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山香圆口服液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山香圆口服液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以相当于芦丁中黄酮的含量为此药的质量标准。该法简便、灵敏、可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2.
毛冬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熊友香  李昶  罗宪堂 《中药材》2002,25(5):371-374
毛冬青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Ilex pubescensHook.et Arm的干燥根,是我国南方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脉管炎等疾病,现就毛冬青近十年的药理研究和临床运用作一简单概  相似文献   
9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配穴规律。方法:检索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针灸处方中的腧穴进行频率分析、关联分析,总结配穴规律。结果:①共纳入63篇文献,关联规则结果以支持度和置信度阐释。②弛缓期:穴位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曲池、合谷、外关、肩髃、手三里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为主;关联度较高的配穴有"曲池→合谷""曲池→肩髃""曲池→手三里"等。③痉挛期:穴位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尺泽、曲池、外关、合谷、肩髃、内关等穴,阴经穴位使用频次增多;关联度较高的配穴有"极泉→内关""尺泽→内关""极泉→内关+尺泽"等。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应依据不同临床分期取穴配伍,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得到的配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建立三丁基氯化锡(TBTC)诱导的新生雌性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凋亡模型,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新生24 h以内的雌性SD大鼠,分离下丘脑神经元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下丘脑神经元纯度后,分别暴露于含不同浓度TBTC(0、100、150、200、250、300μg/L)的培养基中。孵育24 h后,CCK-8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JNK、p-JNK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约为92.23%。与TBTC 0μg/L组相比,各浓度TBTC干预24 h对下丘脑神经元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相对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与TBTC 0μg/L组相比,不同浓度的TBTC作用24 h后,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TBTC 150μg/L组下丘脑神经元细胞核呈致密浓染的高强度蓝色荧光,细胞核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显示,TBTC 150μg/L组出现细胞核固缩并发生裂解,染色质边集化,可见多个凋亡小体;与TBTC 0μg/L组相比,TBTC 150μg/L组细胞p-JNK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JNK/JNK蛋白表达比值显著上调(P0.01)。结论:TBTC 150μg/L干预24 h可诱导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凋亡,其损伤机制与上调p-JN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从脂质组学的角度探讨四氯化碳(CCl_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50%CCl_4诱导急性肝损伤,给药剂量为1 ml/kg;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橄榄油。给药24 h后,采集血清样本,分离肝大叶。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TG、HDL和LDL水平;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LC-MS检测血清样本,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比较两组间脂质代谢谱差异,并筛选差异性脂质代谢物。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TG含量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的肝细胞肿大、坏死,伴有明显的炎症浸润。脂质组学分析显示,两组间脂质代谢谱差异明显,共找出80个差异性脂类成分;进一步经S-plot图比对,筛选出34个差异最为显著的脂质代谢物,其中15个属于磷脂酰胆碱类,6个属于三酰甘油类,4个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类,2个属于溶血磷脂酰胆碱类,2个属于鞘氨醇类,5个属于血小板激活因子。结论:脂质组学研究揭示CCl_4诱导急性肝损伤的机制与磷脂及三酰甘油代谢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96.
从肠道菌与肿瘤的病理进程、肠道菌与抗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中药调控肠道菌等方面综述肠道菌与肿瘤及抗肿瘤药物的关系。正常肠道菌群由高度多样化的微生物组成,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对宿主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介导多种肿瘤的病理进程,如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对肿瘤细胞和组织具有促进或抑制的双重作用。肠道菌与抗肿瘤药物相互作用,肿瘤化疗药物可改变体内肠道菌群平衡;肠道菌可通过免疫调节、代谢、酶降解、降低多样性等途径调控化疗药物的疗效或毒性;肠道菌亦有助于增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多种中药具有调控肠道菌群的作用,抗肿瘤中药及复方的应用能有效抑制肿瘤复发、转移,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滋肾青芪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轻中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激素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案为强的松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组同时加服滋肾青芪颗粒,对照组加服滋肾青芪颗粒安慰剂。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SLEDA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激素用量情况,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补体C3、C4,抗ds-DNA抗体,碱性磷酸酶,血清钙、磷,骨钙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LEDA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糖皮质激素用量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SLEDA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糖皮质激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双链DNA水平均降低(P0.05),其余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各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青芪颗粒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帮助激素撤减。  相似文献   
98.
中医经典既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导源,也是指导中医临证实践的根本法则。作为一名中医,必须认真学好中医经典。学习中医经典,在读懂读熟的前提下,要力求做到融会贯通;学习中医经典,既要立足实践,又要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证实践。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进而提高中医的理论水平与临证水平。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抗敏治咳方联合咳喘宁穴位敷贴治疗儿童风寒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风寒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汤药组与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汤药组予抗敏治咳方口服,联合组予抗敏治咳方联合咳喘宁穴位敷贴。各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的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2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汤药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和汤药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组FEV1%、PEF%水平均有升高(P0.05),其中联合组升高幅度更加明显(P0.01);组间治疗后FEV1%、PEF%比较,汤药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和汤药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组FeNO水平均有下降(P0.05),其中联合组降低幅度更加显著(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汤药组FeNO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和汤药组(P0.05)。④对照组、汤药组与联合组复发率分别为32.00%、18.52%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试验期间,各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血常规、二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检出异常。结论抗敏治咳方联合咳喘宁穴位敷贴治疗儿童风寒型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肺功能和气道炎症,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0.
综述睡眠-觉醒机制的相关因素及中药对其调节的研究进展。随着神经解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方法的发展,发现睡眠-觉醒机制与众多因素有关,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褪黑素、多巴胺、5-羟色胺、神经肽、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能等;加味四逆散、加味逍遥散等中药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及神经递质影响睡眠-觉醒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