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近 1年来我们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衰病人 1 0例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 0例 ,年龄 4 0~ 70岁 ,冠心病 5例 ,风心病 2例 ,肺心病 2例 ,心肌病 1例。Ⅱ°心衰 4例 ,Ⅲ°心衰 6例。1 2治疗方法 初期用生脉注射液 2 0ml,每日 3~ 6次静脉注射 ,1~ 2天后改为生脉注射液 6 0ml加入5 %葡萄糖 2 5 0ml,每日 1次静滴 ,1 0~ 1 5天为 1个疗程。在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的同时 ,常规治疗原发病 ,对浮肿、尿少较重者 ,适当用利尿剂。1 3结果 用药 2 4小时内心衰明显改善者 4例 ,用药 4 8小时心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病变程度及相关因素,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辽河油田总医院2007—02—2011-021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血管进行检查,依据其检查结果可分为A组(有下肢血管病变,PVD)86例和B组(无下肢血管病变,无PVD)112例.对出现下肢病变的患者生化指标、临床相关因素与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间的相关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合并颈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控制血糖外,积极纠正脂类代谢紊乱,能有效延缓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及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3.
王世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77-478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的睡眠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基础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以及饮食调节等方面。结果护理干预组肝部疾病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以及睡眠障碍等情况相对于未进行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肝部疾病患者均取得较大的改善,且催眠药物的使用明显减少。护理干预组肝部疾病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肝部疾病患者有较大改善。结论对肝部疾病患者进行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4.
糖尿病足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众所周知,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与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引起下肢感染、溃疡与深部组织的损坏。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刺激,下肢血管引起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足部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脱疽。  相似文献   
25.
患者,女,43岁,干部。因心累气紧21年,间歇性心动过速4年,复发5天,于1984年3月9日入院。病员于1982年在沈阳军区医院作心导管检查,确诊为艾勃斯坦畸形。心电图(EKG)证实为B型预激症候群。每次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用西地兰、口服乙胺碘呋酮(下称碘酮)等终止。此次发作,在当地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无效。已5天无尿,血压0/0,转来我院。入院检查:体温35.6℃,脉率180次,呼吸32次,血压。/0.急性痛苦病容,半卧位,颈静脉怒张,心界向左、右扩大,心率180次,心音弱,律齐,心尖区2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奔马律。肝在肋下Zcm,剑下scm,压痛,肝颐静脉回流征阳性。四肢厥冷,指端发纷。肾功:尿素氮40.0mg肠,肌配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91例,测定血清胱抑素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肌酐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尿常规,行眼底检查或眼底荧光造影,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34例)、微血管病变组(42例)、下肢动脉病变组(53例)、微血管病变和下肢动脉病变组(62例),比较四组血清胱抑素C,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四组TC、LDL-C、TG、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病变组、下肢动脉病变组、微血管病变和下肢动脉病变组病程、血清胱抑素C均明显大于无并发症组[(8.9±3.5)、(9.1±4.2)、(11.5±5.8)年比(5.0±3.5)年,(1.37±0.28)、(1.20±0.22)、(1.67±0.30)mg/L比(0.93±0.22)mg/L],并且微血管病变和下肢动脉病变组血清胱抑素C明显高于微血管病变组和下肢动脉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血清胱抑素C是影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OR=1.378,95%CI1.124—1.690,P=0.020;OR=16.052,95%CI 2.402—118.207,P=0.004)和下肢动脉病变(OR=1.084,95%CI 0.981—1.197,P=0.014;OR=11.248,95%CI 2.810~45.031,P=0.001)的相关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下肢动脉病变除了与病程有关外,还与血清胱抑素C有关,胱抑素C可能成为预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7.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5例。使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普伐他汀钠片20mgqd口服,12周为一个疗程,测定治疗前、治疗后4、12周患者血脂TC、TG、LDL-C等。同时,在饮食上给予口服降压药物,以及磺脲类或者双胍类降糖药控制血糖等。结果:治疗后4、12周后患者血脂TC、TG、LDL-C等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75例患者均未出现腹痛、便秘、胃肠胀气、疲乏无力和肌肉疼痛等现象。结论:普伐他汀钠能够限制改善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临床运用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