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中医学所说的痰,是先后天多种因素,导致人体气化失常的产物。学者和医家从五脏所属、病因病机、形色质地、痰结程度等不同视角认识痰,赋予痰不同的名称,从而形成了有关痰的各种概念。痰,具有逐渐蓄积、流动不测、黏滞胶着、秽浊腐败、凝结积聚、致病怪异等特性。研究这些特性的形成原理和临床特征,对于认识和理解痰对人体的影响及致病特点,对于正确地诊断和有效地防治痰病,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2.
传染病中医药文献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文献研究是是中医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的载体,是中医学术研究的基础和载体。结合目前全球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严峻形势,加大对当代重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相关文献采用多因子综合和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传染病的共性证候特征,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决策提供依据,促进重大传染病中医药防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经与脉关系是揭示经络原理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彤  潘桂娟 《陕西中医》2008,29(2):195-197
目的:探讨经—脉关系:理解经络原理的关键问题。方法:从经典著作入手,参阅当今学者观点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不仅"经"与"络"统一于"脉",而且经络的气血运行功能与脉动的联系十分密切。脉的基本含义是节奏性运动,而非管道性约束。脉象可视之为经络状态的表征,理解经—脉关系是揭示经络系统微观生理机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4.
李董男  潘桂娟 《中医杂志》2013,54(3):184-188
晋隋唐时期在疫病病因方面,除继承前代的社会因素、气候失常等观点外,提出了时行之气、疠气(乖戾之气)等重要观点.这一时期,对疫病病机的认识主要有热邪伤阴、热毒动血、毒气传心、发斑(烂胃发斑、温毒发斑、热毒发斑)、动风(热极动风、阴虚生风)等.《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明确指出疫病中的一部分具有传染性,并且对其传染方式、传染强度等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35.
万密斋学术思想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颖娟  潘桂娟 《中医杂志》2011,52(24):2077-2080
通过研读万密斋关于养生、儿科、妇科等方面的著作,认为其学术思想具有4个特点:①以“注重护养、预防疾病”的治未病思想为统揽;②以“视疾若己、务于救痊”的仁爱精神为准绳;③以“五脏统病,随脏论治”的五脏辨证论治原则为核心;④以“节戒饮食、调理脾胃”的脾胃理论为主线.  相似文献   
36.
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是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主办的以宣传北京地区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宗旨的数字博物馆,是基于互联网与现代数字技术的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推广、服务平台.中医科技馆建设项目是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的二期建设项目之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承担框架设计与文案完成,由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承担IT技术实现.在科技馆建设过程中,针对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达成一定的共识.  相似文献   
37.
从治疗思想、治则与治法三个层面回顾了古今有关"和法"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其在理、法、方、药等方面的内在特点,进而明确"和法"的概念及其范畴。  相似文献   
38.
文章通过全面查找《内经》原文,筛查出21个有关耳部形态结构与部位名称的术语,详细分析了其中9个疑难术语的命名之由与内涵,在多个表达某一部位的同义词中提出了一词当作标准术语的建议,并将21个术语进行了层次划分,系统发掘出《内经》时代对耳部形态结构与部位的认识,为深入探讨中医耳的理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从张元素用药法象角度,对《兰室秘藏》消渴门七方的立法依据和组方意义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李杲组方立法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工作中使用李杲的方剂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0.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新的时代和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如何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处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