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6篇
  2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71.
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难点和政策保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口构成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成人早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进入90年代以来,位居我国人口死因顺位前4位的一直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及中毒。我国的疾病谱与人口死亡顺位也越来越接近发达...  相似文献   
372.
目的:观察2种不同剂量纳洛酮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探讨2种不同剂量纳洛酮的临床疗效,以及用BIS评估重度颅脑损伤预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55例成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小剂量纳洛酮组(A组,18例)和大剂量纳洛酮组(B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纳洛酮0.1 mg·kg-1·d-1,B组给予纳洛酮0.4 mg·kg-1·d-1,治疗14 d,3组在此期间持续监测记录BIS值;在治疗1个月末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入院治疗第14天时BIS值均较入院第1天显著升高(P<0.01)。B组患者入院第14天BIS值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1)。A组和B组治疗1个月末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B组患者治疗1个月末GO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1)。3组患者入院第14天BIS值与GO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3组患者治疗1个月末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可保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但不能降低病死率,BIS对脑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73.
目的:构建3*Flag-hSesn1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在骨肉瘤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方法:以GST-hSesn1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Sesn1基因cDNA全长,并将其克隆至3*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载体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并转染到MG-63骨肉瘤细胞中,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利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3*Flag-hSesn1在MG-63细胞中的定位,使用免疫沉淀的方法纯化人源Sesn1蛋白.结果:hSesn1基因的cDNA全长成功构建到3*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中,Western blot检测到了含有Flag标签的人源Sesn1融合蛋白表达,且在MG-63骨肉瘤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核周,并成功纯化人源Sesn1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3*Flag-hSesn1真核表达质粒,同时鉴定了其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纯化人源Sesn1蛋白.3*Flag-hSesn1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部分定位于细胞核周.  相似文献   
374.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L-CN)对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3.0g/d静点。1次/d,疗程15d。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状况、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及E/A等心功能参数的变化,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后均有效;②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改善更为鼎著(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短期适量补充外源性左卡尼汀有益于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75.
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对暑湿之为病有独到见解,其反对暑必挟湿之论,提出了暑多挟湿之说。在暑湿的治疗上,其提出在清解暑湿的同时重视顾护脾胃气机,扶正与祛邪并用。对王士雄论暑湿的学术观点进行总结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血瘀证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及抗炎、血管内皮功能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机制。方法:将1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心病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硫酸氢氧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美托洛尔缓释片,200 mg/次,2次/d;硝酸异山梨酯,5~10 mg/次,2次/d;观察组术后西医治疗措施同对照组,并于PCI术后给予丹红注射液,40 m L溶于5%葡萄糖250 m L,静脉滴注,2次/d;两组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记录两组近期(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测量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和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检测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活化程度(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CD62 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水平)和血液流变学,记录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 MWT)和血瘀证评分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观察组近期(6个月随访期)MACE的累积发生率为21.52%,低于对照组的37.46%(χ2=5.37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T-1,v WF和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水平和FMD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和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FIB,D-D,CD63,CD62 p和GPⅡb/Ⅲ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6 MWT多于对照组,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的使用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抗血栓形的作用,减少了MACE的累积发生率,且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77.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对人们的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人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因而它自然受到教育工作者和有关研究者的重视;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亦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开始注重利用家庭环境对子女实施良好影响。但是,从家庭教育的现状分...  相似文献   
378.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大鼠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小剂量和大剂量黄连及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大鼠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小剂量和大剂量黄连组和黄连配全吴茱萸组的水煎液通过灌胃途径,应用于SD大鼠。取抗凝血观察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改变。结果:给药后,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有降低的趋势。黄连大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连小剂量组和黄连配伍吴茱萸组对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黄连配伍吴茱萸组比较,黄连大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为指标,大剂量黄连对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有影响,而黄连小剂量和黄连配伍吴茱萸对正常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79.
难治性鼻出血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和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方法: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鞘,进4FHead-Hunt导管或Simmons导管行双侧颈总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出血动脉及有无颅内外危险吻合后,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出血的颈外动脉分支。用医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直到责任血管全部栓塞为止。结果:8例病人造影显示出血动脉为颌内动脉分支或面动脉分支,在栓塞术完成后立即取出鼻腔填塞物均未再出血。观察3d~10d后好转出院,随访2个月~30个月无复发。栓塞术后出现面部疼痛、肿胀感、张口受限、低热等症状,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好转。本组未发生误栓颈内动脉系统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具有安全、快捷、简便、止血效果可靠等优势,为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80.
辛开苦降法又称苦辛通降法,是将药性辛热(温)和药性苦寒(凉)的两种药物配伍使用,用以治疗临床各种病证,尤其是寒热错杂之痞证,现代多用于消化系统脾胃功能失调的病证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笔者对辛开苦降法的历史渊源、病理特点及配伍内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辛开苦降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