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目的探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11例(11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6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8.0±20.4)岁。11例患者中1例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5例为玻璃体切除术后或其它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3例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所有患者术前均经最佳矫正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眼底检查、眼压测量、光学生物测量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行UCP术后,以平均眼压降低幅度和6个月后的手术成功率来评估UCP治疗的有效性。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 ±s)表示。数据缺失时,采用混合效应模型比较不同时间点的眼压变化;采用Wilcoxon检验比较术前与术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的变化;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比较术前及其与术后眼压降低差值的关系。 结果11例患者(11只眼)全部接受UCP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的手术成功率为54%(6/11),术后6个月的手术成功率为36%(4/11)。术前、术后7 d、3个月及6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40.82±3.47)mmHg(1 mmHg=0.133 kPa)、(20.26± 3.43)mmHg、(19.89± 4.35)mmHg及(22.06±5.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3.80,-3.05;P<0.05)。术后6个月,每日降眼压药的使用数量明显降低,平均降压药物由(3.09±0.3)种降至(2.3±0.2)种,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7,P<0.05)。 结论UCP术后6个月能有效地降低眼压,但其术后效果的长期评价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中医诊为“胸痹心痛”),但常见到发病时以胸闷气短为主症的患者。此类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以胸痛为主症的患者并不完全相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卧位型心绞痛属中医"胸痹"的范畴,笔者临床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温补心阳、活血化瘀法治疗卧位型心绞痛4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The Lancet》近15年来收录的关于眼科方面文献的搜索和阅读,更好地了解眼科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及突破性进展。设计文献检索分析。研究对象1995年1月-2009年4月《The Lancet》杂志。方法在Elsevier数据库中的所有字段(all fields)内输入Mesh词汇"ophthalnlologY”,查找出《The Lancet》收录的相关文献,并通过阅读摘要进一步筛选。主要指标文献种类。结果共纳入文献85篇,论著34篇(40.0%),病例报告18篇(21.2%),评论17篇(20.0%),讨论12篇(14.1%),综述4篇(4.7%)。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10篇,占论著的29.4%(10/34)。按内容分类,关于疾病综合评论者33篇(38.8%);关于治疗者32篇(37.7%)。按疾病分类,关于沙眼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者均为12篇(14.1%),其中RCT设计分别为2篇和5篇。有关沙眼的文献中,关于治疗者5篇,关于预防、诊断和综合评价者2篇。而DR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治疗方面(7篇),多在2007年之后(共8篇)。关于白内障的文献7篇,其中1篇为RCT设计。结论《The Lancet》近15年文献的分布情况表明,眼科临床研究的重点及热点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可防治性致盲性眼病。  相似文献   
15.
小梁切除术两种结膜瓣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以角膜缘为基底(LBCF)和以穹窿为基底(FBCF)的结膜瓣这两种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效果、滤过泡形态及两种术式的并发症.方法 对象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接受小粱切除术的49例60只眼.其中LBCF组35只眼,FBCF组25只眼.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前眼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眼压FBCF组是(12.0±3.2)mmHg,LBCF组是(14.4±5.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眼压低于21mmHg为标准,FBCF组的完全成功率是96%,LBCF组的是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眼压低于18mmHg为标准,FBCF组的完全成功率是96%,LBCF组是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滤过泡包裹和结膜伤口漏在两组的发生率相似.滤过泡形态LBCF主要以边界清晰的微小囊泡型为主,上方一般有明显界限;FBCF主要以弥散型为主,滤过向后方和鼻侧或颞侧弥散,上方一般无明显界限.结论 两种类型的结膜瓣形态,降压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失眠探微     
