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8篇
  1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180例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现将预防感染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王俊英 《天津护理》2019,27(1):83-85
总结23例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行术中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体位护理、疼痛护理、便失禁护理和健康宣教。应用造口周围皮肤工具DET评分/AIM指南充分评估患者造口情况,并针对造口周围感染、造口粪水性皮炎,造口回缩、造口黏膜皮肤分离等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3.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掌叶半夏中葫芦巴碱、胸腺嘧啶、腺嘌呤和6-氧嘌呤4种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il-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乙腈-纯水-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葫芦巴碱在0.2~1.0μg(r:0.999 6),胸腺嘧啶在2.6~13μg(r=0.999 8),腺嘌呤在0.55~2.75μg(r=0.999 9),6-氧嘌呤在0.65~3.25μg(r:o.999 8)线性关系良好;葫芦巴碱平均同收率100.6%,RSD 2.4%(n=6);胸腺嘧啶平均回收率99.89%,RSD 0.20%(n=6);腺嘌呤平均回收率100.53%,RSD 1.1%(n=6);6-氧嘌呤平均回收率100.0%,RSD1.4%(n=6).结论:3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掌叶半夏中4种含氮化合物的含鼍测定.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对480例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寻找缩短初乳分泌时间及增加泌乳量的有效措施。方法:正常足月分娩产妇,排除妊娠合并症或妊娠并发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产前母乳喂养宣教、做好乳房护理和营养准备、实施爱母分娩行动、产后半小时开奶、家庭化病房及母婴同室、指导产妇正确哺乳等方法;对照组产前未进行母乳喂养宣教,未采用陪伴分娩,住普通病房,仅产时产后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传及指导。结果:实验组产后24h、48h、72h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一般情况及出现黄疸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加强产妇综合护理,能缩短产妇产后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为纯母乳喂养的成功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治疗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过程中,大鼠"足三里"穴区局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及其受体CD 24表达及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探讨穴区电针刺激缓解慢性神经痛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I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行假手术,其余两组结扎坐骨神经造成慢性神经痛模型。手术后1周开始测定大鼠双侧热刺激缩腿反应的潜伏期(PWL)。电针组于CCI术后8d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穴,连续5d。电针结束后用免疫沉淀法检测"足三里"穴区乙酰化HMGB 1蛋白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HMGB 1和Toll样受体4(TLR 4)蛋白、CD 24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穴位局部组织β-EP的含量,并在穴位局部注射CD 24的中和抗体,观察阻断HMGB 1-CD 24通路对电针效应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CI后各组动物双侧PWL差值明显增加(P0.05);与CCI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动物的痛觉过敏明显减轻(P0.05)。CCI后穴位局部的HMGB 1和TLR 4蛋白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电针后,和CCI模型组比较,HMGB 1乙酰化程度增高,CD 24mRNA表达升高,同时穴位局部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是HMGB 1及TLR 4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穴位局部注射CD 24的中和抗体后,电针升高局部β-EP含量、抑制动物痛觉过敏的作用明显减弱(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阳陵泉"穴可缓解CCI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效应与穴位局部HMGB 1活性及其受体CD 24表达升高导致的局部β-EP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6.
本文论述了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漏汗证的临床经验,认为漏汗证的机理重在一个"漏"字。文章通过记述两个临床案例,来辨析漏汗证机理,扩展其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和κ阿片受体(KOR)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小胶质细胞自身受体的相互作用参与电针镇痛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抑制剂组,每组18只。结扎大鼠坐骨神经造成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疼痛模型。电针组、电针+抑制剂组于CCI术后第8天开始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1 mA,2 Hz/15 Hz),30 min/次,1次/d,连续5 d;电针+抑制剂组于首次电针前给予大鼠腹腔注射KOR抑制剂JDTic(10 mg/kg)。用足底测痛仪测定大鼠双足对热刺激的缩足反应潜伏期(PWL);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腰(L)2—L4段中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脊髓中强啡肽的含量;免疫磁珠法分离脊髓L2—L4段中的小胶质细胞后,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髓和小胶质细胞中CD68和KOR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胶质细胞中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患健侧PWL差值(PWLD)明显增大(P<0.01),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标志物...  相似文献   
98.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康复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的同时配合早期康复干预,于6周后分别用Fugl-Meyer及 Barthe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康复干预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认为早期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电针(EA)镇痛的累积效应,及其与海马及下丘脑突触素(SYN)表达的关系。方法:Wistar雌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组(n=30),去卵巢(OVX)+CCI组n=30)。后2组又各分为不电针、EA2d和2周组,每组10例。OVX动物去除双侧卵巢,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7周后水迷宫法测试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结扎坐骨神经造成CCI慢性痛模型。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穴,1次/d,不同组分别电针2d、2周。辐射热照射测定大鼠缩腿潜伏期,以两足的差值作为痛敏分数(HAS)。结果:CCI后,动物HAS明显增大。CCI+EA2周组HAS的绝对值显著低于CCI组、CCI+EA2d组(P〈O.05);显著低于OVX+CCI+EA2周组(尸〈O.05)。与CCI组比较.CCI+EA2周组下丘脑PVN、海马CA1区SYN积分灰度值明显较低(表达上调;P〈0.05);而CCI+EA2d组无明显变化。OVX+CCI+EA2周组两脑区SYN积分灰度值明显低于OVX+CCI组(P〈0.05),而显著高于CCI+EA2周组(P〈0.05)。与CCI+EA2周组比较,OVX+CCI+EA2周组SYN表达的上调程度低(P〈0.05)。结论:重复电针有累积镇痛效应:海马及下丘脑SYN表达上调与针刺累积效应密切相关;神经记忆力的减退在可减弱针刺镇痛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出生的月龄24h内足月新生儿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给予支持疗法,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每次100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每日2次静脉注射,15min注射完毕,轻、中度治疗7d-10d,重度治疗10d-14d。随时记录症状、体征的变化,2组新生儿均于生后14d做脑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71.4%,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