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手指部的高压油漆注射伤并不常见,因油漆高压射入,潜行损伤浸染范围广,且化学毒性较大,感染坏死截指率较高[1-3].临床报告一般采用分次清创,伤口早期不关闭或后期皮瓣转移处理,其治疗时间长,功能恢复欠佳.2006年8月-2008年8月,我们收治早期手指高压油漆注射伤5例6指,均在急诊显微镜视下一次性完成清创,配合灌洗引流治疗,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2.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关节内骨折,骨折多为粉碎性。复位固定困难,固定后容易发生关节粘连,影响关节功能,临床处理有一定的难度,其中对手术入路的选择亦有多种不同的见解。自2003年,作者分别采用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及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8例,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3.
手指部的高压油漆注射伤并不常见,因油漆高压射入,潜行损伤浸染范围广,且化学毒性较大,感染坏死截指率较高[1-3].临床报告一般采用分次清创,伤口早期不关闭或后期皮瓣转移处理,其治疗时间长,功能恢复欠佳.2006年8月-2008年8月,我们收治早期手指高压油漆注射伤5例6指,均在急诊显微镜视下一次性完成清创,配合灌洗引流治疗,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吸引结合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我科收治的8例骶尾部III、IV期褥疮患者,均一期采用负压封闭吸引消除创面感染及培养新鲜肉芽,二期行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褥疮创面。结果 8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完全封闭。随访半年,褥疮无复发,皮瓣存活良好,色泽、外形与邻近组织相近。结论负压封闭吸引结合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创面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外形满意、可明显缩短病程等优点,值得在骶尾部III期、IV褥疮治疗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可吸收内固定针辅助治疗肱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方法,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例急性损伤引起的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可吸收内固定针对粉碎的关节面分别修复和重建,通过随访,了解修复和重建后的肘关节功能。结果关节面全部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术后1~1.5年,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可吸收内固定针治疗肱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恢复其肘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26.
<正>青少年髌骨骨软骨骨折临床相对少见,因其多表现为隐匿骨折,常规影像检查难以发现,极容易漏诊而延误治疗,导致后不佳。自2003年1月~2008年6月,笔者共收治髌骨骨软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VSD)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科32例接受一期换药、二期植皮及41例接受一期VSD术、二期植皮术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植皮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植皮成活率。结果:32例接受一期换药、二期植皮术植皮前住院时间(17.3±2.6)d,总住院时间(46.5±5.6)d,首次植皮成活率为81.25%;41例接受一期VSD、二期植皮术植皮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9.5±1.1)d和(22.6±3.2)d,首次植皮成活率为95.12%。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四肢大面积如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中,VSD 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VSD)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科32例接受一期换药、二期植皮及41例接受一期VSD术、二期植皮术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植皮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植皮成活率.结果 32例接受一期换药、二期植皮术植皮前住院时间(17.3±2.6)d,总住院时间(46.5±5.6)d,首次植皮成活率为81.25%;41例接受一期VSD、二期植皮术植皮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9.5±1.1)d和(22.6±3.2)d,首次植皮成活率为95.12%.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在四肢大面积如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中,VSD 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淀粉的X射线衍射在鉴别贝母类中药材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提供一种简单的鉴别贝母类中药材的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测定了5种贝母类中药材的X射线衍射图谱。结果:通过分析20角在10°-30°的淀粉衍射峰,可以发现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中的淀粉属于B型淀粉,而川贝母中的淀粉属于CB型淀粉,5种贝母粉末的结晶度依次为42.1%,43.6%,37.7%.35.9%和30.8%。结论:根据贝母类中药材中淀粉颗粒的晶体类型和贝母粉末结晶度的差异,结合各自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以达到鉴别贝母类中药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Ⅰ)、1-O-(β-D-葡萄糖基)-(2S,3S,4E,8E)-2-[(2′R)-2′-羟基十六酰氨基]-4(E),8(E)-十八二烯-1,3-二醇(Ⅱ)、β-蜕皮激素(Ⅲ)、薯蓣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Ⅳ)、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Ⅴ)、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Ⅵ)和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Ⅶ)。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