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朝鲜白人参经50%MeOH 于室温提取3次,每次4天,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提取物,与纤维素混合上纤维素柱,用MeOH,50%MeOH 及水洗脱。水洗脱部分于纤维素柱内对水透析4天,不被透析的蛋白质经DEAE 纤维素柱层析,用0.05 MTris-HCl 缓冲液(pH8.0,NaCl 浓度0~0.5M)洗,得两个组分P-1和  相似文献   
12.
大蒜(Allium sativum L.)在东方医学中用于消毒、解毒和驱虫,在西方民间亦用于传染性胃肠炎和动脉硬化症。为探讨大蒜抗肝毒的活性成份,对体外早期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分别采用CCl_4和GaLN 诱发细胞毒模型,试验大蒜挥发油与残余组分的活性。结果发现,挥发油组分对这两种模型均呈显著的抗肝毒活性。进一步实验表明,挥发油组分中的主要成分蒜氨酸和微量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薄层层析一紫外分光法测定不同采集期知母(药圃栽培)根茎中芒果甙的含量,先求得芒果甙含量与吸收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在1~10μg之间,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0.0152x 0.007。生药样品的乙醇总提取物,经薄层层析,硅胶CMC板,正丁醇—醋酸—水(4:1:5v/v上层)展开,刮取  相似文献   
14.
兵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云南产的兵豆种子中的化学成分,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溶剂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兵豆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鉴定与波谱分析,测定所分离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与结论:从兵豆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I)、β-谷甾醇棕榈酸酯(Ⅱ)、胡萝卜素苷(Ⅲ)、棕榈酸(Ⅳ)、9,10-二羟基硬脂酸(Ⅴ)、乙基-α-D-吡喃葡糖苷(Ⅵ)、3-O-甲基-D-手性肌醇(Ⅶ  相似文献   
15.
由我校药学系中西药研究室和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等单位协作完成的“小扁豆凝集素的研制及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科研成果于1985年7月18日通过鉴定。上海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肿瘤研究所和我校等14个单位34名专家、教授参加鉴定会。  相似文献   
16.
皱皮木瓜中三萜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通过对皱皮木瓜中化学成分的研究,阐明其药理活性及临床作用的化学基础。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或薄层层析分离,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乙酰熊果酸、-3-O-乙酰坡模醇酸和桦木酸。结论:木瓜中的化学成分以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17.
茜草属(Rubia L.)植物在我国约有12种,各省均有分布,为多年生草本,稀一年生。中药中的茜草,原植物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prdifolia L.)的根及根茎。此外,尚有本种的两个变种:长叶茜草(R.cordifolia L.var.lon-gifolia Hand-Mazz)和黑果茜草(R.cordifoliaL.var.pratensis Maxim.)以及中华茜草(R.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逆转录酶抑制剂中断了HIV的复制循环,使子代病毒生成停止。因此它在艾滋病的化学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体内,体外已发现了各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如苏拉明(Suramin)、HPA23、AZT及许多2′,3′—二去氧核苷。其中2′,3′—二去氧  相似文献   
19.
从采自印度阿拉哈巴城的滇刺枣(Zizy-phus mauritiana)的根茎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皂甙元,测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并命名为吉卓皂甙元(zizogenin)。称取经粉碎的干燥根茎5公斤,用乙醇回流提取20天,提取液过滤约为4升。回收乙醇得固体残留物,此残留物用乙酸乙酯提取得暗红色溶液,将它浓缩至原来体积的一半后,置冰箱中存放数天,即有无色结晶  相似文献   
20.
<正> 中药复方的研究,是中西医结合,整理提高中医中药,继承发扬祖国医药遗产的重要一环。目前,对中药复方的研究,日趋重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指导这一研究的思想方法及其具体做法上,乃存在一些不同见解,本文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一、研究中药复方,必须了解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用药经验对中药复方的研究和寻找某些植物药中某一有效成分的研究是不同的。中药复方,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方剂,都是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而积累起来的极其宝贵的经验。中医中药是不能分家的,中药方剂是在中医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