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41.
目的 了解青少年自我伤害和自杀倾向现状,分析其与运动、饮食行为的关联性,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上海市闵行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共计11 661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结果 自杀倾向报告率为14.2%,其中青春期前期的报告率为11.3%,中期的报告率为17.1%,后期的报告率为1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不健康饮食行为、体重超重、受欺侮(OR=1.93)、感到孤独(OR=2.84)、因学习压力而不愉快(OR=1.85)、失眠(OR=1.88)、离家出走(OR=8.67)、青春期阶段(中期OR=1.40,后期OR=1.23)及成绩描述等。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有:青春期阶段(中期OR=1.40,后期OR=1.23)、不健康饮食行为(OR=1.22)、体重超重(OR=1.20)、受欺侮(OR=1.93)、感到孤独(OR=2.84)、因学习压力而不愉快(OR=1.85)、失眠(OR=1.88)、离家出走(OR=8.67);自杀倾向的保护因素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OR=0.82)、男性(OR=0.70)和成绩描述为好和中等(OR=0.80和0.82)。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的自杀倾向低;影响青少年自杀倾向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离家出走和感到孤独上,相关部门应对青少年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2.
脑内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主要集中于嗅球、下丘脑、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和黑质致密部(SNc)等区域,参与了机体的学习记忆、认知和思维能力等高级神经功能调控,同时还与运动控制、情绪、警觉性及药物成瘾等神经活动密切相关[2].
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DA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与其偶联的G蛋白为异三聚体蛋白,由α、β、γ3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α亚基本身具有GTP酶活性,其结合的GDP被GTP取代后变为活化型而催化腺苷酸环化酶(AC)和磷脂酶C(PLC)等效应酶.γ亚基根据其序列的同源程度至少可以分为12种亚型,在敲除内源性G蛋白γ7亚基表达的HEK293细胞株中,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作用被明显抑制;同时抑制γ7亚基的表达则导致了细胞内G蛋白β1亚基表达量的减少[2].这两个结果表明,Gβ1(n)二聚体在多巴胺D1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