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85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高乌甲素用于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术后疼痛是围术期诸多重要问题之一,许多研究表明,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可减少术后有关并发症,有利于病人早期恢复犤1犦。本文以曲马多作为对照,评价高乌甲素应用于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择期手术100例,ASAⅠ~Ⅱ;男48例,女52例;年龄18~76岁,平均49±8.4岁。其中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21例、甲状腺腺癌清扫术16例、乙状结肠、直肠手术28例、妇科手术6例、乳癌根治术27例、胆道手术2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高乌甲素… 相似文献
172.
目的评价盐酸乙哌立松联合应用塞来昔布对常见颈肩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50例门诊颈肩腰背痛患者,随机分成单用药组(单独口服塞来昔布)和联合用药组(盐酸乙哌立松联合塞来昔布),采用VAS方法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4%,显著高于单用药组的65.33%(P<0.05);联合用药组对急慢性颈肩软组织劳损、肩关节周围炎和急慢性腰肌劳损引起疼痛的疗效优于单用药组,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疼痛的疗效与单用药组相当。2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均为1例(1.33%)。结论盐酸乙哌立松联合塞来昔布治疗颈肩腰背痛可获得较好的镇痛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塞来昔布胶囊。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切除胸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集胸腰段哑铃形肿瘤患者32例:神经鞘瘤23例,神经纤维瘤6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手术采用胸腰椎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中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切除关节突关节后,暴露椎间孔内外的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重建脊柱稳定性。所有患者获得随访。结果 所有肿瘤均全切除,其中23例行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神经功能均有改善。术后随访8个月至6年,平均32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脊柱后凸、侧凸等畸形。结论 以椎间孔及椎间孔外部分为主的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可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间孔切开切除,必要时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此方法具有肿瘤暴露好、术中出血少、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兼顾脊柱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4.
椎动脉超声对动脉硬化患者颈椎旋转手法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伴有动脉硬化中老年患者进行模拟旋颈状态下颈椎椎动脉超声检查,权衡手法的好处和潜在的风险,为临床医师对颈椎采取手法治疗前提供参考。方法:对208例动脉硬化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椎动脉的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充盈程度,血流频谱形态等。测量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平均血流速度(VTAMX)]、反映血管舒缩和阻力状况的阻力指数(RI)、反映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弹性的搏动指数(PI)。结果:超声显示在旋颈状态下VA血流变细,血管迂曲及局部受压狭窄;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可见血管内膜粗糙,管壁增厚,回声增强,有动脉粥样硬化小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椎骨段VA走形迂曲,VA平均内径〈3 mm。在过屈位旋颈后血流减少甚至部分患者彩色血流中断而不显像。在正常仰卧位时所测得的血流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左右旋颈45°后,检测所得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开始出现差异,当过屈位旋颈45°后,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可以观察椎动脉形态的变化并对血流进行定量测定,其检查操作便捷,敏感性高,可以作为颈椎手法前筛查潜在VA损伤的动脉硬化患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5.
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诊治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方式。方法:1996~2001年收治16例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平均年龄47岁),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确诊后采取手术治疗。肿瘤位于颈椎者1例,行前路肿瘤切除钢板同定;位于胸椎者6例,采用经胸人路行肿瘤切除、植骨或骨水泥椎体重建加Z—plate内固定;位于腰椎者3例,采用后路、侧方入路或胸腹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植骨或骨水泥椎体重建、后路椎弓根、Kaneda等内固定方法;位于骶椎者4例,采用TSRH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术,2例患者仅行肿瘤切除术。术前、术后均进行化疗。术后对患者疼痛情况、影像学表现等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5年。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2306ml,所有患者平均疼痛下降2.19级,7例有肿瘤复发(43.75%)。未发现椎体塌陷和内固定失败。随访中全组均存活。结论:在胸腹腔等部位生长的肿瘤容易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术中出血较多。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在肿瘤切除后,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椎体重建和内固定。术前术后应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