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NONFH)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组(塌陷前期)、晚期组(塌陷后期)患者血清中NO、TNFα的含量变化,并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相比较。结果: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中NO和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127,P&;lt;0.05)且随病情加重,塌陷后期组血清中NO和TNFα含量较塌陷前期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8.P&;lt;0.05)。结论:①TNFα和NO等炎症递质参与了NONFH的发病过程。②骨坏死发生过程中早期NO的升高可能有利于骨细胞修复,而晚期:NO的显著升高则加速了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62.
傅安  滕红林 《新中医》2014,46(4):93-95
目的:观察膝痛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膝痛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和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共治疗8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4%,对照组为69.7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膝关节Lysholm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膝痛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3.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后的横断面及重组图像,并与传统X线片及常规CT椎间盘扫描图像比较,以探讨其能否提高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采用单盲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腰椎峡部裂患者156例,其中男91例,女65例;年龄16~73岁,平均32.7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2.6年。将患者的影像资料按X线片、常规椎间盘CT扫描、MSCT容积扫描进行归类,其中X线片127份,常规椎间盘CT扫描图像79份,MSCT容积扫描并重组图像156份。由3位高年资医师在不知术后诊断结果的情况下共同对3种影像资料分别进行分析、诊断,最终将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比较,分别得出3种影像检查各自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应用多样本率的卡方检验验证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影像片中直接显示腰椎峡部骨不连接为诊断标准,127份X线片中,能准确诊断为腰椎峡部裂的有201处,与手术结果比较,有64处未检出,其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为75.8%。79份常规椎间盘CT扫描图像中,共检出腰椎峡部裂105处,与手术结果比较,有55处未检出,其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为65.6%。156份MSCT容积扫描后重组图像共明确诊断腰椎峡部裂324处,与手术结果完全吻合,其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3种影像检查各自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6,P〈0.005)。MSCT容积扫描后的重组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最高。结论:通过MSCT容积扫描并运用重组技术能获得丰富的影像信息。重组图像能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椎弓峡部裂的影像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对腰椎弓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8例,随访分析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18个月。胸锁关节均完全复位。根据Rockwood评分法进行评分,8例均达13分以上,效果为优。无切口感染、疼痛、内固定失效、再脱位发生。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颈胸段脊柱后路不同置钉方法的拔出强度。方法  5例新鲜尸体脊柱C6~T4椎骨 ,分解为单个椎体 30个 ,共 6 0个椎弓根。对其中的颈椎分为两组 ,分别为侧块螺钉固定组 (Roy -Camille法 ,Magerl法 ,Anderson法 ,自行设计侧块螺钉植入法 )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将 6 0个椎弓根分组进行拔出测试 (5mm/min的速度垂直方向拔出 )。胸椎全部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 Roy-Camille法和Magerl法最大的拔出力接近 ,自行设计侧块螺钉植入法较Magerl法明显增加 ,而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力最大。结论 选用侧块后正中线中下 1 / 3作为进针点 ,其抗拔出强度明显增加 ,钉道增加 ,操作简便 ;而颈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强度均大于侧块螺钉  相似文献   
66.
目的:报告椎板间撑开减压椎管成形(DLP)手术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的应用体会。方法:1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DLP手术治疗。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57岁,平均病程25个月。单纯中央椎管狭窄5例,侧隐窝狭窄7例,椎间孔狭窄2例。涉及节段包括L4-5狭窄8例,L3-4狭窄2例,L3-5狭窄4例。结果:1例术中撑开时发生椎板、棘突骨折,其他病例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平均失血量150ml,平均住院时间10d,未发现其他并发症。多数病例自觉疗效满意,术前症状缓解,行走距离明显增加。结论:腰椎板间撑开减压手术能有效扩大术野,满足减压操作需要。手术操作便利、安全。  相似文献   
67.
