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0 毫秒
21.
邓铁涛暖心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暖心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给予利尿剂、扩血管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暖心胶囊(由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三七等组成),对照组则服用外观、口感与暖心胶囊相似的安慰剂,疗程均为9个月。观察两组临床总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心功能分级评估、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复发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2例失访,对照组1例失访。治疗组临床近期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临床近期治愈7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8.94%。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气促、胸闷、心悸、倦怠乏力、四肢浮肿、纳呆、尿少、口唇紫暗等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气促、胸闷、纳呆、口唇紫暗等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复发入院9例,死亡2例,复发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3.08%和5.13%;对照组复发入院17例,死亡7例,复发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4.73%和18.42%。两组比较,治疗组的复发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提高心衰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发现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皮疹。【结论】暖心胶囊对于DHF患者有确切疗效,能改善DHF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DHF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病人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80例心力衰竭病人BNP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其左室功能.结果 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407,P<0.01),与LVEDD、LVM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51(P<0.01)、r=0.369(P<0.05).结论心力衰竭病人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能较好地反映左室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3.
以心脾相关理论试论心力衰竭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心脾相关理论论述心衰的病因病机、治疗和预防。认为心衰病位涉及五脏,但脾胃失调为其关键。病机以心气亏虚为本,脾胃运化受损与其密切相关;痰瘀水饮为标,心脾功能失调为其重要因素。治疗上治脾胃以安五脏,治脾胃益气化痰。通过健脾气,扶正气,能抗御和清除外邪,调节和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以预防心衰复发。  相似文献   
24.
《黄帝内经》心脾相关理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光明  邹旭  林晓忠 《新中医》2007,39(11):94-95
心脾相关理论肇始甚早,且代有阐发,日臻完善。笔者仅就《黄帝内经》中的心脾相关理论作一浅析。1生理基础相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理上生克制化,病理上相互乘侮。对心与脾胃的密切关系,《内经》中有详论。其一,经脉关系。如《灵枢·经脉》曰:  相似文献   
25.
邓铁涛教授以心脾相关学说诊治冠心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铁涛教授在胸痹心痛的论治上提出心脾相关学说,灵活运用调脾护心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1“心脾相关”、“痰瘀相关”学说邓老对数百例冠心病患者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有心悸气短、胸闷、善太息、精神差、舌质胖嫩、舌边见齿印、脉弱或虚大等气虚的证候;或同时兼有舌苔浊腻、脉滑或弦及肢体  相似文献   
26.
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包括:延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复发,减少再入院率;对射血分数保留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控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恶化以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7.
基于现代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检索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纳入发表于核心期刊的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应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对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研究最终纳入文献171篇,涉及方剂171首,中药140味,药物总频次1 772次,挖掘出19个核心组方和7个新方组合。其中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茯苓、人参、葶苈子、白术、桂枝。核心组方为黄芪、丹参、茯苓的组合。挖掘出19个核心组方和7个新方组合。其中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茯苓、人参、葶苈子、白术、桂枝等。核心组方为黄芪、丹参、茯苓等的组合。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体现出以益气活血为主的用药特点和以益气为核心辨证加以活血、温阳、利水的组方规律。挖掘出的新方为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兼证的临证治疗提供新的借鉴。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8.
中医心脾相关的理论是在中医经典理论五行学说以及藏象学说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挥发展而形成的学说性理论,其对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以及脏腑辨证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对心系、脾系疾病防治的理论体系.早在<内经><难经>就详细论述心脾两脏互相关系的重要性.<素问·阴阳藏象大论>"心生血,血生脾".<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心主血,脾统血,血成为心脾相关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DCHF)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气虚类(含气阴两虚及气阳虚)DC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58例,试验组予以黄芪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7天,评价两组在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分级、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变化。结果:(1)试验组全部受试者未发生不良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提示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安全性好。(2)试验组对于LVEF(P=0.003)、呼吸困难程度(P=0.002)、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P=0.044)和Tei指数(P=0.035)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黄芪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DCHF效果优于单纯西医常规药物治疗,黄芪注射液治疗DCHF有效。结论:(1)本试验比较黄芪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DCHF的疗效,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治疗DCHF有效,可以应用于DCHF及其他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2)本试验比较黄芪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治疗DCHF的安全性,结果全部受试者未发生不良反应,提示黄芪注射液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