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68篇 |
免费 | 589篇 |
国内免费 | 28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篇 |
儿科学 | 80篇 |
妇产科学 | 64篇 |
基础医学 | 364篇 |
口腔科学 | 102篇 |
临床医学 | 1390篇 |
内科学 | 778篇 |
皮肤病学 | 199篇 |
神经病学 | 217篇 |
特种医学 | 30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36篇 |
综合类 | 2846篇 |
预防医学 | 1117篇 |
眼科学 | 89篇 |
药学 | 1200篇 |
33篇 | |
中国医学 | 1204篇 |
肿瘤学 | 2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9篇 |
2023年 | 324篇 |
2022年 | 321篇 |
2021年 | 437篇 |
2020年 | 274篇 |
2019年 | 282篇 |
2018年 | 294篇 |
2017年 | 178篇 |
2016年 | 203篇 |
2015年 | 248篇 |
2014年 | 548篇 |
2013年 | 480篇 |
2012年 | 549篇 |
2011年 | 544篇 |
2010年 | 526篇 |
2009年 | 558篇 |
2008年 | 470篇 |
2007年 | 494篇 |
2006年 | 542篇 |
2005年 | 521篇 |
2004年 | 374篇 |
2003年 | 274篇 |
2002年 | 222篇 |
2001年 | 225篇 |
2000年 | 224篇 |
1999年 | 234篇 |
1998年 | 207篇 |
1997年 | 215篇 |
1996年 | 195篇 |
1995年 | 135篇 |
1994年 | 126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5篇 |
1974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应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 CBCA)行初次肺静脉电隔离( PVI)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学习曲线、即刻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3年12月11日至2014年2月28日由单一术者利用CBCA行初次PVI治疗的连续20例房颤患者的资料。将病例按手术先后编号,观察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变化。并将病例分为2组(前10例:A组,后10例: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及即刻PVI的成功率的差异。结果20例患者[男12例,平均年龄(55.4±11.6)岁,阵发性房颤19例、持续性房颤1例)房颤病程的中位数为24个月。 A、B两组平均冷冻次数[(10.5±2.1)次对(9.3±1.7)次,P=0.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平均冷冻时间[(46.5±11.4)min 对(36.7±4.4)min, P=0.021]、手术时间[(150.0±27.6)min对(123.4±19.8)min, P=0.023]及X线透视时间[(62.5±15.7)min对(47.2±9.7)min, P=0.018]均减少。单纯行CBCA治疗,B组在患者水平及肺静脉水平上达到即刻PVI的成功率较A组高( P<0.05)。围术期出现1例(5%)主要并发症为膈神经麻痹( PNP)。结论应用CBCA行PVI治疗房颤具有近期安全性和即刻有效性。术者可以通过较少病例很快完成学习曲线。 PNP作为主要并发症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92.
随着输血材料研究的深入,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逐渐减少,人们对输血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医用生物材料与血液间接或直接接触,将对血液中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及血浆蛋白等成分发生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血栓形成、溶血、补体系统激活及血液中有形成分改变.医疗器械的血液相容性评价是医用生物材料生物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介绍输血技术的研究进展,自身输血为何能得到广泛应用,进而阐述了3种自身输血方法的涵义,各种输血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以及常见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IPT-like FD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肝脏IPT-like FDCT患者(40岁男性,无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肝脏内有占位性病变)的肿瘤组织进行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行EBV转录的核内小RNA(EBER)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肿瘤与周围组织间有明显界限,中央可见坏死和出血。炎性背景较突出,主要包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肿瘤细胞呈束状、席纹状排列,更多的是散在分布于炎细胞间;瘤细胞呈短梭形,胞质丰富,淡伊红染色,核呈梭形或卵圆形,具有异型性且呈空泡状,可见核仁。免疫表型示,瘤细胞表达CD21、CD35和簇蛋白(clusterin),EBER原位杂交阳性。手术切除肿瘤后随访3个月,患者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IPT-like FDCT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994.
重视护理细节管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医院安全是当前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最终目标是保证患者安全。《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动态管理第二周期的考核目标,我院作为全国500家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之一,从2007年开始全面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经过全员培训、建章立制、细化流程、督察整改等措施,规范了一系列患者安全的管理制度。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按照《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的细则要求,护理部又进行了全面自查和验收,重点抓关键流程的细节管理,成效显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基础为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变性缺失,纹状体内DA大量减少。典型临床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受损,并可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情绪障碍,嗅觉功能减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非运动障碍症状,PD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PD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衰老、氧化应激、过多的自由基形成及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诸多因素有关,是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 :对健康教育效应量表进行汉化和文化调适,并在慢性病患者中检验其信度和效度,为评价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提供工具。方法 :获得源量表作者授权后,严格按照翻译完整性程序形成中文版健康教育效应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9月—12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413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 :中文版健康教育效应量表包含40个条目,8个分量表,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56,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80~1.000;根据源量表结构对中文版健康教育效应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修正后的八因子模型拟合良好。中文版健康教育效应量表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0,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4~0.900;总量表的组合信度为0.810,各分量表的组合信度为0.750~0.895。结论 :中文版健康教育效应量表在慢性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我国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效应的有效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中血浆补体H因子的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科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82例,根据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的血浆补体H因子水平分为低H因子组(<320μg/mL, n=41)和高H因子组(>320μg/mL, n=41),选择同时期体检中心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腹透患者血浆H因子水平与其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随访3年,分析血浆H因子与腹透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低H因子组和高H因子组在性别、年龄、透析龄、尿量、透析充分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H因子组较高H因子组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及胆固醇水平低(P<0.05)。在3年的随访中,低H因子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高H因子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低水平H因子是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4, 95%CI 1.18~15.33)。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血浆补体H因子水平低可能提示低蛋白血症及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 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IBT和免疫斑点技术对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43例)和31例健康者做对照组进行了抗ENA抗体检查,同时观察了IBT和免疫斑点技术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抗核抗体(IFANA)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43例送检标本IBT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80.4%,且检出一种或一种以上抗E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27例(88.89%),皮肤炎和多发性肌炎16例(62.50%),干燥综合征28例(92.86%),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2例(91.67%),类风湿关节炎60例(66.68%);斑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54.54%,且检出一种或一种以上抗ENA抗体,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7例(51.85%),干燥综合征26例(85.71%),类风湿性关节炎26例(43.33%),结缔组织病8例(66.67%),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5例(31.25%).结论 免疫印迹技术(IBT)敏感性好,特异度高,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ANA检测仍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