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通过全面查找《黄帝内经》原文,筛查出41个有关眼部形态结构与部位名称的术语,详细分析了其中14个疑难术语的命名之由与内涵,在多个表达某一部位的同义词中提出了一词当作标准术语的建议,并将41个术语进行了层次划分,首次系统发掘出《黄帝内经》时代对眼部形态结构与部位的认识,为深入探讨中医眼目理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傅海燕  潘桂娟 《中医杂志》2012,53(24):2078-2080
通过全面查找《黄帝内经》原文,筛查出24个有关人体鼻形态结构与部位名称的术语,详细分析了其中14个疑难术语的命名与内涵,在多个表达某一部位的同义词中提出了一词当作标准术语的建议,系统发掘出《黄帝内经》时代对鼻子形态结构与部位的认识,为深入探讨中医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的“火”.是在对物质之火的直观观察和认识基础上,通过取象形成的意象性的概念,“火”字是这一概念的符号。由于意象概念不是对事物本质的抽象,而是取象的结果,因此对“火”的概念不可进行单一的、精确的定义,应从不同层次上分析和理解。从广义而言,“火”有自然现象的火、哲学概念的火、医学概念的火、属火的一般概念等四个方面的涵义。仅就“火”的中医涵义来讲,表述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但概括起来,其主要涵义有以下四种:生理之火、病理之火、六气之火、药物气味之火。  相似文献   
14.
"火"的理论源于《内经》,在宋金元时期得到突破性发展。现从生理之火论、内火虚衰论、内火亢盛论、外感火邪论等四个方面,阐发宋金元时期"火"的涵义与理论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火”的理论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火"是在对物质之火的直观观察和认识基础上,通过取象形成的意象性概念,"火"字是这一概念的符号。由于意象性概念不是对事物本质的抽象,而是取象的结果,因此中医学"火"的内涵十分丰富。中医学"火"的理论是随着"火"涵义的演变与发展逐渐创立丰富起来的。从其源流来看,"火"的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学术发展特点和各具特色的学说。历代医家对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理性升华,使中医"火"的理论得以不断地创新发展。论文旨在通过考证"火"涵义的演变与发展,理清其传承创新的脉络,并初步分析探讨中医学"火"之理论发展背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先秦两汉至隋唐中医诊治痰病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诊治痰病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萌芽于秦汉,发端于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近现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章基于先秦两汉至隋唐时期中医药典籍相关内容的整理研究,对痰病诊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研讨,希望能对现代中医养生与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论脑病与痰     
脑病从痰论治,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命题。文章从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痰是与多种脑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致病因素,所以脑病须观察是否与痰有关;在临床辨证上,痰浊性脑病常见风痰、痰火、痰湿、痰气4种类型;在治疗方法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兼证、变证,列举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剂。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运用中国系统思维和整体论,对人类生老病死的生命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原理、法则的理性认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全国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建设北京论坛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申伊始,春意初萌,“重铸中华医魂——全国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北京论坛”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发起并主办,围绕中医学理论建设、人才培养、发展思路、研究方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专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