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是近年来在多色FISH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遗传学技术。它具有能在一次实验中对整个基因组内遗传物质的增加或减少进行分析且需标本量少,不需进行肿瘤细胞培养等优点,在实体瘤遗传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近来发现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研究中也具有优势。木文就CGH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 通过观察辐射对bcr和abl基因在间期核内三维分布的影响,了解bcr和abl基因发生融合的物质基础,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的生物体视学机制。方法 用荧光原位杂交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方法,研究受γ射线照射的IM-9细胞中bcr和abl基因在各细胞周期核内三维空间的分布情况,并与正常的IM-9细胞作了比较。结果 abl和bcr基因在间期核内呈非随机分布,abl靠近核膜,而bcr靠近核心,在G0期基因最接近;同源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在增殖期明显大于静止期。照射后abl和bcr基因到核心的相对距离减少,两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亦缩短,在S期最接近。结论 辐射会改变bcr和abl基因在间期核内的三维空间分布,促使二互相接近。  相似文献   
83.
对染色体易位及相关基因的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异常可能具有类似的致病机理。如染色体11q23异常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t(7;11),近来发现其受累基因HRX和HOX均与形态发育存在着密切关系;还有一组染色体异常,包括t(8;21),inv(16)和t(12;21)均与在造血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的CBF基因有关。本文简要综述这两类染色体异常的特点及其基因研究进展和可能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葡萄膜炎患者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及与临床的关联,探讨频域OCT在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临床病例横断面研究.对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在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就诊的葡萄膜炎并黄斑水肿169只眼进行频域OCT检查,分析黄斑水肿的类型及各参数与视力的相关性,并与FFA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1)黄斑水肿分型:囊样水肿占43.19%,弥漫性水肿占34.91%,单纯神经上皮脱离占10.06%,11.83%同时出现3种改变;囊样水肿发生率最高.(2)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体断裂者54只眼(31.95%),玻璃体后脱离者33只眼(19.53%);存在明显玻璃体视网膜牵拉者15只眼(8.88%),黄斑前膜者33只眼(19.53%).(3)囊样水肿组平均黄斑厚度高于弥漫性水肿组,两组视网膜厚度均与视力呈负相关;连接体断裂组视力较完整组低;存在黄斑前膜组视力较低.(4) OCT与FFA对黄斑水肿的检出一致率为86.39%.结论 葡萄膜炎所导致的黄斑水肿其形态可表现为多种不同的类型,OCT可以对这些改变进行有效观察,其中有些改变与视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模式.方法 对32例(35眼)确诊为缺血型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引导下采用氪黄或纯黄激光行格栅样光凝治疗.结果 35眼光凝术前平均视力0.24,术后1个月平均视力0.77(t=6.41×10-20,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物变形、遮挡感减轻或消失.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OCT引导下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的激光治疗作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作用下,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RMEC)的增生和活力的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合成和紧密链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 protein-1,ZO-1)mRNA合成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rRMEC,0 mg·L-1、10 mg·L-1、100 mg·L-1和600 mg·L-1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ovine serum albumin,AGE-BSA)作用rRMEc,观察4 d内细胞增生变化,并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活力.不同浓度的AGE-BSA(0 mg·L-1、10 mg·L-1、50 mg·L-1、100 mg·L-1、200 mg·L-1、400 mg·L-1、600 mg·L-1)作用12 h,100 mg·L-1的AGE-BSA作用不同时间(0 h、2 h、4 h、6 h、12 h、24 h)后,采用RT-PCR和Elisa测定rRMEC中VEGF mRNA、ZO-1 mRNA和上清中VEGF含量.结果 rRMEC在0 mg·L-1、10 mg·L-1和100 mg·L-1 AGE-BSA环境中可以继续增生,600 mg·L-1细胞增生可能受到抑制,造成rRMEC活力降低.在浓度为10~400 mg·L-1 AGE-BSA作用12 h时,VEGF mRNA合成增强,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达升高;在100 mg·L-1 AGE-BSA作用2~24 h,VEGF mRNA合成首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作用后各组均高于作用前(P<0.01),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随AGE-BSA浓度的增加,ZO-1 mRNA逐渐降低;随AGE-BSA作用时间的延长,ZO-1 mRNA逐渐降低.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VEGF mRNA和ZO-1 mRNA合成呈AGE-BSA剂量和时间依赖性.VEGF可能是促进rRMEC ZO-1 mRNA合成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7.
目的从生物体视学角度分析bcr/abl融合基因的形成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观察γ-射线对IM9细胞中的bcr和abl基因在间期核内三维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abl和bcr基因在间期核内有其特定的分布区域,且该分布区域在细胞周期中呈规律性的动态变化。放射性照射会使abl和bcr基因之间的距离缩短。结论abl和bcr基因在间期细胞核内的易接近性是bcr/abl融合基因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测量某密闭作业环境的热强度及作业人员体能和认知能力状况,评估高温密闭舱室对作业人员作业能力的影响,为维护作业人员健康、制订增强作业能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携式QUES Temp 36热环境监测仪测量环境热强度;根据GJB 1337-92《士兵体能的测量和评价》的方法,测量作业人员心功能指数;采用基本认知能力测试软件(BCAT)测定人员的基本认知能力。结果根据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测量的密闭作业环境中存在常温和高温2种作业舱室,常温作业舱室三球温度指数(WBGT)为22.72±1.85℃,高温作业舱室WBGT为28.86±3.93℃。常温舱室作业人员的心功能指数为6.58±1.80,体能属中等水平;基本认知能力评分为62.14±10.19,属中等水平。高温舱室作业人员的心功能指数为10.78±2.55,体能属较差水平;基本认知能力评分为53.29±14.28,低于常温舱室(P0.05)。工作20 d前后比较发现,相同舱室作业人员的认知能力无明显改变。结论高温密闭作业环境对人员作业能力有明显负性影响,并且是长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观察组47例采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切开挂线开放引流治疗.结果:观察组47例全部一次性治愈,平均疗程(26±2)d,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肛门功能良好;对照组一次性治愈率82.69%,平均疗程(38±8)d,术后肛门皮肤缺损6例,稀便失禁1例,污染内裤7例.结论:本疗法具有疗效好、痛苦小、疗程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香椿叶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仲平  牛超  孙英  王爱芹 《中药材》2001,24(10):725-726
从香椿(Toona sinensis)叶的稀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出槲皮素-3-0-鼠李糖甙(Ⅰ)、槲皮素-3-0-葡萄糖甙(Ⅱ)、槲皮素(Ⅲ),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香椿叶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