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是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主办的以宣传北京地区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宗旨的数字博物馆,是基于互联网与现代数字技术的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推广、服务平台。中医科技馆建设项目是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的二期建设项目之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承担框架设计与文案完成,由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承担IT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82.
郑齐  潘桂娟 《中医杂志》2012,53(13):1082-1085,1104
在系统梳理中医脾胃学说源流的基础上,初步归纳了中医脾胃学说的概念内涵,并分奠基、发展、形成、充实4个时期探讨了该学说的历史演进过程,以期为当代临床实践对这一理论的继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3.
文颖娟  潘桂娟 《中医杂志》2012,53(13):1092-1095
从学术渊源、主要内容、学术特色等方面对万密斋五脏证治思想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其五脏证治思想本于《黄帝内经》、遥承钱乙并予以发挥而自成体系,从而使得五脏证治理论趋于系统化和臻于完善.万密斋认为,小儿五脏具有“不足有余、虚实互见”的生理病理特征,且小儿口不能言,脉无所视,小儿疾病临床辨证重在望诊,立法施治应坚持先攻后补、急标缓本的原则予以泻实补虚、不违其制.  相似文献   
84.
文章基于《儒门事亲》中论燥治燥的有关内容,系统总结了张从正学术思想中关于"燥"的学术理论部分,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5.
 《大同类聚方》是现存日本最早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医药学著作之一.原文用日本古代的万叶假名及汉字书写,今人已很难读懂。本文根据日本学者镇佐知子的《大同类聚方》语译注释本,对该书的成书经过,后世传本.药学内容及学术特点,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其对于研究日本古代药学成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6.
论痰浊与衰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论痰浊与衰老潘桂娟金香兰(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关键词痰衰老痰浊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水谷津液运化失常所致。人体衰老过程中,脏腑俱虚,功能衰退,更易生成痰浊,进而加速衰老进程,并促成多种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痰浊既是衰老过...  相似文献   
87.
甲申伊始,春意初萌,“重铸中华医魂———全国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北京论坛”2月1 8日至2 0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发起并主办,围绕中医学理论建设、人才培养、发展思路、研究方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专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中医学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88.
滚痰丸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滚痰丸考述潘桂娟,杨威滚痰丸,为元代医家王燮创制,首见于王燮所著《泰定养生主论》,后世称其为"礞石滚痰九"。此方攻逐实热老痰,治疗顽痰怪症,取效峻捷,自元以后迄今一直被医家广泛运用于临床而经久不衰。笔者有感于明·吴昆《医方考》"取古昔良医之方,揆之于...  相似文献   
89.
《黄帝内经》并非脉学专著,但书中有大量篇幅论述脉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收录了十分丰富的脉诊资料,包括脉法、脉名、脉象、主病、诊脉时间、诊脉方法、色脉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内经》中的脉诊专篇,有《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平人气象论》、《素问·玉机真脏论》、《素问·三部九候论》、《灵枢·论疾诊尺》等。由于《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因而整部著作中有关脉诊的论述缺乏系统性,其内容散见于多个篇论之中。即便是主要论述脉诊的篇论中,也夹杂其他各方面的内容。但是《内经》仍不失为脉学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经…  相似文献   
90.
日本汉方医学与中医药学之间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本文重点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汉方医学的概况,从日本汉方医学的起源到发展,再到后来的取缔过程作了全面的描述。虽然近代日本在汉方医诊疗和汉方药研发和高科技推进产业化等多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和成就,但是日本法律对汉方医学一直未予正式认可。日本汉方医学兴衰浮沉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