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240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274篇
预防医学   81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科于 2 0 0 1年 7月~ 8月 ,对我院 138例上呼吸道感染有高热症状的患儿 ,用美林与安乃近注射液进行对照研究 ,以便验证它们的临床疗效。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① 7岁以内小儿 ;②腋温≥ 38 5℃。③病程 <5d。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2.
编码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的基因突变与大约20%的家族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FALS)有关。本文研究对象为德国大样本的FALS患者,分析其SOD1外显子(1~5)的基因序列。75例患者没有明显的家族病史,9例SOD1发生错义突变,其中4例SOD1基因第4位外显子编码区R115G基因发生了同样的突变。采用SOD1基因位点标记技术对基因型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患者都具有单倍体和等位基因相同的特征,上述结果表明德国人群中R115G基因突变可能源于同一基因。德国家族性ALS:奠基者效应引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突变的R115G基因起源@Niemann S.$…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西安市北方医院2017年1-12月120例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由临床医生结合自身经验为患者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研究组进行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然后根据细菌种类、药敏试验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及程度。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轻度感染76.67%、中度感染20.00%、重度感染3.33%,对照组轻度感染41.67%、中度感染36.67%、重度感染21.67%,研究组感染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感染性疾病采取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是可行的,能够及时了解患者感染情况,在病原菌传播与监测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作为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家族的成员,是由受损或坏死的屏障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释放的内源性细胞因子。IL-33信号转导依赖于特异性受体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T2)的识别和相互作用,ST2主要表达于免疫细胞。IL-33通过靶向T H2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调控2型免疫反应,也可以通过CD8+T细胞、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和树突状细胞调控1型免疫反应。最近研究发现,IL-33/ST2信号转导影响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外周的动态平衡、表型多样性和功能。Treg是建立和维持免疫自身耐受所必需的,因此,研究IL-33/ST2信号在Treg生物学中的作用对免疫性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讨论IL-33/ST2信号对Treg的不同影响,以期为肿瘤、炎症和自身免疫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背景:三磷酸胞苷(cytridini triphosphatis,CTP)主要用于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脑震荡,脑血管硬化,老年性痴呆等的治疗,而该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又如何呢?目的:观察CTP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作用,并评价该药作用效果及神经电生理作用。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的验证性实验研究。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对象:1999—09/2000—02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符合纳入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知情同意。方法:治疗组25例用CTP 6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维生素D,1次/d。对照组25例用维生素B1 100mg和维生素B12 500μg,1次/d,东莨菪碱(654—2)20mg加人生理盐水100mL维生素D,1次/d,疗程均为14d。神经传导速度采用的是表面电极顺行性测定。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肢体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CTP治疗14d后,双上肢及下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0.01)。治疗组患者经过三磷酸胞苷14d治疗后.神经症状、神经体征评分(1.4&;#177;0.5,3.0&;#177;0.5)明显低于对照组(2.6&;#177;03,4.0&;#177;0.3)(t=3255,2.005,P&;lt;0.05)。结论:三磷酸胞苷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07.
谢生华  李源  吴育萍 《华西医学》2004,19(1):125-125
“发热观察室”即发热患者留院观察的病区,是抗击“非典”医院控制感染的第一站。为了减少患儿及家属的恐慌,配合其治疗,及时满足不同患儿家属的需求,全方位地为患儿及家属服务,2003年4~5月,我们对2000例发热观察室患儿家属进行健康需求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对过渡期护理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获取相关文献,时间限定为2000—2019年,将所得数据文件导入CiteSpace进行作者、国家(地区)和机构、发文期刊、共被引和关键词的分析及可视化表达。结果共纳入1 186篇文献,年度发文量从2012年开始明显上升,宾夕法尼亚大学的Naylor教授和科罗拉多大学的Coleman教授为该领域的学术引领者。老年和慢病患者过渡期干预效果的评价、青少年—成人过渡照护项目的构建、新兴干预方式的应用及实施细节的优化完善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结论过渡期护理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针对细分患者领域、高新技术应用和项目质量改进的研究可能成为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细胞间粘附因子 1(sICAM 1)水平的影响及心脏保护机制。 方法 :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 42例服用培哚普利的CHF患者、42例常规治疗CHF患者治疗前后及 30例健康者血浆中sICAM 1水平。 结果 :① 84例CHF患者血浆中sICAM 1为 ( 5 87.6± 15 2 .1) μg/L ,较健康者 ( 16 7.4± 34.6 ) μg/L显著增高 ( P<0 .0 0 1) ,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CHF培哚普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中sICAM 1浓度〔分别为 ( 5 91.8± 15 5 .2 )、( 332 .1± 115 .8) μg/L ;( 5 80 .0± 134.4)、( 4 2 3.1± 118.1) μg/L〕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且培哚普利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中sICAM 1降低更为明显 (P <0 .0 1)。 结论 :培哚普利具有抑制CHF患者sICAM 1水平的作用 ,从而减缓心室重塑的进程 ,保护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国产替罗非班(tirofiban)对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的剂量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入院并明确诊断为AMI的高龄(≥75岁)患者共81例,行急诊PCI术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1),对照组按药物说明书标准剂量使用,试验组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剂量,维持48h,监测血小板聚集率,观察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替罗非班滴注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对照组,但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标准剂量的国产替罗非班在≥75岁的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应用可能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剂量可能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