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30ml、黄芪注射液40ml(20g/10m1),分别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结果:临床治愈64例,占80%;显效16例,占15%;有效4例,占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丹红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心肌缺血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2.
背景:研究显示分子影像技术可以在活体细胞和分子水平对干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对干细胞长程监测具有独特优势。目的:构建稳定表达报告基因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运用报告基因成像等方法实现其体外和移植后的评价与鉴定。方法:繁殖与筛选携带β-actin-luc报告基因小鼠后,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行表面标志鉴定;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1×106)植入BALB/c裸鼠后肢肌肉内,采用萤火虫荧光素酶(fluc)生物发光成像进行体外和体内移植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示踪和定量评价。结果与结论:转基因小鼠稳定携带β-actin-luc报告基因,分离培养出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90及CD44,而CD45、CD34和CD31呈现低表达,其细胞数与fluc报告基因生物发光信号强度呈显著直线相关(r2=0.96)。细胞活体肌肉移植24h后存活,并显示较强的生物发光信号,在底物荧光素腹腔注射后0~42min内先迅速增强后平缓减弱,21min时最强,达(6.92×106±4.11×105)Photons·s-1·cm-2·sr-1。提示由携带β-actin-luc报告基因小鼠脂肪组织分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可在体外和肌肉组织移植后稳定表达该报告基因并实现细胞的分子影像示踪与定量。  相似文献   
83.
背景:研究显示分子影像技术可以在活体细胞和分子水平对干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对干细胞长程监测具有独特优势。目的:构建稳定表达报告基因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运用报告基因成像等方法实现其体外和移植后的评价与鉴定。方法:繁殖与筛选携带β-actin-luc报告基因小鼠后,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行表面标志鉴定;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1×106)植入BALB/c裸鼠后肢肌肉内,采用萤火虫荧光素酶(fluc)生物发光成像进行体外和体内移植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示踪和定量评价。结果与结论:转基因小鼠稳定携带β-actin-luc报告基因,分离培养出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90及CD44,而CD45、CD34和CD31呈现低表达,其细胞数与fluc报告基因生物发光信号强度呈显著直线相关(r2=0.96)。细胞活体肌肉移植24h后存活,并显示较强的生物发光信号,在底物荧光素腹腔注射后0~42min内先迅速增强后平缓减弱,21min时最强,达(6.92×106±4.11×105)Photons·s-1·cm-2·sr-1。提示由携带β-actin-luc报告基因小鼠脂肪组织分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可在体外和肌肉组织移植后稳定表达该报告基因并实现细胞的分子影像示踪与定量。  相似文献   
84.
目前无选择性地给患者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而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ST)的现象已经引起业内高度重视。法国学者Machecourt等公布的EVASTENT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中置入SES更易发生ST。  相似文献   
85.
自从应用CT检查鼻咽癌以来,发现45.7%~91%鼻咽癌病例有咽旁间隙受侵。优化放疗方案是提高鼻咽癌的疗效的关健环节,作者采用深圳新超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TPS,通过多野优选组合,改变物理条件等实现比较理想的剂量曲线,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对...  相似文献   
86.
