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养胃方加减辅助胃癌化疗的肠道微生态学机制。方法根据临床意愿将90例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化疗组39例,另设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化疗组按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化疗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养胃方加减口服,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3个月,并完成3次化疗。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基于16S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粪便菌群。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降低(P<0.05),化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各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肠道菌群Chao和Ac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道菌群Chao和Ace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与化疗组比较,观察组共生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化疗组梭菌目、反刍球菌科、普雷沃菌属7、反刍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脱硫弧菌目、共生菌目、脱硫弧菌科、共生菌科、锥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P<0.01);与化疗组比较,观察组共生菌目、共生菌科、反刍球菌属、毛螺菌科NK4A136组、锥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下降(P<0.05),而毛螺菌科NK4A136组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健脾养胃方加减能够逆转胃癌患者化疗导致的肠道菌群变化,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五禽戏之鹿戏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8月至2022年08月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盆底肌锻炼,观察组在盆底肌锻炼的基础上进行五禽戏之鹿戏功法锻炼,干预8周后记录患者每天漏尿次数以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量表(ICI-Q-SF)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漏尿次数、ICI-Q-SF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盆底肌锻炼的基础上联合五禽戏之鹿戏功法锻炼可以减轻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及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基于PI3K/Akt通路抑制大肠癌SW480增殖的相关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W480细胞,噻唑蓝(MTT)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健脾化瘀方(0.25,0.5,1,2,4,8 g·L~(-1))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质量浓度健脾化瘀方(1,2,4 g·L~(-1))培养24 h,另设空白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对SW480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法检测健脾化瘀方对SW480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27,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_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表达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健脾化瘀方对SW480细胞中PI3KⅢ,Akt,p27,Cyclin D_1,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健脾化瘀方对人大肠癌细胞SW480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现量效和时效关系。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化瘀方作用于SW480细胞后明显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健脾化瘀方明显降低PI3K,Akt,Cyclin D_1,Bcl-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27,Bax基因及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健脾化瘀方对人大肠癌细胞SW480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I3K和Akt的表达,从而影响下游的Cyclin D_1,p27,Bcl-2,,Bax的表达,引起SW480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和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春藤皂苷元(HG)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途径抑制大肠癌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以肠癌细胞SW480细胞为研究对象,不同质量浓度HG干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SW480细胞,作用24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转移小室(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蜗牛同源物1(果蝇)样1蛋白(Snail)及侵袭转移标志分子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激活物(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1)4,伴有Kazal域的富含半胱氨酸的逆转诱导蛋白(RECK)表达变化。结果:HG可抑制TGF-β1诱导的肠癌SW480细胞增殖、干预EMT和降低侵袭能力,降低EMT标志分子N-cadherin,Vimentin,Snail及侵袭转移标志分子STAT3,MMP-9,MMP~(-1)4表达,增强E-cadherin,RECK的表达,与TGF-β1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G可通过抑制EMT途径影响大肠癌细胞SW480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脾养胃法辅助化疗对胃癌患者舌苔真菌的影响。方法:临床招募胃癌化疗患者67例(观察组42例,化疗组25例),55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化疗组按照NCCN指南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健脾养胃方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完成3次化疗。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基于18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舌苔菌群。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观察组舌苔真菌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化疗组(P<0.05)。与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化疗组舌苔念珠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粗糙孔菌属和小皮伞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舌苔真菌可以作为评价健脾养胃法辅助胃癌化疗的潜在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能改善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临床使用中药及中成药退热时,应注意分清贼火、子火,“贼可驱而不可留,子可养而不可害”,并要始终注意顾护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相似文献   
8.
刘包欣子  金志超  邵杰  李豫  滕钰浩  王瑞平 《陕西中医》2021,(11):1601-1606,1634
王瑞平教授认为恶性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复杂,正气亏虚是恶性肿瘤发病的根本原因; 正虚导滞气滞血瘀痰凝,进而酿生热毒,热毒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必要条件。治疗上依据恶性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基础之上,利用中药的功效,突出抗肿瘤的效果。王瑞平教授通过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理解、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的认识,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归纳总结临床用药经验,组建了配伍合理的8组解毒散结的对药:金荞麦与鱼腥草、黄连与连翘、蒲公英与仙鹤草、半枝莲与半边莲、垂盆草与虎杖、山慈菇与蜂房、七叶一枝花与败酱草、全蝎与蜈蚣。对控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预防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邢莹  滕钰浩  王瑞平 《陕西中医》2023,44(2):241-244
胰腺癌是难治性消化系恶性肿瘤,具有早期确诊率低、恶性程度高的特点,中医药在胰腺癌综合治疗中处于重要地位.王瑞平老师从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胰腺癌\"脾虚肝郁\"的核心病机,治疗上强调以健脾为第一要义,以肝脾同调为基本治则,并针对关键病理因素如湿、痰、瘀、毒建立化湿泄浊、化痰散结、化瘀消癥、抗癌解毒等具体治法.同时王老师认为辨治胰腺癌须在分期论治的基础上动态辨明患者整体正邪盛衰,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有机结合,融入\"孟河医派\"学术思想,形成了个体诊疗、动态调治、用药醇正、和缓图之的诊疗特色,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现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处方特色等方面总结梳理了王瑞平教授临床治疗胰腺癌的经验,以期指导临床实践,为临床上治疗该病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脾胃虚弱证形成的系统生物学机制。方法?招募22例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和32例体检者作为对照,基于16S rDNA和18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舌苔细菌和真菌,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清20种炎症因子,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分析血清代谢组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脾胃虚弱证患者舌苔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而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P<0.05)。线性判别分析(LDA)发现,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乳球菌属、沙雷氏菌属是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舌苔标志菌属。与对照组相比,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血清GM-CSF、IL-17α、IL-12/IL23P40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IL-5、TNF-β、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9种血清代谢分子(L-赖氨酸、二十碳五烯酸、L-天冬酰胺、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酸、亚油酸、9-十六碳烯酸、α-亚麻酸和L-苯丙氨酸)显著上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IL-6、TNF-β、IL-5与卟啉单胞菌属、奈瑟菌属均显著相关(P<0.05),奈瑟菌属、梭杆菌属与9种血清代谢分子均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舌苔菌群结构差异与血清炎症因子和代谢组学相关,为阐明脾胃虚弱证的形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