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01篇 |
免费 | 136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22篇 |
妇产科学 | 25篇 |
基础医学 | 182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331篇 |
内科学 | 391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5篇 |
特种医学 | 14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36篇 |
综合类 | 883篇 |
预防医学 | 264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302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271篇 |
肿瘤学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130篇 |
2013年 | 115篇 |
2012年 | 140篇 |
2011年 | 173篇 |
2010年 | 153篇 |
2009年 | 173篇 |
2008年 | 179篇 |
2007年 | 161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13.
14.
16.
目的 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中药治疗腹腔粘连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检索2002年1月至2022年9月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药治疗腹腔粘连的相关文献,关键词为腹腔粘连、腹膜粘连、肠粘连、术后粘连、中药,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作者、机构、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纳入文献100篇,平均年发文量5篇。作者发文量最多6篇,为曾莉教授。机构最高发文量为5篇,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频次较高(≥5次)的关键词包括中药、腹腔粘连、肠梗阻、肠粘连、术后、粘连、预防、术后粘连、大承气汤。关键词聚类节点数>10的共6类。聚类主要归纳为不同的中药对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和不同中药治疗在腹腔粘连的临床应用研究两部分内容。2007年突现了肠梗阻、肠粘连关键词。肠梗阻突现持续到2010年,是突现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结论中药治疗腹腔粘连这一领域的年发文量相对少,是一个具有潜力和前景的研究方向。研究者和研究机构数量相对少且集中。中药治疗腹腔粘连研究的热点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为中药对腹腔粘连的基础实验研究,另一方面为中药对腹腔粘连的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退黄药浴方联合间歇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湛江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NHB患儿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退黄药浴方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使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水平及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48、72、96 h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胆红素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AST、LDH、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ST、LDH、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 相似文献
19.
20.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IPMNs)是包括从良性到恶性的一系列病变,组织学分为胃型、肠型、胰胆管上皮型和嗜酸细胞型等亚型,本文从临床病理学角度对IPMNs的组织学、免疫组化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等相关内容进行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