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斌  陈燕荔  潘玥  陈波  王琮  潘战宇  郭义 《河南中医》2020,40(2):193-195
人体胸腹部属阴,足阳明胃经为三阳中阳气最盛之经,其循行于胸腹部,既可充养阳经,又可固护阴经,有平衡阴阳之意。胃经为阳,冲脉为阴,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可能也与平衡冲脉之阴有关。胃的盛衰影响五脏,胃既可以充养人体的气血,又可以调节人体的经脉,足阳明胃经气血旺盛,循行于阴盛的胸腹部,起到调节人体气血经脉的作用,同时也濡养全身经络脏腑的气血。胃虽然为阳土,但其实有母寓之阴,其脉既循行于属阳的区域,又循行于属阴的区域,体现了胃阳中寓阴的特征。足阳明胃经向里循行至胸腹部与太阴相接,使太阴经气得开,衔接了开合枢。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揭示了人体脏腑经络之间阴阳互根,五脏相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并鉴定2010年云南省昆明市甲型肝炎患儿粪便标本中混存的ECHO20(Echovirus 20,ECHO20)KM/EV20/2010病毒株,分析其VP1基因遗传特征。方法采用KMB17细胞对大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经WHO肠道病毒组合血清及单价血清对该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RT-PCR法扩增病毒VP1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并运用Mega 4.0等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分离毒株经微量中和试验鉴定为ECHO20血清型,编号为KM/EV20/2010;经RT-PCR法扩增获得为867bp的VP1基因,与国内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79.5%~91.7%和98.9%~99.6%,与国外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0.2%~83.2%和96.4%~99.6%;在进化树上云南分离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中国国内2001年山东分离株01352和1998年法国分离株94CF1666形成一个进化分支。结论 KM/EV20/2010分离株为肠道病毒ECHO20型病毒,可用KMB17人二倍体胚肺成纤维细胞分离增殖。  相似文献   
13.
徐景藩教授从医60载,尤擅脾胃病诊治。徐老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外感六淫、忧思过度、脾胃虚弱等,病机总属胃失和降、气机失调,病位在食管,与胃、脾、肝关系密切。治疗上强调应着重调理胃、脾、肝三脏,以降、和、消为治疗大法,降法如和胃降逆、升脾降胃,和法如疏肝和胃、清肝和胃、调和身心,消法如消食化积、消痰化气、活血消瘀。并独创了糊剂卧位服药法以顾护食管黏膜。  相似文献   
14.
潘玥  李平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618-620
目的 归纳腕踝针的临床治疗病症,总结腕踝针临床优势病种.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所有1994年至2010年的有关腕踝针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的篇数(即频次)、有效率.结果 通过本次文献研究,共得到8个科90种疾病的腕踝针疾病谱.腕踝针临床各病种的总有效率大都在80%以上.结论 腕踝针的优势病种主要集中在骨科、神经科疾病中,骨科疾病优势病种为扭伤、肩周炎、颈椎病、关节痛;神经科优势病种为中风及其后遗症、神经性疼痛、面神经麻痹、头痛.腕踝针对急性痛症的治疗具有优势.腕踝针对经筋病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低密度脂蛋白是检验人体内脂蛋白代谢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增高与心血管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密切关系。一般中小型实验室常用Friedwald公式(简称计算法)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以此来指导临床,这样虽然可以减少试剂开支,但它并不科学,它并不能真实地代表体内血脂的水平。为了看出直接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优越性,我们采用COD-PAP法测定胆固醇(TC),用CPO-PAP法测定甘油三酯(TG),用修饰法直接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免疫分析法直接测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把它与用计算法LDL-C=(TC—HDL-C-TG)/2.2得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当TG〈2.5mmol/L时,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相关性较好(r=0.9851),当TG〉2.5mmol/L时,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相关性不令人满意(r=0.7524),实验证明,直接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必须代替计算法(不论有无条件),这样可以使90%以上的高甘油三酯的标本结果更准确,可靠。而且我们经过计算发现,不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的高低,计算法和直接测定法所得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结果没有规律可言,它们并不以某个固定或相应的百分比增加或减少,所以直接法测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替计算法已是不争的事实,直接法可以准确测得高甘油三酯血症标本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是其无可争议的优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督调神法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明  潘玥  李平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2):823-824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颈椎骨质增生,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相应引起头、颈、肩、上肢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李平教授以"通督脉、调元神"立论,配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医院2012~2018年HIV抗体检测初筛与确认结果数据的分析,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初筛与确认结果的相关性,为预防及干预其感染制定防治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2~2018年的246458例样本为研究对象,用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初筛,初筛阳性的样本送确证实验室免疫印迹法(WB)确认。回顾分析阳性患者一般资料,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2018年共完成HIV抗体检测246458例,初筛553例阳性标本,阳性率0.22%,确证阳性337例,阳性率0.14%;阴性121例,不确定95例;确证阳性患者年龄在16~76岁之间,其中男性318例,女性19例,男性构成比94.36%,明显高于女性5.64%,年龄分布21~30岁为高危人群,占59.05%,病例分布以皮肤科门诊患者居多,占69.44%。结论艾滋病总体呈散发、低流行,以21~30岁的男性为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的教育,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同时提高检测技术以降低HIV抗体检测的假阳性率,对预防和控制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心肌梗死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的影响。方法检测96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4周后及5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sd-LDL-C水平。根据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果将心肌梗死患者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50%组、狭窄50%~70%组、狭窄70%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血压、TG、LDL-C、sdLDL-C、sd-LDL-C/LDL-C比值明显升高(P0.05),HDL-C明显降低(P0.05)。2个组之间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50%组、狭窄50%~70%组、狭窄70%组TC、sd-LDL-C、sd-LDL-C/LDL-C比值依次升高(P0.05、P0.01),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sd-LDL-C、sd-LDL-C/LDL-C比值是冠状动脉狭窄70%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2.680、2.000、7.819,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780~7.030、1.103~3.681、1.430~40.263]。狭窄70%组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sd-LDL-C、sd-LDL-C/LDL-C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狭窄50%组和狭窄50%~70%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LDL-C及sd-LDL-C/LDL-C比值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有效降低sd-LDL-C水平和sd-LDL-C/LDL-C比值。  相似文献   
20.
潘玥 《天津护理》2014,22(6):507-508
<正>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治疗措施。斑块破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是引起AMI的主要原因,同时冠脉介入操作也会增加血栓脱落和远端微循环栓塞可能[1]。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IIIa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血栓形成。急诊PCI患者,将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明显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