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骨折与术后合并的骨不连,至今仍是骨创伤领域的难题之一。研究分析当前的学术思想,探索更接近骨愈合规律的理念与技术,是必然的学术趋势。1当前骨创伤理论与技术1.1AO从20世纪50年代起,AO组织提出解剖复位与骨块间坚强固定与加压的概念。50年间,由于伴随生物材料学的发展和内固定形式的进步,业已成为治疗骨折与骨不连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发现了存在并需继续探讨的若干问题。(1)偏心类的固定模式,如加压钢板,其疗效超越一般非加压性钢板。但同时也发现:①内固定期间,骨质萎缩,骨痂纹理凌乱或难觅骨痂;②钢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顺应生理力线的压应力对犬骨盆弓状线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10只成年杂种家犬,双侧髋臼臼顶上方1.5 cm处横形截骨,分别采用ATMFS(骨盆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前柱固定器和5孔重建钢板内固定,于术后2、4、6、8、12周处死动物取材,行HE染色、Masson三色法染色组织学检查,图像分析新骨形成积分光密度值,研究不同应力作用模式下的骨盆骨折愈合情况.[结果]ATMFS侧软骨组织形成,骨皮质、骨小梁及胶原纤维成熟时间明显早于钢板侧,术后6、8、12周,两侧骨折端新骨生成面积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TMFS固定后于骨折端产生的持续顺应生理力线的压应力能够刺激骨折端成骨细胞的形成及骨胶原的合成与分泌,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中医辨证和实验数据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手段,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1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定血糖、胰岛素、C肽、血脂和肾功能,分析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相关性.结果:从阴虚燥热,经气阴两虚型,至阴阳两虚型,血糖的升高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呈增恶的倾向性,并见脂代谢紊乱和肾功能损害加重;同一型的血瘀组较无血瘀组病情明显加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病情程度有相关性,但尚不能用具体数据范围替代中医辨证分型;血瘀加重病情,活血化瘀疗法可减轻糖代谢、脂代谢紊乱,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索骨盆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ridimensional memory fixation system,ATMFS)对犬弓状线骨折愈合及骨钙蛋白和骨唾液酸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5只成年杂种家犬,双侧髋臼臼顶上方1.5cm处横形截骨,分别采用ATMFS前柱固定器和6孔重建钢板内固定,于术后2、4、6、8、12周行影像学检查、大体观察、骨钙蛋白及骨唾液酸蛋白原位杂交、骨钙蛋白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评价骨盆弓状线的骨愈合特征及骨钙蛋白和骨唾液酸蛋白的表达特征。结果 ATMFS侧骨折端无凌乱骨痂,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钢板侧。双侧骨折端组织中骨钙蛋白和骨唾液酸蛋白表达与正常比均明显增强。术后4~8周,ATMFS侧骨钙蛋白和骨唾液酸蛋白表达量明显大于钢板侧,两侧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术后6周双侧差异最为显著(P0.01)。结论 ATMFS固定后于骨折端产生的持续顺应生理力线的压应力能够刺激骨钙蛋白及骨唾液酸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复杂AO-B3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三个创伤中心收治的肱骨远端复杂AO-B3型骨折手术患者26例,男9例,女17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43.6岁。采用肱骨远端后外侧入路18例,鹰嘴截骨入路8例。单纯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14例,Herbert螺钉结合克氏针固定5例,Herbert螺钉结合肱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固定7例。功能评估采用肘关节活动度(屈曲、伸展、旋前和旋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患者主观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2.6年。随访结束时肘关节活动度屈曲(132.0±16.5)°,伸展(5.0±9.0)°,旋前角度(85.5±7.2)°,旋后角度(70.2±5.8)°;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94.2±3.0)分,主观满意度VAS(8.2±1.6)分。其中1例患者内固定松动,骨块移位,再次手术复位内固定。所有骨折完全愈合,其中5例出现肘关节僵硬,经功能锻炼后恢复正常,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无异位骨化。结论肱骨远端复杂AO-B3型骨折需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Herbert螺钉是有效的固定方式,有时需结合克氏针及钢板才能取得可靠的固定效果,配合术后早期积极的功能康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5年2月,收治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43例,其中陈旧性骨折25例,新鲜骨折16例,畸形(大于90 d)2例;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 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三维记忆锁定碎骨;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自体骨+人工骨填塞及骨腊隔离法等术后相关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粉碎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患者经过平均5.3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融合.