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71.
目的应用能谱CT动脉造影(CTA)研究健康人群和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椎脊髓前动脉(ASA)的形态和血流灌注特点。方法招募1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筛选21例CSM患者为病例组,行能谱CTA检查。获取颈椎ASA重建图像,观察ASA的走行、充盈情况。以各节段ASA平均碘含量代表动脉血流灌注量,比较对照组各节段血流灌注量,计算病例组动脉受压部位的平均血流灌注减少率。结果对照组16例ASA充盈良好,其中13例在C4~6节段观察到脊髓前根动脉分支汇入ASA,自C1至C7 ASA血流灌注较均匀但呈现轻度逐渐增加的趋势。病例组21例中,9例颈椎ASA充盈良好;12例在颈髓受压节段出现ASA充盈减弱,其中4例受压节段以下的动脉充盈不良,其余8例受压节段以下动脉再次充盈,12例的受压处动脉灌注减少率为(28.64±7.73)%(16.86%~38.16%)。21例中有14例ASA在C4~6节段侧方有脊髓前根动脉分支汇入ASA。结论健康状态下颈椎ASA各节段血流灌注较均匀,部分CSM患者中可出现ASA受压,但一般不会发生完全梗阻;由于下颈椎部位脊髓前根动脉分支的汇入,部分ASA受压以下节段可重新充盈。  相似文献   
172.
目的:通过细胞实验探究GSK3β基因对人类软骨肉瘤细胞系HCS 2/8 和SW 1353的影响。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软骨肉瘤(CS)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CS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SOX2蛋白变化;通过联药实验验证AR-A014418 和顺铂联合用药的效果。结果:敲低GSK3β显著抑制软骨肉瘤增殖和侵袭能力(P <0.05)。Western blot实验发现随着GSK3β敲低,细胞内SOX2的蛋白表达量下降(P <0.05),并且其mRNA水平没有显著变化(P >0.05)。AR-A014418可以有效抑制CS细胞内SOX2的表达,AR和顺铂联合用药效果显著。结论:敲低GSK3β能够抑制SOX2的蛋白表达而促进CS对化疗的敏感性。AR-A014418作为GSK3β的特异性抑制剂,具有杀伤CS细胞的作用,其能与顺铂有良好的联药效果。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与单通道内镜(uniportal endoscopy, UE)下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 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通过UBE或UE进行ULBD治疗的82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资料, 男36例、女46例;年龄(63.3±7.5)岁(范围47~81岁)。UBE组42例, 男20例、女22例, 年龄(63.2±7.6)岁(范围47~81岁);UE组40例, 男16例、女24例, 年龄(63.5±7.5)岁(范围48~80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术前、术后第1天、7天、1个月和6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相似文献   
174.
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诊治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方式。方法:1996~2001年收治16例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平均年龄47岁),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确诊后采取手术治疗。肿瘤位于颈椎者1例,行前路肿瘤切除钢板同定;位于胸椎者6例,采用经胸人路行肿瘤切除、植骨或骨水泥椎体重建加Z—plate内固定;位于腰椎者3例,采用后路、侧方入路或胸腹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植骨或骨水泥椎体重建、后路椎弓根、Kaneda等内固定方法;位于骶椎者4例,采用TSRH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术,2例患者仅行肿瘤切除术。术前、术后均进行化疗。术后对患者疼痛情况、影像学表现等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5年。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2306ml,所有患者平均疼痛下降2.19级,7例有肿瘤复发(43.75%)。未发现椎体塌陷和内固定失败。随访中全组均存活。结论:在胸腹腔等部位生长的肿瘤容易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术中出血较多。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在肿瘤切除后,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椎体重建和内固定。术前术后应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