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内源性抑郁症难治疗、易复发。近年来研究证实,他是一种慢性衰退性、复发性精神障碍,积极的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是预后的关键。本文以近年来内源性抑郁症治疗的资料为依据,就几种常用疗法进行分析,并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2.
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髓核溶解术的一种新的穿刺方法,用于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采用经背后入路直接穿刺椎间盘突出部位,用600~900U的胶原酶溶解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组治疗16例临床确诊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随访6~18mo。结果:采用本穿刺方法治疗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治愈13例,治愈率为81.3%,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无效1例。无椎间盘变窄和退行性变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经背后入路直接穿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行胶原酶溶解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多发性肌炎(PM)血清CPK、sFas和sICAM-1的影响。方法:测定22例PM患者在雷公藤多苷治疗前后血清CPK、sFas和sICAM-1水平并对其进行对照研究;对CPK和sFas之间以及CPK和sICAM-1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PM患者血清CPK和sFas呈正相关,血清CPK和sICAM-1呈正相关;治疗前患者血清CPKs、Fas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CPK、sFas和sICAM-1血清水平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CPKs、Fas和sICAM-1水平与多发性肌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雷公藤多苷对PM患者有明显的免疫下调作用,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5.
再论血浊的病机和致病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浊作为一个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是血的运行状态与功能异常的高度概括,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血浊致病有其自身规律,临床应根据其病位和性质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26.
试论血浊理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自然环境的改变,现代疾病转向以精神情志社会心理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三大致病因素突出,进而导致疾病谱系发生改变。这些致病因素污浊血液,血液变得浑浊或混乱以及血的循行发生障碍,脏腑气机失调,导致有症状或无症状疾病的发生,因此血浊成为现代疾病的病理基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新陆教授血浊理论应运而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血浊理论,运用化浊法治疗以及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皮肤病等诸多现代多发病,明显提高了临床效果,为现代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打开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7.
柴胡桂枝干姜汤症为少阳病兼变证之一,属少阳病误用汗吐下后少阳证未罢又见太阴病,症见晨起口苦、兼见腹泻,或口苦于傍晚欲解者符合少阳太阴并病,临床中患者头痛凡符合该症病脉特点,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治疗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8.
阐述血浊理论创立的背景,该理论的产生是当今疾病谱改变的必然,并探讨血浊的概念和病因病机,血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提出了以血浊理论为指导早期干预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显提高本病的疗效,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观察脑白质疏松症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损害特征及清脑益智颗粒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确诊的6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清脑益智颗粒组(治疗组)和尼莫地平组(对照组)各30例,服药1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临床记忆量表评价认知功能和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记忆量表分、MMSE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指向记忆、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语言及执行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清脑益智颗粒能显著提高脑白质疏松症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短暂记忆力,改善轻度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30.
缺血耐受现象自1970年由Maroko等[1]提出以来,随着研究深入,脑缺血耐受(ischemictolerance,IT)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IT的形成过程涉及热休克蛋白、兴奋性氨基酸、腺苷、凋亡相关基因,以及信号传导通路等的变化.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血管活性物质,在IT的三个阶段[2](缺血预适应、药物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NOS来源不同,分为内皮型(eNOS)、神经元型(nNOS)以及诱导型(iNOS).血管内皮细胞中的eNOS主要表现为有利的神经保护作用[3],而分布于神经元的nNOS及分布于炎性细胞的iNOS则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作用[4-5],故称NO在IT过程中具有“双刃剑”作用[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