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31.
目的 分析2009年云南省脑炎患儿粪便标本分离的柯萨奇病毒B3型分离株A103/KM/09全基因序列,了解其遗传特性。方法 设计针对柯萨奇病毒B3型引物,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和产物直接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利用Geneious和Mega 5.05软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及其系统进化分析,应用RDP 3和SimPlot 3.5.1重组软件对序列进行重组分析。结果 该分离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长度为7389 bP。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其原型株Nancy的同源性分别为81.O%和95.7%;与其他柯萨奇病毒B3型毒株的各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0%~88.0%和95.7%~98.0%;进化分析发现CVB3可分为5个分支(I~V),核苷酸之间的差异为16.2%~24.3%;中国分离株属V分支,又可分为A~D亚分支,核苷酸之间的差异为4.3%~11.4%。并发现A103/KM/09株基因序列在非结构区可能存在重组事件。结论柯萨奇病毒B3型分为5个基因型,云南分离株A103/KM/09属于V-D亚型,而中国分离株已经发生一定进化。  相似文献   
232.
目的 评价频发室性流出道早搏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患者的射频消融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非持续性室速和频发性室性早搏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 4 6 2± 7 1 )岁 ,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确定室速和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 ,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结果  60例室早室速与多数起源于心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QRS呈左束支阻滞形态 ;左室流出道室早室速QRS波均呈右束支阻滞形态。消融即刻成功率 96 6 % ( 5 8/60 )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室早数为( 2 0 4 1 6± 1 891 )次 ,室速 ( 31 4± 73)阵次 ,消融后室早数 ( 1 2 2± 1 40 )次 (P <0 0 0 1 ) ,无室速再发。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随访 ( 1 9± 6)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 ,复发率为 3 4% ( 2 /5 8) ,随访期间亦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单形室早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33.
234.
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是指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周围性面部瘫痪。该病多见,可发于任何年龄,18-60岁为多,男性略多,长发于一侧。四季均可发病,而春、秋两季是发病高峰。笔者30年来运用睑唇针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212例,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35.
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指明了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我国从总体小康社会阶段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以后,教育事业将面临新的历史使命,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小康社会教育发展的根本指针 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  相似文献   
236.
运动平板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TET)作为非创伤性检查手段,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亦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评价。现将我科自1995年以来所作运动平板试验的资料针对年龄、性别及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37.
精神分裂症不同兴奋状态肌酸激酶活性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状态与肌酸激酶(CK)活性的关系。[方法]对108例兴奋状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CK活性的测定并与对照组连行比较。[结果]兴奋状态的精神分裂症组CK活性较对照组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状态,CK活性有可能成为其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38.
直肠CT造影检查在直肠癌与术后复发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是齿状线至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肿,在大肠癌中最常见(约占60%).诊断以直肠指诊为最重要的方法,其次为内镜和钡灌肠检查,但均无法了解肠腔外的情况及病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无法进行准确的术前分期.MRI检查虽可弥补上述不足,但需要特殊的直肠内线圈且价格昂贵,不利普及.  相似文献   
239.
目的:通过了解运动训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运动训练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01/2005-1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方面的文献,检索词“VEGF,exercis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并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1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方面的文献,检索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运动”,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运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有关运动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资料陈旧。资料提炼:共检索到关于运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文献202篇,中文46篇,英文156篇,2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急性运动对血管生长因子影响的文献7篇;运动训练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的文献7篇,其他文献为运动相关文献或有关免疫、缺血缺氧及一氧化氮合酶等对血管内皮的影响。资料综合: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在很多正常人和动物组织中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其具有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与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受体结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及保护损伤神经组织等作用。②运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机制可能为:缺血缺氧引起一些促血管生成的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调。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性复合物增多、活化补体、细胞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产生过多和异种蛋白增多等均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与一氧化氮表达有关,作为信息分子的一氧化氮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互为正反馈调节。结论:无论是急性运动还是运动训练都对心血管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缺氧缺血或免疫因子的激活等因素的影响,急性运动或运动训练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显著增加,这有利于血管内皮修复或代偿性的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240.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关系及胸痛患者检测血浆MPO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胸痛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标准确诊为ACS 4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7例,其余20例列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PO浓度,同时检测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G)、乳酸脱氢酶(LDH)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析MPO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PO对ACS的诊断性能,并与临床诊断ACS的方法(临床表现加冠状动脉造影)做对比(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ACS组血浆MP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且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MPO浓度与Neu、CK-MB及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8、0.469、0.757,P值分别为0.018、0.043、0.000),与年龄、hs-CRP、TC、LDL-C、HDL-C、TG、AST、FBG、LDH、RBC、PLT均无相关性(P>0.05)。MPO诊断ACS的AUC为0.927(P=0.000),诊断界值为212.59μg/L。41例ACS患者中MPO阳性39例、阴性2例;37例非ACS患者(包括SAP 17例、对照者20例)中MPO阳性5例、阴性32例。MPO诊断ACS的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86.5%、总符合率为91.0%、假阴性率(漏诊率)为4.9%、假阳性率(误诊率)为13.5%、阳性预测值为88.6%、阴性预测值为94.1%。本法与临床诊断ACS方法的Kappa值为0.819(P=0.000),2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MPO可以作为诊断ACS的炎症标志物之一,对于ACS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