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建立广藿香配方颗粒中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广藿香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ond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325 nm(0~18 min,咖啡酸),330 nm(18~30 min,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311 nm(30~55 min,广藿香酮),柱温30℃。结果:广藿香配方颗粒中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广藿香酮进样量分别在0.021 8~0.218μg(r=0.999 8),0.032 6~0.326μg(r=0.999 8),0.099 4~0.994μg(r=0.999 7),0.174 2~1.742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供试品溶液中4种被测指标成分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5%,99.53%,99.37%,100.58%,RSD分别为1.9%,1.1%,1.4%,2.0%。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了广藿香配方颗粒中非挥发性成分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挥发性成分广藿香酮的含量,方法可行,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以为广藿香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研究,提高白芍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方法以白芍对照药材作为对照,对白芍配方颗粒进行多信息定性鉴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增加含测控制指标。结果:薄层鉴别中,白芍配方颗粒供试品色谱与白芍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含量测定中,芍药苷在0.068~0.678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9 8);以测定的峰面积为纵坐标,芍药内酯苷在0.068~0.676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9 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5%和101.53%(n=6)准确度良好。结论:本方法可行,重复性良好,完善和提高了白芍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3.
甄亚钦  田伟  李斯  麻景梅  陈钟  牛丽颖 《中药材》2016,(10):2285-2287
目的:建立荆芥配方颗粒中咖啡酸、橙皮苷、迷迭香酸和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ond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咖啡酸为325 nm,橙皮苷为285 nm,迷迭香酸为330 nm,胡薄荷酮为252 nm;柱温:30℃。结果:咖啡酸、橙皮苷、迷迭香酸和胡薄荷酮的进样量分别在0.0324~0.324μg(r1=0.9998)、0.0917~0.917μg(r2=0.9996)、0.0403~0.403μg(r3=0.9997)、0.0406~0.406μg(r4=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8%、98.32%、97.25%、99.82%;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了荆芥配方颗粒中咖啡酸、橙皮苷、迷迭香酸和胡薄荷酮的含量,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可为荆芥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对彝族药姜味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 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乙腈(A)-体积比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信息关联模式(IDA),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 根据化合物的精确分子质量和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和文献数据,从姜味草中鉴定推断出77个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27个、有机酸类21个、苯丙素类8个、三萜酸类8个、氨基酸类6个,其他类:蒽醌类、环烯醚萜类、醇类等7个。结论 首次对姜味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别,为其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建立彝族药紫地榆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紫地榆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对15批紫地榆药材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评价紫地榆质量。结果 建立了紫地榆药材指纹图谱,共标定21个共有峰,15批药材相似度为0.908~0.990;6种指标性成分没食子酸、儿茶素、短叶苏木酚酸、柯里拉京、鞣花酸、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含量分别为0.93~2.45 mg/g、1.85~3.85 mg/g、0.46~1.07 mg/g、2.10~3.50 mg/g、2.88~6.96 mg/g、3.27~4.08 mg/g;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均将紫地榆分为3类,综合得分显示S12~S14药材质量较优,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导致紫地榆药材产生质量差异的4种标志性化合物。结论 将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彝族药紫地榆的药材质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为其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发汗平喘、利尿、降血脂、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对麻黄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应用禁忌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麻黄及其相关制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支雅婧  甄亚钦  田伟  麻景梅  牛丽颖 《中草药》2021,52(9):2758-2767
肉苁蓉是一味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用于神经保护、免疫调节、抗衰老、抗骨质疏松、保肝护肝等。本文通过综述肉苁蓉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生源途径、传统功效、不同配伍等方面对肉苁蓉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推测肉苁蓉中的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等苯乙醇苷类,甘露糖醇等多糖,6-去氧梓醇、京尼平苷酸等环烯醚萜类,(+)-丁香树脂酚-O-β-D-葡萄糖苷等木脂素类物质及绿原酸、咖啡酸等有机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成分可作为其质量标志物,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在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采用卡介苗加脂多糖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HPLC法测定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灌胃给予白芍总苷(0.47g/kg、1.41g/kg、2.82g/kg)后15、30、60、90、120、150、180、240、360、480、720min血浆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11.5软件分析各组各剂量间药动学参数的异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内白芍总苷的Tmax明显提前,t1/2明显延长,Cmax、AUC0-t和AUC0-∞显著增大;各剂量间白芍总苷的Tmax和t1/2没有差异,芍药苷剂量与Cmax、AUC0-t和AUC0-∞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对白芍总苷的吸收速度较正常小鼠加快,吸收量较大,消除减慢。  相似文献   
29.
3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髓胶囊中淫羊藿甙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益髓胶囊是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主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为了保证药品质量,选择其中主要成分淫羊蕾甙作为质控指标[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淫羊霍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