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杜氏盐藻叶绿体转化载体pDS16S-CAT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同源重组方法,将外源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转入杜氏盐藻叶绿体中。方法:以杜氏盐藻叶绿体16S rRNA序列为同源片段,构建盐藻叶绿体表达载体,并利用基因枪法转化盐藻,使CAT基因得到表达。结果:转化后的盐藻可以在含有氯霉素的培养基中生存3~4周,表明CAT基因已转入盐藻叶绿体中并表达。结论:盐藻叶绿体转化是可行的,为获得稳定转化的盐藻,需要合适的同源片段。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有病理结果并有完整CT图像的患者资料,用FUJI FILM工作站对图像观察病灶形态、大小和密度并进行冠状位重建,分析其CT平扫及强化特征。结果 17例患者全部做了三期增强扫描及冠状位重建。所有病灶形态均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其密度表现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可见分叶征及钙化。所有病例增强均呈明显强化,以门脉期出现强化最大值为常见,5例动脉期可见小血管影。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平扫及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重建及临床可作出诊断或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加味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血清VEGF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1);治疗组患者的VE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VEGF水平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94.
成人胰腺真性囊肿的诊断(附八例报告)赵荣国任小波张伟宏秦明伟潘卫东左世和成人胰腺真性囊肿临床上少见,并常常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或其他囊性肿瘤。笔者报告8例成人胰腺真性囊肿,总结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笔者搜集1990年1...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24 h内使用丁基苯酞(NBP)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rtPA溶栓治疗,在rtPA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或MRI,未出血者参照指南根据具体病情加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同时,于rtPA溶栓24 h内使用NBP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静脉滴注8~10 d后改用NBP软胶囊口服,NBP治疗至少维持30 d。于rtPA溶栓前、溶栓24 h后及发病90 d时评价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A)评分,计算mRA评分在0~2分的患者百分比;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溶栓后24 h内出现脑出血、再闭塞的例数。结果:溶栓24 h后及发病90 d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中mRS评分在0~2分的患者比例较溶栓前明显升高(P0.05);且发病90 d时,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RS评分在0~2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溶栓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溶栓后再闭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PA溶栓24 h内使用NBP持续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溶栓后血管再闭塞,可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肺筋草Aletris spic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然后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3)进行了抗肿瘤活和抗菌活性初步筛选。结果 从肺筋草的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甲基-9, 19-环羊毛甾-24-烯-3-醇(1)、24-甲基-9, 19-环羊毛甾-25-烯-3-醇(2)、24, 24-二甲基-环木菠萝烷-3-醇(3)、美商陆酚A(4)、异美商陆酚A(5)、9′-methyl americanol A(6)、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4-烯-3-庚酮(7)、methyl-9, 12, 13-trihydroxyoctadeca-10E, 15Z-dienoate(8)、5-羟甲基-2-呋喃甲醛(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无抗肿瘤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7.
黔产白及中糖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长芬  蒋赛  娄华勇  万科  马小攀  吴明开  夏与  张妮  潘卫东 《中草药》2019,50(20):4879-4883
目的研究白及Bletilla striata中的糖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黔产白及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methyl-3-phenylpropyl-β-D-glucopyranoside(1)、1-(4-β-Dglucopyranosyl oxybenzyl) 4-ethyl (2R)-2-isobutylmalate(2)、3′,5-dimethoxy-bibenzyl-3-O-β-D-glucopyranoside(3)、syringaresinol mono-β-D-glucoside (4)、 4-O-(6′-O-glucosyl-p-coumaroyl)-4-hydroxybenzylalcohol (5)、(4-hydroxyphenyl)methyl-β-Dglucopyranoside(6)、4-m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7)、benzyl-β-D-glucopyranoside(8)、phenyl-β-D-glucopyranoside(9)、4-[(acetyloxy) methyl] phenyl-β-D-glucopyranoside(10)、batatasin III-3-O-glucoside(11)、天麻素(12)、4-(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yl)-(2R)-2-isobutylmalate(13)。结论化合物1是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3为首次从白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敛肾枫心汤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流涎过多和夜尿次数增多的疗效。方法:招募2014年6月—2016年1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接受住院治疗的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52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随机分入敛肾枫心汤治疗组(2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敛肾枫心汤口服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组(26例),共治疗6周。测量治疗前后夜间活动量、一昼夜(24 h)流涎总量、夜尿次数和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夜间活动量、一昼夜(24 h)流涎总量、夜尿次数和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期间,敛肾枫心汤治疗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组分别有4例和5例患者脱落或失访。敛肾枫心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夜间活动量、一昼夜(24 h)流涎总量和夜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值均0.05)。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夜间活动量、一昼夜(24 h)流涎总量和夜尿次数均无显著变化(P值均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值均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具有补肾敛涩功能的中药方剂敛肾枫心汤能够明显改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流涎过多和夜尿次数增多症状。  相似文献   
99.
利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将已分化的体细胞转化为诱导多能干(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细胞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的作用类似,均有分化成机体各种成熟细胞的潜能,但前者可以避免胚胎干细胞研究中存在的免疫排斥和医学伦理等问题。因此,iPS细胞在基础及临床研究领域均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iPS细胞历经10年的研究历程、iPS细胞目前在临床各类疾病及药物监测中的应用以及iPS细胞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重点阐述iPS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
临床带教不应是一种固定的、封闭的模式,其教学指导思想应当是开放的,通过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经验,从而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方法,建立复杂病例推理的临床带教模式,并应用于中医神经内科学疾病的临床教学中,可以改进临床带教方法,丰富带教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针对神经内科复杂疾病和疑难疾病的隐蔽性及推理性,指导学生发现患者病史和体征中隐藏的蛛丝马迹以及实验室检查的微小异常,这些都可能成为诊断的关键点。通过PBL,不仅推广了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内科疾病的理念,而且提高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内科疾病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