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腰椎间盘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和治疗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目的:对腰椎间盘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29例腰椎间盘初次术后疗效不满意患者分析其原因,结果:在129列术后疗效不满意的患者中,需要再手术治疗的有98例(75.9%),初次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有椎间盘摘除不彻底或复发,保并有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的患者失能同时进行彻底地椎管减压、远期继发腰椎不稳以及选择了一些不恰当的手术病例等有关。结论:腰椎间盘术后症状复发原因较多,应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再手术目的的是解除疼痛,恢复功能,包括彻底减压和腰椎稳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82.
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放置的适当时间和正确的管理方法.方法初次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按术后引流管留置的时间,分成条件相似的实验组(24h组)和对照组(48h组),分别记录8、16、24、48h引流量,拔管时引流管末端、中段及最接近引流口的皮下段各剪下1.0cm送细菌培养.结果24h组其8h、16h引流量分别占总引流量的81%和88%,48h组其8h、16h、24h引流量分别占总引流量的71%、79%h及92%,80例引流管末端和中段细菌培养均为阴性,24h组1例皮下段细菌培养阳性,48h组3例细菌培养阳性.切口全部Ⅰ期愈合.24h组有5例,48h组有1例术后拔管后出现引流管口外渗淡黄色分泌物.结论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可在24h完成,若术后创口引流超过24h有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83.
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胜武  叶澄宇  滕红林 《中国骨伤》2002,15(11):682-683
自 1 998年 2月~ 1 999年 1 2月 ,实行全髋置换术 1 53例 ,手术统一使用美国Biomet公司的系列产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 53侧全髋置换术 ,共 1 4 9例 ,男 1 1 3例 ,女 36例 ,其中 4例行双侧置换 ;年龄 1 9~ 82岁 ,平均 61岁。病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54髋 ,骨关节炎或关节发育不良 36髋 ,新鲜的股骨颈骨折 42髋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1 1髋 ,髋臼骨折 5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翻修术 5髋。术后发生人工关节脱位 5例 :男 2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62 6岁 (56~ 72岁 ) ;均为后脱位 ;1例发生在术后第 4周 ,余发生在术后 8~ …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颈胸段脊柱T1在模拟溶骨性肿瘤不同部位(肋椎关节、椎弓根和关节突)的破坏情况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从而为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减少脊柱不稳发生神经损害的可能性,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取6具新鲜冷藏人体尸体脊柱标本(C7-T2),测量胸椎在不同部位损伤后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按照不同的破坏部位分别为正常标本组(IS),椎体破坏(30%椎体面积破坏,下同) 椎体后壁破坏(VB PW),椎体破坏 肋椎关节破坏(VB CVJ),椎体破坏 椎弓根破坏(VB P),椎体 肋椎关节 椎弓根破坏(VB CVJ P),椎体 肋椎关节 椎弓根 关节突破坏(VB CVJ P FJ)。结果:椎体按照不同的部位破坏后,其屈服载荷按照完整标本、VB PW、VB CVJ、VB P、VB CVJ P和VB CVJ P FJ依次分别为(3549±254)、(3043±204)、(2680±164)、(2440±146)、(2168±110)和(1734±74)N,依次比正常标本下降了14·2%、24·5%、32·8%、40·0%和52·8%。结论:椎体和椎弓根同时破坏比单纯椎体破坏更加不稳,此时如有关节突关节破坏,后方承受载荷的结构如关节突关节将不能从后方支持椎体,发生椎体塌陷的危险性更高,可考虑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侧块螺钉联合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对侧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双皮质骨加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伴椎动脉变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行后路寰椎侧块螺钉联合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对侧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双皮质骨加压植骨融合术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6—77岁,平均47.5岁。术前患者枕颈部活动受限伴或不伴疼痛,VAS评分0-7分,平均3.50±2.71;椎动脉造影或颈椎CTA示单侧椎动脉明显狭窄。观察术中有无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7d内行X线和CT检查,了解内固定位置;术后随访观察有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失败并发症、复位丢失,以及植骨融合率等。结果:12例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术中未发生神经和椎动脉损伤。患者颈部VAS评分0.92±0.90,较术前明显减轻(P=0.01)。术后x线示12例患者颈椎序列恢复良好,CT示1例枢椎椎板腹侧皮质侵犯,余位置均良好。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复位丢失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12例均骨性融合。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联合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对侧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双皮质骨加压植骨融合术,既避免了传统螺钉固定椎动脉损伤的同时,又克服了部分病例双侧枢椎椎板螺钉时植骨床的不足,在保证良好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良好的骨性融合率。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补充固定措施应用于椎动脉变异的上颈椎不稳患者中。  相似文献   
86.
AO空心拉力螺钉加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特殊类型的髌骨骨折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传统采用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一般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近年国内外有学者开始应用AO空心拉力螺钉加钢丝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显示了明显的优势。我院于2002年1月~20003年12月采用该方法治疗特殊类型的髌骨骨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与骨关节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与骨关节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5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及33名健康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结果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升高,可能与骨关节炎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8.
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早期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9例脊柱结核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同时行PPD试验、血沉、胸片、胸部CT和E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全身结核毒性症状并不典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其中8例患者曾被误诊。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椎体内较小的溶骨性、虫蚀状改变等骨质破坏灶及其内毛玻璃状高密度的死骨(19例),周围可伴有骨增生硬化带(10例),可伴有椎前软组织肿胀。MRI发现椎体骨炎(19例)及终板破坏,以及骨内小脓肿。早期椎间盘信号正常或高信号为主、椎间隙正常。结论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可不伴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CT能显示早期微小的脊柱结核病变如骨质破坏、死骨等现象;MRI能清楚显示椎体骨炎、终板和(或)椎间盘的破坏和椎体内小灶骨脓肿。结合CT和MRI两者优点,可较早诊断脊柱结核;从而指导临床尽早进行抗结核治疗,避免漏诊、延迟诊断或误诊带来的不良后果,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利用腰臀皮瓣、臀大肌皮瓣治疗骶骨肿瘤术后局部切口长期不愈合甚至局部坏死、缺损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98年1月-2006年1月,9例骶骨肿瘤术后出现切口局部皮肤坏死,残腔或内固定器械暴露,伴深部创口感染、皮肤缺损等并发症.男6例,女3例;年龄20~57岁.皮肤坏死范围为4 cm×3 cm×3 cm~6 cm×6 cm×4 cm.手术行臀大肌局部皮瓣移位4例,腰臀皮瓣移位4例,两者联合应用1例. 结果 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创口I期愈合,6例创口经换药后3周~4个月愈合.3例术后1~2个月供区出现平均3 cm×2 cm瘢痕;1例术后2周供区脂肪液化,皮下积液,打开创口,通畅引流后好转.患者供区移植皮瓣无血管危象发生.9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皮瓣色泽、弹性良好,无明显臃肿,感觉功能佳.1例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创口仍有间歇性极少量清亮渗液,但局部无感染现象. 结论 应用腰臀皮瓣和臀大肌皮瓣修复骶骨肿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合甚至局部坏死、缺损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适用的办法,术后皮瓣供区与移植区外形美观,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0.
急性脊髓损伤(SCI)后,凋亡在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中占有重要地位。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凋亡的关系决定了神经功能的预后。bcl-2和bax是凋亡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对神经细胞的凋亡起正负调控作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是高分子跨膜糖蛋白,在神经细胞迁徙、髓鞘形成以及神经再生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是反映神经再生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实验研究L1和凋亡基因表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