背景:LARS韧带山法国JPLaboureau 1985年设计并应用于临.中短期临床应用报道证实该人工合成韧带疗效满意,但目前该韧带材料移植后组织学转归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兔前交叉韧带,对移植后移植物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及相关实验室完成.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为手术中剩余的LARS韧带残端共3条(上海科隆有限公司提供);健康成年新西兰皇白兔12只.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兔分为两组,白体前交叉覆盖残端组(L-LARS)共9膝,右膝前交叉韧带完伞切断后,应用体外编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并应用前交叉韧带残端覆盖LARS韧带;单纯LARS韧带组(LARS)共3膝,前交叉韧带完全切除后单纯应用体外编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3,6个月切取关节内、骨道内移植物及关节内滑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移植物术后6个月的超微结构.结果:术后1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而LARS组手术后6个月仍不能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术后3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包裹的纤维结缔组织为不成熟的胶原纤维组织,L-LARS组和LARS组骨道内或LARS韧带纤维束之间,均存在中等程度的异物反应或炎症反应,以LARS组明显.术后6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之间仍为不成熟的胶原纤维组织;L-LARS组及LARS组骨道内或LARS韧带纤维束之问,异物反应或炎症反应逐渐减轻:L-LARS组及LARS组骨道内均存在骨长入,新生编织骨起始丁骨道壁,向人工材料的深层长入;术后6个月,电子显微镜见L-LARS组人工纤维束间胶原纤维直径50~100nm,关节内人工纤维束问的成纤维细胞及骨道内人工纤维束间的成骨细胞体积和细胞核增大,粗而内质网扩张.结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生物相容性较好;关节内游离部分用自体组织覆盖后,有助于人工韧带材料"生物化";移植后骨道内是否存在有效骨长入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大麻素Ⅱ型受体(CB2)选择性激动剂AMl241对小鼠心肌梗死(MI)模型中心脏干/祖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通过结扎小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n=10):①假手术(Sham)组;②MI组;③MI+CB:受体激动剂AMl241(MI+AMl241)组;④MI+CB2受体激动剂AMl241+CB2受体拮抗剂AM630(MI+AMl241+AM630)组。采用小动物超声系统观察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MI周边区表达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干细胞抗原1(Sea-1)的阳性细胞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MI周边区c-kit、Sea-1和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MDR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MI组相比,MI+AMl241组小鼠7d和14d心脏LVEF值显著提高(P〈0.01)。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提示,MI+AMl241组c-kit和Sea-1的表达较MI组增多(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AMl241组c-kit和Sea-1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I组(P〈0.05)。同时,CB2受体拮抗剂AM630可阻断AMl241的上述作用。结论:CB2受体激活可促进梗死心肌干/祖细胞的增殖,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8.
代谢综合征(Met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是一组表现为一系列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联的症候群,包括像向心性肥胖、高糖血症、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等,这些特征与近年来不断增长的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多重因素导致的代谢紊乱与CVD发生之间相互关联,其中胰岛素抵抗(IR)、氧化应激、低水平的炎症和血管功能不良被认为是最大的成因。因此,临床上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疗方案被用来治疗MetS患者,并且叮嘱患者应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健康的饮食、合理的锻炼。此外,改进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的代谢,控制血压和调节血脂异常也能延缓或者逆转MetS患者的CVD进程。本综述旨在阐述MetS与CVD之间复杂的联系,讨论关于MetS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治疗的最佳方案,并介绍目前临床试验中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9.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25~65岁。术前常规检查均符合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指征;均为首次行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均为端侧吻合,术后1个月即开始内瘘穿刺透析。  相似文献   
90.
背景:LARS韧带由法国JP Laboureau 1985年设计并应用于临床。中短期临床应用报道证实该人工合成韧带疗效满意,但目前该韧带材料移植后组织学转归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兔前交叉韧带,对移植后移植物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及相关实验室完成。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为手术中剩余的LARS韧带残端共3条(上海科隆有限公司提供);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2只。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兔分为两组,自体前交叉覆盖残端组(L-LARS)共9膝,右膝前交叉韧带完全切断后,应用体外编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并应用前交叉韧带残端覆盖LARS韧带;单纯LARS韧带组(LARS)共3膝,前交叉韧带完全切除后单纯应用体外编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3,6个月切取关节内、骨道内移植物及关节内滑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移植物术后6个月的超微结构。结果:术后1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而LARS组手术后6个月仍不能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术后3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包裹的纤维结缔组织为不成熟的胶原纤维组织,L-LARS组和LARS组骨道内或LARS韧带纤维束之间,均存在中等程度的异物反应或炎症反应,以LARS组明显。术后6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之间仍为不成熟的胶原纤维组织;L-LARS组及LARS组骨道内或LARS韧带纤维束之间,异物反应或炎症反应逐渐减轻;L-LARS组及LARS组骨道内均存在骨长入,新生编织骨起始于骨道壁,向人工材料的深层长入;术后6个月,电子显微镜见L-LARS组人工纤维束间胶原纤维直径50~100nm,关节内人工纤维束间的成纤维细胞及骨道内人工纤维束间的成骨细胞体积和细胞核增大,粗面内质网扩张。结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生物相容性较好:关节内游离部分用自体组织覆盖后,有助于人工韧带材料“生物化”;移植后骨道内是否存在有效骨长入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