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7例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Y吻合;2例胆管、胰管空肠共肠瓣Roux-Y吻合;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结果术后随访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复发。结论胰管空肠吻合术是治疗胰管结石的理想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胰头肿大的胰管结石。  相似文献   
22.
熊小明  邓世雄 《重庆医学》2006,35(8):750-752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SCD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意外的、急速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知道患者有无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WHO建议:凡症状出现后24h内死亡者均称为猝死,法医学界采用这一标准。SCD在成人猝死中占首位,男性多于女性。我国报道的SCD发生率相对低于西方国家,但在猝死中仍居首位,并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impulse oscillometry system,IOS)检测在明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诊断、判断其病情程度,评估体位对OSAHS的影响,鉴别体位性OSAHS的价值.方法 IOS检测92例临床高度怀疑睡眠呼吸紊乱患者不同体位(坐位、侧卧位、仰卧位)的呼吸阻抗,同时进行睡眠监测.结果 OSAHS组较对照组坐位、侧卧位、仰卧位的ZRS、R5、R20、R35数值显著升高(P<0.05);重度OSAHS组侧卧位、仰卧位的ZRS、R5、R20、R35值较轻、中度OSAHS组显著升高(P<0.05);非体位性OSAHS侧卧位ZRS、R5、R20、R35值较体位性OSAHS组显著升高(P<0.05);非体位性OSAHS侧卧位△ZRS、△R5、△R20、△R35较体位性OSAHS组显明显偏小(P<0.05);而R5-R20、X5、△R5-R20、△X5在OSAHS组和对照组间以及非体位性OSAHS组和体位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OS可用于OSAHS的初步检查,评估其严重程度;体位变化对上气道阻力有显著影响,IOS可能可以鉴别出体位性OSAHS.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单个球囊双侧序贯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预防复位椎体术中再塌陷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双侧组采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组采用单个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记录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测量评估临床效果。[结果]双侧组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大于单侧组,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单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的骨水泥弥散面积率明显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球囊扩张后椎体前缘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球囊取出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双侧组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1 d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单侧组,而椎体后凸角小于单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VAS、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双侧组椎体前缘高度仍显著大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此时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后1 d时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个球囊双侧序贯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有效预防复位椎体术中再塌陷。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单节段胸腰椎Ⅲ期Kümmell病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的临床疗效,探讨更适宜的固定节段。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6例单节段胸腰椎Ⅲ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因不同的骨水泥钉棒固定方法分为短节段固定组(病椎上下各1椎)和长节段固定组(病椎上下各2椎)。其中短节段固定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75.3±4.5)岁,腰椎骨密度T值(-3.1±0.3) g/cm~3,随访时间(13.0±2.3)个月;长节段固定组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74.5±3.9)岁,腰椎骨密度T值(-3.2±0.3) g/cm~3,随访时间(14.7±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邻椎骨折率,以及手术前后的疼痛VAS评分、ODI、后凸角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疼痛VAS评分、ODI、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短节段固定组少于长节段固定组,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ODI、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骨水泥渗漏(9/25 vs 11/21)及邻椎骨折发生(4/25 vs 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短节段固定均可有效缓解疼痛、纠正后凸、提高功能指数,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短节段骨水泥钉棒固定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因此对于胸腰椎单节段Ⅲ期Kümmell病无需延长固定节段,短节段固定更符合临床需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影像及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HPC的认识及诊断符合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9例HPC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CTA及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9例HPC均为单发病灶,具有颅内脑外肿瘤的征象,瘤周多有轻中度水肿,7例以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2例见“脑膜尾征”,CTA可显示瘤体及瘤周丰富的血管影。9例免疫组化均显示波形蛋白(Vim)、CD34及CD99阳性,5例增殖细胞抗原Ki-67表达5%。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但确诊需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33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进行影像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2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29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6%;关节功能Merled’Aubigné评分:优22例,良5例,尚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8%。本组患者未发生异位骨化、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比较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复位质量和功能康复可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31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纯中央型23例,合并腰椎管狭窄4例,侧隐窝狭窄5例,合并终板撕裂1例。全组病例均手术治疗,采用有限切口,双侧椎板间开窗,经硬膜外入路摘除突出的腰椎间盘髓核。评价其治疗效果并进行6月至5年随访。结果 优14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总优良率87.1%,手术无定位失误,近期无腰椎失稳和腰椎滑脱,无医源性腰椎管狭窄。结论 有限切口双侧椎板间开窗行中央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能较好地保留腰椎管后部结构,术后脊柱稳定性影响小,避免了术后硬脊膜与神经根粘连受压,手术创伤小,康复快,操作可行。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9.
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试验课教学是生理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试验技能提高试验教学质量,我们总结几十年工作的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H、PaO2和PaCO2)变化情况,并比较其气管插管率、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H、PaO2和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H和P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缩短康复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