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摘 要 目的: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绞股蓝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方法: 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试验因素和水平,进行Box 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最佳操作条件及二次方程响应面模型。结果:绞股蓝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1%,料液比1∶14,超声时间32 min,该工艺条件下,绞股蓝总黄酮提取率模型预测值为4.676%,验证试验得率为4.641%。结论: 回归模型拟合度良好,该提取工艺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22.
目的考察3种提取方法对二黄汤中甘草苷、黄芩苷、巴马汀、小檗碱、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半仿生-酶法、半仿生法、醇提法提取二黄汤。大鼠灌胃给予提取液(≤1000 Da,15.0 g/kg)后,于0.083、0.167、0.333、0.5、1、2、3、4、6、8、12、24、48 h采血,HPLC-MS/MS法测定5种成分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半仿生提取液中甘草苷tmax更短,Cmax、AUC0~t更高;半仿生-酶提取液中黄芩苷、巴马汀、小檗碱、甘草次酸Cmax、AUC0~t更高,其中巴马汀、小檗碱tmax更短。结论半仿生-酶法、半仿生法有利于二黄汤中5种成分的提取,可提高其口服吸收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3.
<正>患者因四肢肿痛到骨科就诊,一直未有明显呼吸道症状。但是典型杵状指应该想到是长期缺氧或者是胸部恶性肿瘤重要体征之一[1]。术前考虑肿瘤与胸壁粘连较重,进胸困难,但实际情况却是肿瘤与胸壁毫无粘连,患者术前无胸痛症状应该想到肿瘤与胸壁无粘连的可能。先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闭合性胸部外伤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心肌标志物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闭合性胸部外伤合并心肌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2例单纯损伤未伴心肌损伤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及观察组伤后1h、12h、24h及48h血清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B型尿钠肽、肌红蛋白的水平,并将结果加以总结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B型尿钠肽、C反应蛋白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现上升趋势,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B型尿钠肽24h达峰值,血清C反应蛋白则于12h左右达到高值,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胸部外伤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受伤后1h、12h、24h及48h血清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B型尿钠肽、肌红蛋白的水平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在其诊断及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别以酸枣仁中总皂苷、酸枣仁皂苷A、B,总黄酮含量为检测指标,对其进行炮制方法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清炒和微波烘烤对酸枣仁进行炮制,并对各样品中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酸枣仁经炮制后各检测指标均高于生品,而微波炮制品高于炒黄品。结论:清炒和微波烘烤对酸枣仁各检测指标的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而微波炮制品高于炒黄品。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石榴皮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石榴皮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腹泻的潜在作用靶点,筛选两者交集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图并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得7个石榴皮主要化学成分,石榴皮与腹泻共同靶点114个。PPI分析显示,肿瘤抗原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胱天蛋白酶33(CASP)等可能为治疗关键靶点。通过KEGG分析表明,石榴皮可能通过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分子对接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可自发结合。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石榴皮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腹泻,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制备鞣花酸纳米微囊并观察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行为学特征的影响, 以分析其抗肿瘤效果有无改进。方法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制备鞣花酸壳聚糖纳米微囊, 观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游离鞣花酸的差异性。同时体外培养MCF-7细胞, 设立MCF-7组、游离鞣花酸组和纳米微囊组(均n=3), MCF-7组正常培养, 游离鞣花酸组和纳米微囊组分别加入游离鞣花酸和鞣花酸纳米微囊共培养48 h,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与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活力。计量资料先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和构成比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抗氧化测试结果显示, 鞣花酸纳米微囊的吸光度(A734)值为0.652±0.134, 明显低于游离鞣花酸的0.855±0.121(P<0.05)。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 MCF-7组、游离鞣花酸组、纳米微囊组的A450值依次为0.854±0.102、0.595±0.077、0.452±0.046,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65, P<0.01), 且纳米微囊组高于游离鞣花酸组(F=12.258, P<0.05), 游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