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rth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Methods Twelve cases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treated from 2004 to 2007 were reviewed. In these case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wrist arthroscopy to observe the alignment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CT scan was obtained postoperatively to evaluate joint alignment, radial height, volar tilting and radial inclination. Recovery of the wrist function was also followed. Results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follow up period was 24 months. None of the 12 cases was found to have any "step" appearance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wrist. X-ray measurement showed radial height averaged 12 mm (7 to 15 mm), volar tilting averaged 5° (1° to9°) and radial inclination averaged 20 °(14° to28°). Range of motion of the wrist joint achieved 33° of flexion on average ( 18° to 42°) and 38° of extension on average (21° to 42°). Six cases had mild pain during motion. According to Gartland / Werley' s criteria, the result was excellent in 5 eases and good in 7. Conclusion Arthroscope-assisted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can avoid "step" appearance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wrist, thus achieve maximal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wris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方法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1月收治断指再植术患者,研究组56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预防术后血管危象,对照组60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罂粟碱、肝素钠预防术后血管危象,观察记录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发生情况、血管危象救治情况、药物副作用。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再植指体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断指再植成活率高,药物副作用明显少。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可以在断指再植术后广泛应用,能够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同时药物副作用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医院急诊手外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手外伤病例的构成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对1999年全年在我院就诊的3324例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对33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9岁,20~50岁青壮年占81.6%;在工作时受伤占76.9%,其他原因受伤占23.1%;开放性损伤占93.4%;手指损伤占所有手外伤的85.1%.结论手外伤主要发生在青壮年,以工业性手外伤为最常见类型,这应是开展手外伤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Kapandji技术整复桡骨远端Die-punch塌陷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共收治31例桡骨远端Die-punch塌陷型骨折患者,骨折均经CT检查确诊,术中在腕关节镜视下用克氏针撬拨复位桡骨远端塌陷骨折块,达到关节软骨面基本平整,进一步检查腕关节内韧带,特别是舟月韧带、月三角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损伤情况,并修复相应韧带损伤。本组骨折均用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术中发现合并舟月韧带损伤5例、月三角韧带损伤2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10例。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并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周。术后X线片测量掌倾角6°~17°,尺偏角15°~23°。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优2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Kapandji技术整复桡骨远端Die-punch塌陷型骨折可准确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可减少创伤性骨关节炎并发症,又能明确腕关节内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等结构的损伤程度,便于早期处理,以防遗留慢性腕关节痛或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减少供区损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对6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筋膜瓣进行修复,切取面积为5.0 cm×4.5 cm~10.0 cm×7.0 cm,以肌皮穿支为蒂.动脉血管蒂与受区血管采用端侧吻合,受区筋膜瓣行断层植皮覆盖.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6例筋膜瓣全部存活;术后7 d,筋膜表面植皮成活大于90%4例,80%2例.随访时间为3~12个月,1例皮瓣臃肿,术后3个月行皮瓣修整术;5例皮瓣略臃肿,外观满意.小腿供区仅留线条瘢痕.结论 腓动脉穿支筋膜瓣是在腓动脉穿支皮瓣基础上的改良,目的 是减少供区创伤,改善小腿外观.筋膜瓣本身可以填充组织缺损,为功能重建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6.
内窥镜Chow法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镜视下Chow法行钩刀或推刀切断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9年8月,对76例(85侧)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Chow法在内窥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结果经2~18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手掌部疼痛,无伤口感染,多数患者术后夜麻即消失,术后4周桡侧三个半指感觉恢复正常,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周左右拇对掌功能恢复。Kelly分级评定:优(症状完全消失)58侧,良(明显缓解)21侧,一般(症状轻度减轻)5侧,差(症状不变或加重)1侧,优良率92.94%。结论Chow法内窥镜镜视下切开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7.
无骨折指体血管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指骨骨折指体血管损伤后的临床处理及效果。方法1998年10月~2005年12月,根据指体血管损伤的程度,分别对56例62指采用直接修复血管神经肌腱、截骨短缩指骨、移植血管加腹部皮瓣移位三种方法进行修复。其中男38例42指,女18例20指;年龄18~40岁,平均29岁。皮带卷轧伤18例,纺纱卷伤16例,绳子勒伤16例,其他6例。拇指12指,食指18指,中指16指,环指10指,小指6指。术后按断指再植的术后处理,移位皮瓣修复者患侧肢体与躯干用绑带捆绑固定,注意观察皮瓣有无扭转。结果采用直接吻合血管和截骨短缩指骨修复的44例50指,成活49指,成活率98%;采用移植血管加腹部皮瓣移位修复的12例12指,指体皮瓣均成活。成活的61指经6~12个月随访,根据断指再植评定标准,优35指,良15指,差8指,劣3指,优良率82%。结论对无指骨骨折指体血管损伤,应根据血管损伤程度采用不同方法修复,能保留指体及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能量合剂对离体肢体骨骼肌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 12条离体上肢,随机分为2组各6条.试验组用能量合剂灌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注,4℃保存,分别于2、4、6、8、12、16、24h取骨骼肌固定后,切片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与相同温度下保存的对照组(6例)进行比较.结果 与生理盐水灌注对照组比较,骨骼肌经能量合剂灌注后,缺血8h后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明显延缓,肌质网结构尤其是线粒体结构保持良好.结论 能量合剂灌注对离体骨骼肌的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可以为临床延时肢体再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末节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8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88例108指末节旋转撕脱性断指的再植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末节断指的三种分型和不同的损伤情况采取不同的再植方法,随访成活率和术后功能。结果型共82指,77指成活,成活率93.90%;型共20指,17指成活,成活率85.00%;型共6指,2指成活,成活率33.33%。其中成活的90指指体经过0.5~2年的随访,外观功能恢复良好,感觉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型末节旋转撕脱性断指,采取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再植,仍可以取得很高的成活率,且外观功能恢复佳,可以尽最大可能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指动脉穿支为蒂的第一掌骨尺背侧带拇指尺背侧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偏尺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拇指末节偏尺侧缺损伴有骨外露患者行第一掌骨尺背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以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走行为轴线,以拇指近节尺侧中点为旋转点,拇指尺侧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为蒂,于第一掌骨尺背侧切取皮瓣。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1个月,平均随访5.1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87%。结论:以指动脉穿支为蒂的第一掌骨尺背侧带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偏尺侧缺损,外观满意,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