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 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 (3 0例 )和利培酮组 (3 0例 ) ,奎硫平组剂量范围 2 5~ 80 0mg/d ,利培酮组剂量范围 0 .5~ 6mg/d ,疗程 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临床疗效 ,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为 66.7% ,利培酮的有效率为 70 % ,两药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奎硫平组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 ,其中震颤、静坐不能、肌强直等EPS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利培酮组 (P <0 .0 1)。未出现月经失调 (闭经、经期过长或过短 ) ,泌乳、男性乳房发育、性欲减退、勃起障碍等副作用。 结论 :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 ,某些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而少 ,尤其适用对锥体反应和催乳素敏感患者使用。是一种有效、耐受性好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地卓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突触素I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2组。吗啡组大鼠腹腔注射盐酸吗啡,2次/d,起始剂量5mg/kg,逐d递增5mg/kg,至第10d达50mg/kg;干预组大鼠在每次注射吗啡(同吗啡组)前30min腹腔注射地卓西平0.075mg/kg。末次注射后3h及72h,2组各取6只大鼠取脑并冰冻切片,留取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中脑导水管灰质(PAG)、杏仁核(AMG)、海马CA1区(HIPCA1)的脑片,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突触素ImRNA的表达。结果:末次注射后3h.干预组大鼠AMG、HIPCA1突触素ImRNA的表达高于吗啡组;72h时,干预组大鼠NAc、HIPCA1突触素ImRNA的表达高于吗啡组(P均〈0.05)。其他脑区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卓西平可促进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突触素I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吗啡依赖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奎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连续观察12周,利培酮组32例,剂量范围为1~7mg/d,奎硫平组35例,剂量范围25~750mg/d。进行PANSS、韦氏记忆量表(WMS)和事件相关电位P_(300)检查。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及记忆商数(MQ)受损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_(300)电位成分中P_2、N_2及P_3潜伏期明显延长,P_2及P_3波幅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过12周治疗,奎硫平和利培酮组PANSS 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药的疗效相当。服用奎硫平及利培酮治疗的患者WMS 的再认、联想、理解及记忆商(MQ)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WMS 各项目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P_(300)各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认知功能障碍,奎硫平与利培酮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4醒顿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餐后代谢的影响,探讨其降糖机制及临床新用途。方法 初诊T2DM患者30例,按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Homa-IR≤2分为A,B两组,观察服罗格列酮+脂餐及对照脂餐后8h内血糖、胰岛素(INS)、血脂变化。结果 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餐后血糖及体质指数(BMI)相似情况下,A组显示高胰岛素血症,餐后长时间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4mg顿服显著抑制A组餐后2h血糖、游离脂肪酸(FFA),长达8h的TG及8h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P均〈0.05)而不引起胰岛素变化。而B组未见显著改变。结论 罗格列酮在胰岛素抵抗的T2DM患者起了明显的胰岛素增敏作用,此作用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TG的清除或利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抑郁症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将80例抑郁症合并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氟西汀、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4周后比较HAMD-17评分、室性早搏及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17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室性早搏次数均明显减少,心率变异性明显著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抑郁症合并室性早搏患者应用稳心颗粒可以减少室性早搏,增加心率变异性,有利于抑郁恢复。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家兔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心肌缺血预适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其冠状动脉左室支40min后再灌注120min;缺血预适应组(IP组):先予缺血预适应的过程,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5min,放松冠脉血管后再灌注5min,反复操作3次,再按照I/R组进行操作。实验开始前取血测定血清CK、LDH、NO及血浆ET水平,2组动物均在结扎左室支40min、再灌注120min复测NO及ET水平,观察NO和ET变化。结果IP组阻断40min及再灌注120min血浆ET水平及LDH升高低于I/R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血清NO水平升高多于I/R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P组再灌注120min,CK水平升高于I/R组,心肌损伤程度小于I/R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家兔NO及ET水平发生明显变化,缺血预适应过程中NO水平升高增强了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ET水平降低减少了心肌缺血过程中其对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究双相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临床相和性别差异,以期为双相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河南省精神病医院2015年9月-2018年1月的住院患者甲状腺功能生化指标,包括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和游离甲状腺素(FT_4),筛选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双相躁狂)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双相抑郁)患者2 207例,同期选择415例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临床相和不同性别的双相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差异。结果①双相躁狂患者的T_3、FT_3水平高于双相抑郁患者,TSH、T_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双相抑郁患者的TSH、T_3、T_4、FT_3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或0. 01);②在双相躁狂患者中,男性T_3、FT_3和FT_4水平高于女性,而TSH、T_4水平低于女性,在双相抑郁患者中,男性T_3、FT_3和FT_4水平高于女性,而TSH水平低于女性(P0. 05或0. 01);③在男性患者中,双相躁狂患者的T_3和FT_3水平均高于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患者的T_3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或0. 01);在女性患者中,双相躁狂患者的T_3和FT_3水平高于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患者的T_3、T_4、FT_3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或0. 01)。结论双相障碍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可能存在临床相和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及合理用药情况的思考,了解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门诊处方31550张,进行点评、统计、分析。结果 31550张处方中有不合理处方2030张,占所查处方的6.4%。结论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能发现门诊处方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提出合理建议,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0.
探究性眼动分析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峥  穆俊林  潘苗  吕路线  成军  张宁  杨庆南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426-426,428
目的:探讨探究性眼动分析(EM)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8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EM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中EM的异常率为84.0%(42/50)。精神分裂症组EM测定结果中凝视点(NEF)和反应探索评分(RS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探讨探究性眼动分析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