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314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37篇
  1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18kDa转运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TSPO)是否可以通过激活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自噬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将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SNL组)、TSPO受体激动剂Ro5-4864处理组(Ro组);第二...  相似文献   
52.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 对近2年来收治的109例胃食管反流病实施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难以控制的脾上极胃短血管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用时30-245(平均68.1)min,术中出血5~450(平均30.0)mL;术后住院天数2~8(平均4.2)天.术后102例获3~27个月的随访,7例失访.随访患者中99例(97.1%)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基本消失,2例(2.0%)明显缓解,1例(0.9%)无效.术后2例出现较严重的吞咽困难,1例严重上腹胀气,2例腹泻,1例出现术后食管裂孔疝.结论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法对Ⅱ型心肾综合征病人心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3例Ⅱ型心肾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肾功能指标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 C)、血尿酸及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晚期与舒张早期充盈速度比(A/E)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O、SV及LVEF均较治疗前增加,E/A比值升高,NTproBNP、hs-CRP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Cr、BUN、UA、Cys C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肾综合征,可改善病人心功能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定6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非癌组织VCAM-1及ICAM-1的表达,对胃癌标本进行系统病理学检查。结果 胃癌患者胃癌组织VCAM-1及ICAM-1表达显著高于非癌组织。胃癌组织VCAM-1及ICAM—1表达水平明显与临床病理、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结论 胃癌组织VCAM-1及ICAM-1的表达可能反映了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对566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和5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的细胞遗传学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部分患者进行了FISH检测。结果表明: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aALL中异常核型占62.0%,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t(9;22)(q34;q11)、亚二倍体、超二倍体(47—50)、abn(6q)、abn(9p)、-7等,预后不良的占多数。cALL中异常核型占39.2%,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高超二倍体、亚二倍体、TEL/AML1(+)、+8、超二倍体(47—50)、+21等,预后良好的占多数。其中异常核型、总亚二倍体、总超二倍体(47—50)、t(9;22)(q34;q11)、-7、abn(7q)、abn(14q32)、+Ph在aAL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ALL;cAu.正常核型(N)、高超二倍体、+8、+21*2、TEL/AML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ALL。Ph(+)在aALL中的检出率为20.5%,伴有附加异常的占63.8%。Ph(+)aALL附加异常中+Ph、-7、i(9q+)、9p-、+8、+21、+x、6q-、abn(14q32)、+14出现的比例较高。Ph(+)在cALL中的检出率为4.4%,明显低于aALL(P:0.000),伴有附加异常的占42.3%,附加异常中abn(9p)、abn(7p)、-7、17p-、+21出现的比例较高。结论:本组病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几乎涉及到每一条染色体,复杂核型多见。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6.
1989~1998年共收治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患者41例,均经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分析 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41例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7~70岁,平均42.5岁,病程1个月~15年。单纯 单侧侧隐窝狭窄13例,双侧8例,合并L4~5 椎间盘突出9例,合并L5~S1 椎间盘突出2例, 合并中央型椎管狭窄5例,伴腰椎体滑脱4例,有外伤史者5例。依据病史、体征、X线、CT检 查,腰椎管侧隐窝狭窄主要为根性神经痛和腰痛,平卧时加剧,侧卧下肢屈曲则疼痛减轻为 20例,下肢皮肤感觉减退或敏感性增高21例(单侧13例,双侧8例),肌力减弱、肌…  相似文献   
57.
<正> 距骨颈骨折后脱位是在较强大纵向旋转外力作用下,引起距骨颈部骨折,骨折的距骨体部向后脱位至跟键和内踝或外踝之间,临床上经常能见到。由于距骨特殊的血液供应和踝部软组织少等解剖特点,常引起严重并发症。我们自1994年开始,通过对21例23足距骨骨折后脱位的治疗,取得一些经验和教训,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23足。男20例22足,女1例  相似文献   
58.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low cytometry,FCM),又称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在功能水平上对单细胞或其他生物粒子进行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具有广泛的科研应用价值.采用理论与实践并举,结合讨论的教学方式,在教师队伍开设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对深刻理解并在科研工作中有效利用该技术具有及其重要意义.同时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技...  相似文献   
59.
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是引发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认为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适当的体育运动是肥胖和IR发生的主要原因。最新研究证明,脂肪组织不仅是机体能量的储存器,而且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可分泌大量的脂肪因子,这些脂肪因子通过对胰岛素、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相关因子的调节,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骨骼肌、肝赃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众多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中,脂联素因其具有抑制IR和糖尿病的作用而备受关注。有氧运动能够增加机体能量代谢,改善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然而目前有氧运动对脂联素的影响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对此领域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脏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根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RVOT起搏组(21例)和RVA起搏组(2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12个月通过超声心动图分别对病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之间的运动延迟(SP-WMD)、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等指标进行观察随访。结果术后3、12个月时,RVOT起搏组的LVEDD、LVESDI、VMD和SPWMD均明显小于RVA起搏组,LVEF均明显高于RVA起搏组(t=2.14-12.61,P〈0.05)。结论 RVOT起搏较RVA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对心功能的不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