结论本文介绍了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新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转子后半截骨在涉及臼顶后上部的髋臼骨折手术显露中的作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32例涉及臼顶后上部的髋臼骨折患者,其中28例获得随访,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9岁(16~73)岁;新鲜骨折19例,陈旧性骨折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进行显露,采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固定髋臼骨折及大转子截骨块.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48.9个月(19~95个月)随访.根据Matta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10例,不满意复位1例.所有髋臼骨折均一期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所有截骨块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无骨不连、截骨块近端移位、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患者髂腹股沟切口发生浅表感染,经定期换药后切口二期愈合;2例患者骨折愈合后出现内固定刺激征,术后6个月取出大转子部位内固定.外展肌力根据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级系统评定:4级3例,3级1例,其余患者肌力末受明显影响.采用d'Aubigne & Postel 临床分级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0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3%.结论 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能够提供可靠的臼顶后上部显露,可以满足髋臼骨折的复位要求.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posterior trochanteric osteotomy can provide adequate exposure to facilitate surgery for acetabular fractures.Methods From January 2000 to January 2008, 32 cases of acetabular fracture involving the acetabular dome underwent posterior trochanteric osteotomy for a better exposure to facilitate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cetabular tridimensional memory fixation system(ATMFS).Of the 32 cases, 28 were followed up.They were 16 men and 12 women, with a mean age of 39.9 years (16 to 73) .There were 19 fresh fractures and 9 old ones.Results Twenty-eight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48.9( 19 to 95) months .According to Matta criteria, anatomical reduction was achieved in 17 cases, satisfactory reduction in 10 cases, and unsatisfactory reduction in one old fracture.All the fractures got direct bony union with no displacement or deep infection.All the osteotomy fragments healed within 14 weeks without any nonunion, proximal migration, loosening or breakage of hardware or deep infection.Superficial infection occurred in one patient but healed after regular dressing.Two patients had to sustain removal of the implants from greater trochanter because of irritation.According to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 grading system, the strength of the abductors was of Grade 4 in 3 patients, of Grade 3 in one patient and normal in the rest.By the modified d'Aubigne & Postel scoring system, the excellent to good rate was 89.3%.Conclusion Posterior trochanteric osteotomy can provide an adequate exposure of the acetabular dome without such complications as nonunion, proximal replacement or weakness of the abductors which often occur after the conventional oblique osteotomy.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髋臼后壁重建区臼面软骨修复的组织学特点,初步探讨软骨柱播种在其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2只家犬共24髋,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后壁截骨法建立髋臼后壁60°弧1/2缺损的动物模型,两侧髋臼后壁缺损区分别选用不同的重建方法:A组:解剖重建+软骨柱播种,B组:解剖重建,C组:普通重建。术后12周取材进行大体形态、光镜观察,参照Pineda标准对新生组织进行评分。结果 A组中以成熟、新生类透明软骨修复缺损,B组为类纤维软骨修复,C组为纤维肉芽组织或板层骨修复。A、B、C组关节软骨修复Pineda总评分平均分别为(5.1±0.1)、(6.5±0.2)、(12.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7,P=0.00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剖重建促使部分软骨柱集中在缺损区,其修复组织具备部分关节软骨的组织特性,能够较好地替代关节软骨。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独到的疗效。他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肾精亏虚,血虚肝郁,中医治疗应以滋补肝肾,养血疏肝法为主,以二至丸合一贯煎化裁随证加减。在临床上能明显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诸多不适症状,效果良好。总结整理分析成文以启迪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