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41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22篇 |
综合类 | 90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28篇 |
中国医学 | 29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病例资料
患者,女,20岁,职员.主诉“腰痛1周,双下肢麻木无力3d”于201 1年9月13日拟“脊髓病变”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内科.
2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1月(201 1年8月)曾有腹泻病史,无发热及脓血便,服药(具体不详)后好转.1周前出现下腹部疼痛,继而腰痛,遂至本院门诊就诊,查B超、血常规、腹部立卧位平片均无异常,盆腔CT示“子宫直肠窝少量积液”.予补液护胃、营养支持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3d前出现乳房以下麻木,双下肢无力,腹部皮肤束带状刺痛感,二便障碍.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化瘀、凉血豁痰功效的脑血疏口服液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混合性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伴有失语症的混合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51)。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周期为4周。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评价患者的失语症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检测并比较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WAB评分:治疗2周末,治疗组患者的听理解、复述、阅读、计算评分即显著升高(P0.05);治疗4周末,治疗组患者的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及书写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P0.01),对照组患者的听理解、阅读评分亦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mRS评分:治疗2周末,治疗组患者的mRS评分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的mRS评分分级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mRS评分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3NIHSS评分:治疗2周末、4周末,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4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4周末,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气化瘀、凉血豁痰法结合西医常规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混合性中风失语症患者的失语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获得足够的EB病毒壳抗原,建立ELISA方法用于鼻咽癌的诊断,方法:将BALF4基因克隆进入载体pUR29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EB病毒壳抗原与β-半乳糖苷酶的融合蛋白,并通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将纯化的蛋白用于ELISA方法检测人血清中的IgG/VCA和IgA/VCA抗体,用带有pUR291质粒的宿主菌裂解液吸收待血清中的抗β-半 相似文献
94.
目的:建立胡氏湿疹清凉喷雾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栀子、大血藤、牡丹皮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胡氏湿疹清凉喷雾剂中栀子苷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TM(钻石)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8nm;流速:1mL/min;柱温:25℃。结果: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栀子、大血藤、牡丹皮;栀子苷在6.4~57.6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2%,RSD为1.57%(n=9)。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胡氏湿疹清凉喷雾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5.
葎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葎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葎草干燥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24R)-stigmast-7,22(E)-dien-3β-ol(1)、胡萝卜苷(2)、豆甾烷-3,6-二酮(3)、epidioxyergosta-6,22-dine-3β-ol(4)、豆甾醇(5)、大豆脑苷II(6)、齐墩果酸(7)、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1-己酯(8)、东莨菪内酯(9)、白桦脂酸(10)、大豆脑苷I(11)。结论化合物1、3、4、6~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6.
97.
认知储备能(CR)可以理解为不同个体预防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发病的能力,有助于理解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发病过程中,认知功能下降的差异性。CR主要分为不可塑性认知储备假说和可塑性认知储备假说,除了脑容量、民族、遗传等不可调控CR外,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语言学习、移民以及收入等,均是后天能够影响CR的可调控因素。在充分认识CR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可增加CR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延缓此类疾病的进展。文中主要从CR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上的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5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5例行单层螺旋CT扫描,其中3例只行增强扫描,2例只行平扫。结果 CT共发现18个病灶,2例患者为多发。平扫CT上15个病灶中10个为低密度,5个是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了中央瘢痕和纤维分隔外,所有病灶都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大部分病灶变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2个病灶变为略低密度。2个FNH病灶中发现中央瘢痕,1个病灶于动脉期中央及外周发现异常增粗、扭曲的动脉,于延迟期可见强化的假包膜。结论 FNH在螺旋CT扫描上表现具有特征性,螺旋CT诊断FNH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便携式加速度记录仪定量化评价血管性痴呆患者(VD)精神行为症状(BPSD)程度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便携式加速度记录仪佩戴于21例VD患者非利手侧手腕,于第1和第18周连续记录6 d以上,量化记录身体活动,并通过神经精神问卷(NPI)与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价VD患者的BPSD变化,解析加速度记录仪所得身体活动的平均活动量(MA)、昼间活动量(DA)以及夜间活动量(NA)的变化,分析BPSD的变化与身体活动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第18周时BEHAVE-AD总评分和NPI总评分呈增加趋势,与第1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082和0.079);BEHAVE-AD评分中的行为紊乱、日夜节律紊乱、焦虑和恐惧评分和NPI量表中的激越、易激惹、睡眠障碍评分与第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8周时VD患者MA、DA、NA均增加,与第1周比较,其中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BEHAVE-AD评分中的行为紊乱加焦虑和恐惧评分改变量与MA的改变量呈直线相关(r=0.674,P=0.032);日夜节律紊乱评分改变量与DA改变量呈直线相关(r=0.721,P=0.046);NPI量表的激越评分加易激惹评分的改变量与MA改变量呈直线相关(r=0.668,P=0.042);睡眠障碍评分的变化量与NA的变化量呈直线相关(r=0.809,P=0.029)。结论:利用加速度记录仪所得的身体活动的MA、DA与NA参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VD患者的BPSD程度,动态观察VD患者BPSD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变化,在临床上客观、定量化评价VD患者的BPSD程度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
帕金森病(PD)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以及相关动物实验模型中,都存在血脑屏障和肠道组织屏障的破坏。近年来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证据表明,肠道和脑血管内的组织屏障破坏使得中枢神经系统更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成为PD和ALS潜在发病机制之一。肠道屏障、血脑屏障等研究对于诊治PD、ALS、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除此之外,中医以脾胃为作用靶点,以调节脾胃功能治疗类似PD、ALS症状的患者也显示出一定疗效。因此,中西医结合通过修复组织屏障有可能成为未来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文中综述了组织屏障功能与PD和ALS的发病以及进展的关联性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型干预策略在PD、ALS患者组织屏障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