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高铁乘务人员免疫功能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客运段220名高铁乘务员为研究对象,并选择108名普速列车乘务员作为对照,采集静脉血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结果高铁动车组乘务员的CD3+CD4+CD8+、CD3+比例均低于普速列车组,石家庄-太原高铁动车组乘务员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CD3+比例均低于其他高铁线路组,≤20岁组的高铁乘务员CD3-CD4+CD8+比例高于21~、2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乘务工龄的高铁乘务员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速动车、石家庄-太原高铁线路及年龄可能对高铁乘务员细胞免疫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的患病情况, 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CM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 894例2008年1月—201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其CMD患病率,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合并CMD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结直肠癌患者CMD患病率为33.4%(1 301/3 894), 其中男性患者的CMD患病率为31.9%(768/2 409), 女性患者的CMD患病率为35.9%(533/1 485), 不同性别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CM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在65~74岁组患者中, CMD患病率为30.6%(754/2 462);在75~84岁组患者中, CMD患病率为37.0%(479/1 294);在≥85岁组患者中, CMD患病率为49.3%(68/138)。不同年龄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CM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性别(女性:OR=1.213, 95%CI为1.056~1.394)、年龄(75~84岁:O...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远程"互联网+"交互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的39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197例)与试验组(197例)。试验组采取远程"互联网+"交互管理模式进行血压干预, 对照组采用普通血压监控模式, 干预时间为6个月。评价指标包括干预后6个月患者的血压水平、降压速度、血压达标时间、血压测量次数、与医生沟通次数、药物依从性、血压测量依从性及疾病认知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 并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在全部患者中探讨降压速度与血压测量次数、医生沟通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94例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209例, 年龄(67.6±2.8)岁。两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前的基线血压(P均<0.05);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收缩压[(125.7±11.7)mmHg(1 mmHg=0.133 kPa)比(132.6±12.9)mmHg, P<0.001]及舒张压[(72.4±10.7)mmHg比(79.8±11.6)mmHg, P...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0例.2组病人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口服.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80.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40.0%,总有效率90.0%.2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病死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针对冠心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支架植入后发生的支架内再狭窄(ISR)始终是困扰介入医师和患者的并发症.目前认为支架内再狭窄发生可能与血管内膜新生和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但其具体进展机制尚无定论,因此仍缺乏针对ISR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6.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 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多数无临床症状, 部分以心原性猝死为首发表现。该文报道1例家族性HCM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老年患者, 基因测序发现该患者携带HCM4型的明确致病突变MYBPC3基因c.1504C>T杂合错义变异, 以及可能与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发育不良相关的RYR2基因c.6298C>T杂合错义变异, 探讨了其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 强调了HCM早期筛查、早期诊断、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管僵硬度的潜在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查。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用药史、生化检测指标及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将患者分为baPWV正常组(<1400cm/s)、baPWV低危组(1400-1800cm/s)和baPWV高危组(>1800cm/s)。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僵硬度升高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价预测效力,构建血管老化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440名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平均年龄68.6?6.4岁,其中男性235例(53.4%)。高危组患者年龄和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低危组(P<0.01)。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提示血管僵硬度增高的患者反勺型血压模式比例明显增加(χ2=17.626,r=0.16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24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反勺型血压模式(P<0.05)。纳入上述七项指标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结论 反勺型血压模式与老年患者血管僵硬度增高直接相关。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昼夜节律可有助于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衰老。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通过构建新型骨桥蛋白(OPN)靶向的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平滑肌增殖的荧光成像。方法 通过?COOH和?NH2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将OPN抗体偶联至DMSA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表面,进而将荧光染料NHS-Cy5.5连接获得纳米成像探针。通过噻唑蓝(MTT)和TUNEL方法检测探针对巨噬细胞的毒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通过高脂喂养ApoE?/?小鼠20周构建成功,继而将探针(5mg Fe/kg)经小鼠尾静脉注射,24h后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系统进行光学三维成像,离体血管的冰冻切片做Cy5.5的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 MTT结果显示,加不同浓度探针孵育:0,5,10,15,20,25,30mg/L相较于对照组来说,细胞活性并未表现出差异[A490nm:(1.10±0.03),(1.05±0.03),(1.03±0.02),(0.96±0.02),(0.96±0.03),(0.93±0.03) vs (1.11±0.05),P>0.05];TUNEL结果显示,加不同浓度的探针孵育:0,10,20,25,30mg/L与对照组比较来说,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1.5)%,(21.8±1.1)%,(21.5±1.2)%,(22.3±1.2)% vs (20.5±1.0)%,P>0.05],证实探针在我们所运用浓度范围内对细胞几乎是无毒性的。探针经尾静脉注射到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体内后,24h光学成像可见颈部有明显的信号,且组织切片的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探针主要集中在斑块内,HE染色结果进一步显示斑块的性质。结论 本实验所构建的探针在所使用浓度范围内基本无任何明显毒性,且对动物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