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周以内,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发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等临床症状,系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血管疾病,人群潜在发病率每年约在1/1000[1]。现就目前LEDVT最常见诱因及解剖部位分型和影像检查诊断与血管腔内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联合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医学部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PTGBD+LC联合治疗20例,单纯LC治疗7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中转开腹数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联合治疗组20例PTGBD均一次成功,3 d内症状缓解,20例患者均在PTGBD后3~5 d行早期LC,手术时间平均(40.7±3.5)min,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20.5±5.8)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 d。单纯LC组72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70.8±9.7)min。术中出血量(50.2±8.4)ml。中转剖腹胆囊切除术2例,顺行切除者68例,逆性切除者2例,无胆管损伤,无术后出血,无胆漏,无腹腔感染等。术后平均住院日5~7 d。92例患者术后跟踪随访12个月,无腹痛、黄疸等不适。结论在不伴有MODS的单纯急性胆囊炎患者,急诊采取PTGBD治疗,缓解症状,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后续的LC治疗最佳时间间隔为3~5 d。  相似文献   
93.
病例 男,50岁.患者1年前体检发现前纵隔结节,因无明显症状,未做处理.近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慌憋气,偶有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咳痰中带血3次,CT检查发现病变较前显著增大,遂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未能确诊,亦未诊治.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我院增强CT显示前纵隔及心包浸润性肿块,轻度强化,术前诊断为前纵隔恶性肿瘤,恶性胸腺瘤可能性大(图1).术中见肿物位于前纵隔,质硬,出血多,侵犯两侧脏层胸膜,向上侵犯左、右侧无名静脉,粘连紧密,分离困难,心包内未见明显积液,改行肿物部分切除术.术后送检组织及心包内均未见明确肿瘤性病变,病理诊断为纤维性纵隔炎(Fibrosing mediastinitis,FM)(图2,3).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慢性颌下腺炎的价值。方法结石型颌下腺炎组患者25例,非结石型颌下腺炎组患者11例,共39处病变;超声观察颌下腺的大小、形态、边界、腺体回声及血流分布特征,腺管有无扩张,腺管内有无结石,周围软组织、颌下区淋巴结和邻近唾液腺有无累及。结果结石型颌下腺炎组均为单侧发病;19例颌下腺形态饱满,18例颌下腺导管扩张伴结石,7例腺体内结石,3例腺体内及颌下腺导管内结石并存。非结石型颌下腺炎组,8例单侧病变,6例双侧病变;11例颌下腺形态饱满,腺体回声偏低、不均匀,呈"结节样"改变,"结节"大小3~15 mm。其中,6例颌下腺"结节"相互融合形成低回声"肿块"。腺体内血流丰富,但血管走行正常。病变颌下腺不伴导管扩张或结石。结论超声检查对于慢性颌下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早期评估热消融肝癌疗效的价值。方法:21个肝细胞癌于热消融前、消融完成后24 h内行不同b值下的DWI检查。比较相同b值下病灶消融前后ADC值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活性肿瘤与坏死组织的ADC值。结果:相同b值下肿瘤消融后的ADC值均较消融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b值为800、1 000 s/mm2时,ADC值鉴别二者有意义。b值为1 000 s/mm2时,ADC值阈值为1.09×10-3 mm2/s时诊断肿瘤坏死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63.2%;选择阈值为1.26×10-3 mm2/s时诊断肿瘤坏死的灵敏度为52.6%,特异度为89.5%。结论:DWI在早期评价热消融肝癌疗效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止咳清热合剂含量测定的薄层扫描法,并测定5批样品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其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盐酸麻黄碱在0.83~4.98μg有良好的线形关系,平均回收率99.4%,峰面积(RSD)=2.14%.[结论]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供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9年1月236例急性中央型LEDVT病例的临床资料。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F鞘管手动抽吸髂股段静脉血栓。112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PTA和支架置入术;术后辅以肝素抗凝治疗。结果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降为(1.34±0.57)cm和(0.93±0.42)cm,与入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和23.99,P=0.00);随访16~48个月,中位随访35个月,随访率97.88%。术后36个月,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12.99%(30/231)、8.23%(19/231)、0%;静脉通畅率98.27%;随访疗效:优92.21%。支架置入术后12、24、36个月通畅率均100%。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能够明显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晶晶  张希全 《医学综述》2013,(20):3726-3728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最常见的深静脉疾病之一,根据病变部位、严重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血栓脱落极易导致肺栓塞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其临床治疗十分棘手,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溶栓、机械性血栓清除和血栓抽吸等腔内介入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内、外科治疗受到挑战.该文就目前急性LEDVT的临床研究和腔内治疗予以综述,并探讨腔内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0.
背景与目的 中国胃癌疾病负担较重且预后影响因素较多,有关量化和综合评估预后风险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列线图探究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对胃癌患者预后生存的意义,并将其纳入列线图与传统TNM分期进行预后评估效能比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2018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作为训练组(n=300),同时从胃肠外科另一病区纳入接受相同手术处理的胃癌患者作为验证组(n=100)。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肿瘤部位、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LNM)等信息;术前3 d收集外周静脉血数据,并计算NLR和PLR,通过ROC曲线确定NLR(1.98)和PLR(134.87)的最佳临界点。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2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暴露与结局指标的关联,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识别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纳入列线图后通过C-指数在训练组和验证组评估列线图的稳定性。最后,基于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列线图和传统TNM分期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组男性患者220例(73.3%),验证组男性患者69例(69.0%),训练组平均年龄(62.52±10.61)岁,验证组平均年龄(63.67±10.21)岁。两组除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和侵袭深度外,其他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组中位生存时间(OS)为28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63.5%、43.0%和35.1%;验证组中位OS为32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58.9%、41.6%和31.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分型、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深度、存在LNM、NLR、PLR和CEA水平均与OS有关(均P<0.05)。经过多因素调整后,存在LNM、术前NLR>1.98、PLR>134.87和癌胚抗原(CEA)≥5 μg/L的患者OS显著缩短(均P<0.01)。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组(C-指数=0.81)和验证组(C-指数=0.75)的拟合度良好。此外,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组1、3、5年OS率的AUC值(0.865,0.855,0.827)高于TNM分期(0.677,0.690,0.683);验证组1、3、5年OS率的AUC值(0.856,0.788,0.725)高于TNM分期(0.781,0.691,0.605)。结论 NLR和PLR是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两者构建的列线图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行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1、3、5年OS率,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护理决策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