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19篇 |
免费 | 360篇 |
国内免费 | 15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202篇 |
口腔科学 | 44篇 |
临床医学 | 643篇 |
内科学 | 323篇 |
皮肤病学 | 32篇 |
神经病学 | 116篇 |
特种医学 | 24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25篇 |
综合类 | 1563篇 |
预防医学 | 545篇 |
眼科学 | 108篇 |
药学 | 872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1288篇 |
肿瘤学 | 1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36篇 |
2022年 | 165篇 |
2021年 | 224篇 |
2020年 | 192篇 |
2019年 | 187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41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311篇 |
2013年 | 310篇 |
2012年 | 383篇 |
2011年 | 405篇 |
2010年 | 362篇 |
2009年 | 377篇 |
2008年 | 317篇 |
2007年 | 345篇 |
2006年 | 340篇 |
2005年 | 291篇 |
2004年 | 214篇 |
2003年 | 228篇 |
2002年 | 208篇 |
2001年 | 197篇 |
2000年 | 151篇 |
1999年 | 120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正常足与拇外翻足的足底压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对正常足与拇外翻足的足底压力进行测量。方法 运用自行研制的足底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对30名健康人60足,45例拇外翻患者89足进行了行走时足底压力的测试。结果 重度拇外翻组31足和正常组相比,第一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减低,第二跖骨头下明显增另,第三,五跖骨头下压力有增高的趋势。结论正常人前足第一跖骨关下压力最高,并向外侧递减,重度拇外翻足前足第一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减低,第二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采用右侧卧位并改变采集角度显像对成年女性SPECT MPI中左心室前壁衰减伪影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99Tcm-MIBI MPI的成年女性49例[年龄(61.5±8.4)岁,属冠心病低发人群].运动负荷显像时患者左心室前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稀疏或缺损,随机(抽签法)对患者先后行常规仰卧位和改变采集角度的右侧卧位静息显像.重建2种显像体位的心肌断层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显像体位间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差异.观察不同体位显像时左心室前壁放射性稀疏和填充的图像差异.结果 左心室前壁、下后壁、心尖部及侧壁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右侧卧位显像时明显高于仰卧位显像,分别为(71.30±3.53)%和(66.50±3.85)%,(70.06±4.45)%和(65.44±4.16)%,(77.90±3.00)%和(75.81±4.08)%,(79.30±2.26)%和(72.60±3.87)%(t=6.731、5.286、3.555和10.885,均P<0.01),间壁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低于仰卧位显像[(66.60±3.98)%和(70.06±4.51)%,t=-4.625,P<0.01].左心室前壁中段和前壁心尖部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右侧卧位显像时明显高于仰卧位显像[中段:(76.40±3.80)%和(68.60±4.76)%,心尖部:(77.10±3.24)%和(69.00±3.54)%;t=9.916和8.870,均P<0.01],前壁基底部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2种显像体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94±6.06)%和(58.50±4.98)%,t=-1.493,P>0.05].目测49例受检者常规仰卧位显像时,左心室前壁均有不同程度的稀疏或缺损,其中出现前壁中段和前壁心尖部局限性稀疏缺损的受检者分别为46.9% (23/49)和32.7% (16/49);采用右侧卧位同时改变采集角度显像时,左心室前壁的稀疏缺损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填充,其中出现明显填充和完全填充的受检者分别为24.5%(12/49)和65.3% (32/49).结论 仰卧位显像时成年女性左心室前壁的衰减伪影主要表现为前壁中段或前壁心尖部? 相似文献
74.
兰军良周博温自强许其威 《腹腔镜外科杂志》2023,(5):355-358
目的:探讨相较T管引流术,经胆囊管汇合部微切开行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其中50例行汇合部微切开(微切开组),60例探查后常规留置T管(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微切开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切开组术后腹腔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留置T管,经胆囊管汇合部微切开行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可免去患者带T管的痛苦,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并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适于具有相关适应证的患者。 相似文献
75.
76.
77.
目的总结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足部疾患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我科共有52例足部疾患患者接受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其间Freiberg病患者28例(35足),合并腮外翻15例(16足);第1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8例(20足);跖趾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例(6足)。均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3.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通过AOFAS评分评定,所有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足部疾患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 ,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63例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顺行再通组(n=41)和逆行再通组(n=22)。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判断术后血管再通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术后90 d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伴心房颤动、吸烟史、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脑卒中病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顺行再通组、逆行再通组分别有16例(39.0%)、15例(68.2%)接受急诊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植入(P=0.027),穿刺至再通时间分别为(138+55) min、(120+47) min(P<0.01),90 d恢复良好(mRS评分≤2分)分别有17例(41.5%)、15例(68.2%)(P=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微小RNA-23a(miR-23a)影响前列腺癌细胞骨架迁移及侵袭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 PC-3前列腺癌细胞转染siPAK6、miR-23a模拟物,48 h后以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LIMK1、磷酸化LIMK1( p-LIMK1)、丝切蛋白(cofilin)和磷酸化丝切蛋白(p-eofilin)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siPAK6组及miRNA-23a组PC-3细胞骨架的应力纤维均明显减少,肌动蛋白形态皱缩.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siPAK6组的p-LIMK1、p-cofilin的表达分别下降75%、80%(P<0.01),而LIMK1、cofilin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转染miRNA-23a组的p-LIMK1、p-cofilin的表达分别下降60%、70% (P <0.01),LIMK1、cofilin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iR-23a可通过p21活化激酶6(PAK6)-LIMKl-cofilin信号通路,影响前列腺癌细胞骨架的重构,抑制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经微创工作通道实施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护理模式与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 2011年12月,本科收治的1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工作通道技术,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和微创护理方法实施护理.其严重程度评估和效果评价采用JOA、ADL和VAS评分,并设立对照组.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各评分及手术相关因素,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术前JOA、ADL、VAS评分分别为(10±0.5)分、(41.5±0.5)分、(6.5±0.5)分;术后2周、1个月,JOA评分分别为(27.2±9.5)分和(28.5±0.5)分,ADL评分为(90.5±0.5)分和(95±0.5)分,VAS评分为(0.01±0.01)和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1个月改善率,JOA评分项目改善率分别为176.9%和185%,ADL评分项目改善率为116.8%和128.9%,VAS评分项目改善率为99.6%和100%.[结论]该微创手术治疗与护理模式方法,符合微创理念和技术要求,效果好、方法新.此外,提供了微创椎间盘术护理观察指标值,初步对微创护理进行了定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