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两种来源(脐血与骨髓)的单个核细胞,探讨其培养特点和差异。[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脐血与骨髓中单个核细胞(MNC),观察其形态和生长特性。[结果] 分离18份脐血,脐血标本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只有12份获得了贴壁细胞,MNC体外培养可以获得贴壁细胞,但形态不均一,主要为破骨样细胞和纤维样细胞,传代不超过二次。分离12份骨髓,均获得了贴壁细胞,MNC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形态均一的纤维样间充质干细胞(MSC),可多次传代。[结论] 脐血不能获得典型的间充质样干细胞,骨髓中存在典型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马明坤  温学红  肖继  刘博 《医学综述》2013,(16):3063-3065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中医证型与一些理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门诊及住院76例RA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中医辨证分型,对34例寒湿痹阻、13例湿热痹阻、17例肝肾阴虚、12例痰瘀痹阻四种主要单一证型的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AS28湿热痹阻型与其他三种证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痰瘀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寒湿痹阻型和痰瘀痹阻型之间以及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型的RA患者ESR、CRP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证型RA患者(P<0.01),而RF、anti-CCP、AKA结果在以上四型RA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早期或活动期中医症候主要为湿热痹阻型,活动性和炎症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依据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分为3组:第1组为颈动脉狭窄正常或狭窄<50%,共34例;第2组为颈动脉狭窄50%~69%,共33例;第3组为颈动脉狭窄>70%至接近闭塞,23例。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葡萄糖(GLU)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HCY、TC、TG和GLU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单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的增加,HCY、TC、TG、GLU水平也增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双侧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的增加,TC、TG也增高,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LU和HCY水平增加,且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TC、TG和GLU水平是颈动脉狭窄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BMP-2和地塞米松对成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和地塞米松(dexamathasone,DEX)对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成人髂骨松质骨胰蛋白酶消化后获得成骨细胞进行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进行活体观察并做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Ⅰ型及Ⅲ型胶原染色观察成骨细胞生物学特征。培养的细胞加入不同浓度BMP-2(1、10、100、1000ng/m1)和DEX(10^-8、10^-7、10^-6mol/L)作用48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同时测定细胞裂解液中ALP活性和OCN含量。结果 体外培养的成人成骨细胞可合成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并形成钙化结节、3个浓度的DEX在48h后均能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增加成骨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4个浓度BMP-2在48h后对成骨细胞无增殖作用,但都能增加ALP活性和OCN含量。结论 地塞米松促进体外培养的成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短期作用下,BMP-2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但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不同中医证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温学红  杨林  李青 《河北中医》2009,31(3):332-334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证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比较,总结不同证型检验指标的规律,探讨不同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参考数据。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型,各30例,同时和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脑梗死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组(P〈0.01)。风痰瘀阻型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气虚血瘀型组、阴虚风动型组(P〈0.05)。气虚血瘀型组、阴虚风动型组的HDL-C低于风痰瘀阻型组(P〈0.05)。结论中风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密切相关,高黏、高凝的血液状态是脑梗死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可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一个参考指标,而高TG、低HDL-C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终止10~16周妊娠一般采用钳刮术.手术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损伤也较大,子宫及内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早孕人工流产术.随着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药物抗早孕在临床的成功应用,探索安全、有效的终止10~16周妊娠的方法,已成为近年来计划生育临床科研中又一热点.文献报道,这种联合用药方法对终止10~16周妊娠也很有效.1999年7月~2000年3月本院共收治住院20例10~16周妊娠自愿要求流产的病例,采用联合用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流行病学的研究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清HDL-C与动脉粥样硬化(AS)呈负相关.近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专家组将HDL-C<1.04mmol/L定为降低,并认为低HDL-C是诱发冠心病的独立因素[1].测定HDL-C的方法有多种,现国内多采用磷钨酸镁法(PTA-Mg2+法),该法所需血清量大,标本需预先离心沉淀,操作较繁杂,不适于自动化分析.笔者对应用较多的免疫分离法(IS法)、选择性抑制法(PPD法)、PEG修饰法(PEGME法)和近年来英国RANDOX公司推出的清除法(CAT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目的 探讨肺纤维化(PF)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核型和靶抗原情况及其与常见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诊断为PF且同时行ANCA检测的患者302例。其中72例ANCA阳性PF患者为ANCA阳性PF组;230例ANCA阴性P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抽取72例为ANCA阴性PF组。另外,选取25例不伴PF的ANCA阳性患者作为ANCA阳性非PF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组的ANCA核型及靶抗原、炎症、凝血-纤溶、免疫功能、肾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ANCA阳性PF患者占同期PF患者的23.84%。ANCA阳性PF组核周型ANCA(pANCA)阳性比例较胞浆型ANCA(cANCA)更多,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比例较蛋白酶3(PR3)更多。ANCA阳性PF组C反应蛋白(CRP)较ANCA阴性PF组显著升高,ANCA阳性PF组、ANCA阴性PF组、ANCA阳性非PF组的血沉(ESR)、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8)。ANCA阳性PF组和ANCA阳性非PF组补体3(C3)较健康对照组和ANCA阴性PF组显著降低,ANCA阳性非PF组的血肌酐(Scr)较ANCA阴性PF组显著升高(P<0.008)。结论 诊断PF时应考虑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的可能,同时应重视ESR、CRP、PCT、D-dimer、FIB、C3和Scr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郭若霖  温学红  程瑞芳  王学谦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22-7123,i002
目的:探讨脐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cytes,MNC)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特性及诱导贴壁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方法:分离脐血和骨髓MNC,按培养基不同分成3组:分别为Mesencult^TM无血清培养基。CellGRO培养基 100mL/L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 100mL/L FBS。体外培养以获得贴壁细胞。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扩增的效果。获得的贴壁细胞培养基中加入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诱导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检测诱导后细胞成骨细胞标志物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和骨钙素的表达。结果:脐血和骨髓MNC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贴壁细胞。骨髓MNC贴壁细胞形态均一,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而脐血贴壁细胞未获得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混有大量的圆形细胞。骨髓中获得的细胞可以持续传代10代以上仍保持良好的增殖状态;脐血贴壁细胞最多可以传代2次,细胞总数和纤维样细胞均逐代减少。诱导后的脐血和骨髓细胞均呈碱性磷酸酶阳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Ⅰ型胶原和骨钙素表达阳性。结论:骨髓MNC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典型的间充质干细胞且可以持续多代扩增,向成骨细胞诱导后,形态和标志物检测都呈典型的成骨细胞样。脐血MNC体外培养可获得贴壁细胞,但不呈间充质干细胞样,向成骨细胞诱导后,虽形态与成骨细胞不相似,但成骨细胞的标志物表达均呈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