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补肾法治疗高血压病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王阶  熊兴江  刘巍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9):1277-1279
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快速增长.由于现代降压西药的不断优化与广泛运用,直接改变了高血压病的自然进程,使高血压病的中医学病机演变规律也发生相应改变.笔者认为肾虚是现今高血压病病机关键,临床采用补肾治则治法治疗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2.
论高血压病的中医认识及经典名方防治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熊兴江  王阶 《中医杂志》2011,52(23):1985-1989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降压西药的运用使高血压病的病程、病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临床切莫先入为主而囿于阴虚阳亢,而应辨证施治.本病病机重在火、饮、虚.火包括肝火、心火、胃火、肠火,可见于高血压病的各个阶段.饮,按病位可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按兼夹余邪可分为水饮证、饮邪寒化证和饮邪热化证.饮证在高血压病心、肾并发症中尤为明显.虚包括脾虚、肾虚.血压难控因素包括失眠、便秘、情绪波动、肥胖等,相应治则有安眠降压、通便降压、疏肝降压.本病常见天麻钩藤饮证、半夏白术天麻汤证、泽泻汤证、二妙丸证、六味地黄丸证等,临床只要抓住方证的关键指征,就能用经典名方有效防治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33.
皮肤病经方方证对应论治体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临床对皮肤病的认识多局限于一种常规套路、范式,论病因病机多为脏腑失调、气血失和、经络不畅、六淫外感,治疗多采用对应病机的相关方药,导致久经临床验证的经方在教材和临床中却不常见。经方治病有一种特殊的辨治用药思路——方证对应,即不论面对何种专科疾病,都从整体出发,以患者表现出的症状体征为治疗用药靶向,考虑使用直接对应的相关方药。在方证对应原则指导下,运用柴胡桂枝汤、桂枝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慢性荨麻疹,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皮肤瘙痒症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4.
笔者学医之初,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在经方讲座授课中多次提到岳美中先生,对岳老推崇备至,认为岳老是建国后国内传承经方的杰出代表。后来再翻阅《名老中医之路》及《岳美中医学文集》,反复阅读,细细品味,获益匪浅,感慨良多而心生向往。岳老历经磨砺,学而有  相似文献   
35.
熊兴江 《中国中药杂志》2023,(10):2583-2594
黄土汤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为先便后血的“远血”而设,主治脾阳亏虚,不能统血证。“远血”内涵较为广泛,不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消化道肿瘤、胃黏膜病变、血管发育异常、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胰胆道损伤等上消化道出血,而且包括部分结肠及直肠癌肿或息肉、痔疮与肛裂等肛肠科疾病、鼻衄、血小板减少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不明原因尿血等其他部位的出血,也包括部分虚寒性津液不能内守疾病,如夜尿多、遗尿、清涕如注、自汗、冷泪、白带多等,还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药物过量导致的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的便常规潜血试验阳性等临床面临的新问题。黄土汤指征不仅涵盖下血、先便后血、远血、吐血、衄血等传统中医疾病,还包括出血、虚证与郁热。临床可用于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血药物过量导致的出血事件、不明原因的便常规潜血持续阳性、消化道肿瘤伴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等急危重症。黄土汤中灶心土、生地黄与阿胶的药物剂量是该方止血关键。  相似文献   
3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文将该方用于治疗伤寒太阳表证误用下法,导致邪气内陷而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之变证。现多将该方用于少阳阳明合病。基于现代病理生理机制,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经典条文内涵进行解读,其“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均具有深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涉及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精神神经等多个系统病变。该方临床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用于治疗癫痫、脑动脉硬化、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以及失眠、便秘、焦虑、抑郁状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急慢性疾病以及心身医学疾病。其临床运用指征包括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的柴胡证;失眠,焦虑,抑郁,易惊,烦躁,多梦等精神神经症状;舌质红,舌苔厚黄腻,脉弦硬有力。除了单方应用之外,该方在合方运用上也有规律可循,笔者发现,该方临床常与瓜蒌薤白类方、温胆汤、枳术丸、橘枳姜汤、酸枣仁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名方合用。  相似文献   
37.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诱因,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卫生经济学负担。在中国工程院发布的“未来20年我国可预防的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研究”中,高血压病排在第二位。由于高血压病本身的复杂性,很多患者需终身服用降血压药。虽然现代医学在降血压领域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因此带来的诸多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包括降血压西药的不良反应,长期服药导致依从性下降,高血压病相关临床症状与体质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等。近10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备受关注,是我国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最活跃的领域,在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发现,除平稳降血压外,中医药还具有改善临床症状、逆转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护高血压病导致的靶器官损害等诸多优势。该文从指南/标准/共识、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4个方面,系统梳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国际、国内研究进展,总结中医药降血压循证证据,明确中医药降血压机制,以期聚焦热点、把握方向,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与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8.
39.
日本汉方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汉方医认为,火毒内蕴、痰饮内停、瘀血内阻、脏腑亏损这四大证候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侧重,并且互相交错,互相影响。针对高血压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病情,有一系列对病及对证治疗的汉方,如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温清饮、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桂枝茯苓丸、抑肝散、七物降下汤等。认为汉方辨治高血压病的特色在于辨体质、辨方证、重视腹诊。  相似文献   
40.
MicroRNA 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包括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激反应,血管内皮的功能紊乱,血管平滑肌的影响,而维持和恢复靶器官中相应 miRNA 的稳定表达可能成为高血压病治疗的一个新靶点。miRNA的调控过程的阐明和特定miRNA在高血压的靶点的明确将是一项非常有价值,非常激动人心的研究。可能将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引领向新的高度。回顾miRNA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以及miRNA作为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靶点的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重要借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