与循环阻力改变,表明了中医关于这两类鼻病由鼻失濡养或气血瘀滞所致的认识是符合病理实际的。  相似文献   
43.
指出原有脑血流图在仪器原理与结构、分析方法、分析指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脑血流图自动分析的原理、方法。认为不能按分析心血流图的方法分析脑血流图,脑血流图的特征是波形上的拐点及拐点之间相对幅值的变化,其他分析指标都可以拐点为基础设置和划分。运用血液流体动力学原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输入与输出关系,用二阶微分函数识别脑血流图上波形曲线上的拐点、实现脑血流图分析指标量化、保证脑血流图波形数据的可靠性和标准化,是实现脑血流图自动分析的关键。拐点的识别解决了波形识别等脑血流图自动分析的关键问题,为脑血流图分析客观化、标准化和自动化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4.
穴位埋药线治疗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8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穴位埋药线治疗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脑电图的影响。采用穴位埋药线配合辅助药物治疗(治疗组)该病88例,并与西药抗痫组(对照组)86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基本控制22、15例,显效40、33例,有效22、29例,效差3、6例,无效1、3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控制显效率及其整体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5.
采用头痛康颗粒剂治疗偏头痛 (治疗组 ) 45例 ,并与Ca2 +拮抗剂西比灵 (对照组 )进行随机对照 ,结果表明 :①头痛康颗粒剂和西比灵均能降低每月头痛发作的频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轻头痛强度、降低头痛指数 ,但治疗组的作用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②头痛康颗粒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相似文献   
46.
王净净教授临证常用药对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净净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王老师从事教学、科研与临床近四十年,临床上擅长诊治中医脑病及内科疑难杂病,如,中风、痹证、眩晕、头痛、癫痫以及情志不遂引起的失眠、郁证等疾病,并且在用药方面善于运用中药药对,加减灵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穴位埋药线对难治性癫痫大鼠大脑海马及皮质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b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拉莫三嗪组、普通线组、药线组。普通线组与药线组均取大椎、肝俞(双)、血海(双)、丰隆(双)穴,先埋一侧穴位,间隔15d后埋对侧穴位;拉莫三嗪组按照人用拉莫三嗪剂量为5mg/(kg·d)换算灌胃大鼠。每日2次;模型组给予灌胃同等体积(2mL/d)的蒸馏水,均干预30d。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敏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b在海马与颞叶皮层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线、普通线、拉莫三嗪干预后能降低致痫大鼠海马区多药耐药基因MDR1b的表达水平(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致痫鼠海马区多药耐药基因MDR1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普通线组比较,药线组明显降低致痫大鼠海马区多药耐药基因MDR1b的表达水平(P〈0.05);模型组的海马区与颞叶皮质区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药线逆转与降低致痫大鼠海马区及皮质区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抗癫痫生物学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8.
脑出血和脑梗死均属于中医学的“中风”范畴,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第2位原因,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在我国脑血管病已跃升为国民死因的首位。本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1]。发病后的2周至6个月为中风恢复期[2]。中风恢复期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时期,治疗得当与否。决定着患者预后的好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日渐增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9.
<正>笔者(第一作者)导师王净净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临床工作,尤其擅长于中西医结合防治癫痫,其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到的用药经验,善用药对,常在治疗癫痫的辨证方中加入全蝎、蜈蚣止痫,取得满意疗效,鲜少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亦有特殊情况,现将其临证中使用蜈蚣复方后出现呼吸困难的1则病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