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口服他巴唑治疗后引起粒细胞缺乏是近 1年来治疗甲亢过程中出现最多、最严重的并发症[1] ,病情发展迅速 ,死亡率很高。我院2 0 0 1— 2 0 0 2年 5月 ,共收治 2 7例此病患者 ,死亡 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 7例中 ,男 2例 ,女 2 5例 ;64岁 1例 ,5 0~ 5 9岁 4例 ,4 0~ 4 9岁 3例 ,3 0~ 3 9岁 1 3例 ,2 0~ 2 9岁 5例 ,1 5岁 1例。白细胞 ( 1 .0~ 2 .0 )× 1 0 9L- 1者 1 6例 ,≤ 1 .0×1 0 9L- 1者 1 1例 ,最低 0 .2× 1 0 9L- 1。粒细胞缺乏在口服他巴唑 2周出现者 7例 ,3周出现者 1 3例… 相似文献
32.
我科自1996年3月~1997年5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正12例,其中60岁以上的有72例,占总数的64%。我们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实行整体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1做好入院宣教: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发病较晚,从发病到确诊糖尿病有的5~6年甚至更长,而发病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四川口岸出境人员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发生的原因,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控制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2009—2013年四川口岸出境人员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四川口岸出境人员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平均发生率为23.63/1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占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96.90%,异常反应占3.10%。不良反应发生率由高到低的疫苗依次是MMR、YF、MPV、VarV、rBS/WC、HepB、HepA。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留学生、公务人员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劳务人员。结论出境人员接受预防接种是安全、有效和必要的,但同时应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操作,准确掌握禁忌证,加强接种前后的护理,选用免疫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疫苗,以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123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根据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杓型组和反勺型组;分别测量3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24h动态血压结果表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杓型血压类型占5%(6例),非杓型血压类型占58%(71例),反杓型血压类型占37%(46例)。②心脏功能和结构指标观察,杓型组、非构型组与反杓型组间比较:主动脉根部内径(mm)(22.4±2.45,26.5±4.49,31.3±5.16)、室间隔厚度(mm)(9.4±1.10,10.6±1.13,11.2±2.50,)、左室后壁厚(mm)(9.0±0.91,9.3±1.02,9.7±1.41)、每搏量(ml)(61.1±16.24,55.2±13.21,45.1±17.36)射血分数(%)(58.21±10.13,52.33±9.81,46.26±12.66)、左室质量(g)(182.7±61.02,202.1±44.51,224.5±43.32,)、左室质量指数(g/m2)(101.3±32.62,110.4±25.71,124.1±22.54)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反杓型血压较杓型及非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更为显著;而非杓型血压较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35.
患者,男,65岁。因右鼻塞、脓涕伴右侧头痛1个月,于2001年2月15日到我科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鼻塞伴较多脓涕,同时感右侧额顶部胀痛,自服“抗炎药”无效。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时有涕中带血丝,遂到我院就诊。专科检查:鼻粘膜干燥、萎缩,双下鼻甲无肥大,右鼻腔较多脓涕,右下鼻道有“干痂”样物,鼻中隔明显左偏。清除右鼻腔脓涕,取出“干痂”,发现为三粒蚕豆,色黑,质硬。患者自觉鼻塞、头痛顿时缓解。追问病史:患者患“萎缩性鼻、咽炎”30年,1个月前有进食干蚕豆史。术后2天再次检查:患者右鼻腔… 相似文献
36.
利用小波变换进行动态心电图S—T段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利用二进小波变换的方法对临床动态心电图进行时颇域的分析,解决了因为信号质量和干扰带来的测量技术困难,在心肌运动缺血的动态心电图S-T段的时频域的特征识别方面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
近来随着自由基生物学的发展,自由基的专一清除剂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在疾病中的变化日益引起临床医学界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脑出血时SOD变化及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正常对照组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3.1岁。均为门诊体检、心电图、血三脂、胸透、二维超声心动图证实无急慢性疾病者。脑出血组40例,为随机选择1990~1991年经本科抢救治疗患者,全部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出血诊断标准。观察一个月按转归分为:(1)死亡组19例,分别于发病后4小时~13天死亡,(2)成活组21例,包括由神志清楚、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到浅昏迷鼻饲 相似文献
38.
患者,男性,52岁。主因多饮,多食,多尿10年伴双下肢疼痛入院。查体:T36.5℃,P86次/分,BP16/11kPa。患者神志清楚,心肺未见异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1179mg,24小时尿糖214mmol/L血β_2-MG3400μg/ml,尿蛋白放免三项ALb5.5/ml,IgG5.0μg/ml,β_2-MG615μg/ml。空腹血糖9.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5.8mmol/L。入院诊断:INDD合并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炎。给于糖适平早30mg,午15mg,晚15mg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空腹血糖下降7.9mmol/L。但患者双下肢疼痛仍末见好转。给蝮蛇抗栓酶治疗,皮试阴性后给生理盐水250ml加蝮蛇抗栓酶0.25U静脉滴入,30滴/分,2小时输毕后20分钟,患者突然感到胸闷、气短、恶心,大汗淋漓,四肢湿冷。测BP8/6kPa,P112次/分,血糖9.3mmol/L。急做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当时考虑过敏性休克,给吸氧,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即开放液路,间羟胺20mg、多巴胺40mg入壶,氟美松5mg、西地兰0.2mg入壶,同时给间羟胺20mg、多巴胺40mg入液静脉滴注,30滴/分维持血压。给保暖监测血压,经抢救治疗后患者胸闷气短好转,四肢温暖,每次测血压16/10kPa,停用升压药治疗。 蝮蛇抗栓酶具有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聚集,降低血粘稠度,提高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应用蝮蛇抗栓酶静脉滴注治疗引起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