背景:上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过程中,放置寰椎侧块螺钉技术是关键。目的:总结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在不稳定性枢椎骨折治疗中的进钉点位置。方法:2007-01/2010-12采用Vertex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1~75岁,平均49.5岁。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及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6例,寰椎侧块、单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3例,寰椎侧块、双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1例,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9例,内固定过程中均行后侧椎板间植骨融合。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43个月。患者骨折复位满意,骨折端均获得愈合,植骨部位融合率达到100%,未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未发生颈髓及椎动脉等医源性损伤。该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作者根据临床经验,对螺钉进钉点的位置总结如下:①对于寰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点稍偏外、椎弓的下方1/3处,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稍倾斜约10°,5°。②枢椎椎弓根进钉点选择在枢椎上下关节面间、下关节正中垂线的中点,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倾斜15°~20°,25°。③第三颈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心点内侧2mm,进针方向为向外、上倾斜20°~25°。  相似文献   
68.
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12例DDH患者根据Crowe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4例,Ⅳ型2例。全部采用B iom et全髋假体置换。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固定,股骨假体除2例骨水泥固定,其余为生物型固定。3例髋臼重建利用自体股骨头于髋臼前外方植骨造盖,9例于真臼水平将髋臼内移;3例股骨重建于转子下截骨短缩并纠正前倾;Ⅲ、Ⅳ型DDH行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坐骨神经麻痹、下肢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及早期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肢体延长最多4.8 cm,平均2.8 cm。随访6个月~2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40.7分提高到84.5分,未发生人工关节脱位或假体松动。结论对有症状的DDH或强烈要求改善步态的年轻患者,全髋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阶段,移植肢体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动态变化及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抗免疫排斥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肢体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Wistar大鼠→Wistar大鼠)、排斥组(SD大鼠→ Wistar大鼠)和CsA治疗组(SD大鼠→Wistar大鼠),术后1、4、7 d获取移植肢体股动脉行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肢体血管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供体移植肢体股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仅出现轻微肿胀与ICAM-1表达微弱;排斥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明显,淋巴细胞大量浸润,ICAM-1的表达强度和数量明显增加;CsA治疗组移植肢体血管内皮细胞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ICAM-1表达较弱.结论 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阶段,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水平与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有关,CsA可降低移植肢体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抑制复合组织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0.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P27kip1及相关分子Jab1在脊髓中的表达及细胞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增生及胶质瘢痕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取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按脊髓损伤时间分为6h、12h、1d、3d、5d、7d、14d组,实验组按照Allen′s法制作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则仅打开椎板,不损伤脊髓。首先利用Western Blot观察P27kip1及相关分子Jab1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水平变化,然后利用免疫组化观察脊髓损伤后3d时的P27kip1及5d时Jab1的阳性细胞表达变化,最后利用免疫荧光双标观察脊髓损伤后5d时Jab1的细胞定位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27kip1在脊髓损伤后6h、12h、1d、3d、5d、7d、14d组的相对灰度值分别是1.00±0.10、0.82±0.05、0.27±0.03、0.34±0.03、0.25±0.02、0.28±0.03、0.57±0.05,其中1d、3d、5d、7d、14d组与对照组(0.98±0.08)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Jab1的6h、12h、1d、3d、5d、7d、14d组的相对灰度值分别是0.58±0.08、0.53±0.04、0.89±0.11、1.06±0.24、1.22±0.26、0.85±0.16、0.25±0.03,其中6h、12h、1d、3d、5d、7d组与对照组(0.19±0.04)相比明显升高(P<0.05),P27kip1于脊髓损伤后表达下降,Jab1在脊髓损伤后表达上升。3d时实验组P27kip1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为130.8±29.8个,与对照组(406.8±56.6个)相比减少(P<0.05);5d时实验组Jab1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为383.5±68.8个,与对照组(123.5±42.6个)相比增多(P<0.05),从形态学上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变化。在免疫荧光双标实验中,5d时实验组Jab1与GFAP双阳性细胞数量为383.3±39.1个,较对照组(114.3±35.6个)明显增多(P<0.05)。结论:在大鼠脊髓损伤中,Jab1与P27kip1存在相互作用,Jab1参与脊髓损伤后P27kip1的降解,这可能与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及胶质瘢痕的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