失眠又称不寐,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很多人患有该病。临床一般分为虚实两端,治疗或补或泻。通过对经典的学习,笔者对失眠在理论上有了新的认识,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社会角度和卫生系统角度探讨中国50岁以上人群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的经济学效益。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及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日期为自建库之始至2020年12月,搜集中国50岁以上人群DR的患病率、转归率、筛查依从性、治疗依从性、筛查敏感性、筛查特异性、DR不同分期的效用值及死亡率等指标。按照国际分级系统将DR分为不威胁视力DR、威胁视力DR,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DR致盲等4个阶段。筛查项目、转诊检查及治疗费用来源于邯郸眼病研究和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系统。使用TreeAge Pro软件构建DR筛查的马尔可夫模型,以社区筛查、远程筛查及人工智能(AI)辅助筛查为研究策略,以无筛查为对照策略,以我国农村和城市50岁以上人群为队列人群,比较不同策略的成本效益,并比较1~5年筛查间隔的成本效益。2020年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均生产总值(GDP)分别为49000元和84000元。经济学效益以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表示。成本效益阈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ICER或ICUR<3倍人均GDP为具有成本效益,<1倍人均GDP为具有高成本效益,>3倍人均GDP则不具备经济性。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模型的稳健性。结果农村和城市人群的成本效益阈值分别为147000元和252000元。从社会角度看,对农村50岁以上人群进行社区、远程及AI辅助筛查的ICUR分别为4214元、2772元及3206元;每避免1个致盲年导致的ICER分别为216524元、152726元及164745元;对城市人群筛查的ICUR分别为7133元、5061元及5894元;每避免1个致盲年导致的ICER分别为57792元、37632元及55839元。与无筛查人群相比,农村和城市的ICUR以及城市人群的ICER均<1倍人均GDP;3种筛查方式对农村50岁以上人群的ICER均略高于成本效益阈值。从卫生系统角度看,3种筛查方式对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群的ICUR和ICER均低于成本效益阈值。社区或AI辅助筛查对城市老年人群间隔2年以上具有成本效益,远程筛查间隔1年以上已具有成本效益;而对农村人群各筛查间隔均不具有成本效益。经概率敏感性分析,当成本效益阈值为3倍人均GDP时,农村老年人群社区、远程及AI辅助筛查成本效益概率分别为87.34%、87.56%及87.54%;城市老年人群筛查的成本效益概率分别为89.19%、89.48%及89.61%。当成本效益阈值为1倍人均GDP时,3种筛查方式对农村老年人群筛查有成本效益的概率分别为86.03%、86.84%及86.55%;城市老年人群的成本效益概率分别为87.83%、88.55%及88.62%。说明构建马尔可夫模型的设计和结果稳健,对参数的浮动不敏感。结论对我国5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DR筛查具有成本效益,因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疾病负担不同,应制定适宜当地的DR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学术思想,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治未病"的思想和方法,应贯穿于疾病前中后期的全过程,体现在疾病的预防、治疗、愈后防止复发的全过程中,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黄帝内经》所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要治,"已病"、瘥后也同样要治,这是对《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而控制血压,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用药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李德姣  王宁利  牟大鹏 《眼科研究》2011,29(10):918-921
背景睫状沟距离的直接测量对人工晶状体(IOL)植人术中IOL尺寸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的问世使在活体眼直接进行睫状沟距离的测量成为可能。目的探讨人眼前房直径和睫状沟距离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不同前房深度人群中的差别。方法将疑似青光眼患者30例30只右眼作为浅前房组,而具有高度近视(-7— -18D)的30例30只右眼作为深前房组。应用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进行图像采集,每眼获取焦点位于虹膜平面的眼球水平方向3:00~9:00处的全景截面图像共3张。由同一测量者对每一幅图像的前房直径和睫状沟距离进行测量。取3幅图像测量值的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方程分析评估前房直径与睫状沟距离测量值的关系。结果浅前房组的30眼中,全景UBM测得的前房直径为(11.49±0.75)mm,睫状沟距离为(10.97±0.86)mm,二者间的平均差值为(-5.14±0.5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2,P=0.000),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R2=0.593,P=0.000),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7。深前房组的30眼中,全景UBM测得的前房直径均值为(12.69±0.67)mm;睫状沟距离为(12.31±0.61)mm,二者之间平均差值为(-0.38±0.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1,P=0.000);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2=0.699,P=0.000),Pearson相关系数为0.836。结论全景UBM测得的睫状沟距离和前房直径呈明显正相关,深前房眼的相关性大于浅前房眼,该结果对于IOL植入术中IOL尺寸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