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0篇
  免费   1127篇
  国内免费   810篇
耳鼻咽喉   121篇
儿科学   223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858篇
口腔科学   196篇
临床医学   1930篇
内科学   1330篇
皮肤病学   424篇
神经病学   230篇
特种医学   6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1篇
外科学   1366篇
综合类   4520篇
预防医学   1892篇
眼科学   155篇
药学   1529篇
  19篇
中国医学   2341篇
肿瘤学   452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365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901篇
  2013年   636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828篇
  2010年   765篇
  2009年   813篇
  2008年   736篇
  2007年   809篇
  2006年   820篇
  2005年   922篇
  2004年   850篇
  2003年   685篇
  2002年   521篇
  2001年   522篇
  2000年   539篇
  1999年   535篇
  1998年   453篇
  1997年   459篇
  1996年   410篇
  1995年   366篇
  1994年   372篇
  1993年   275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165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5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12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91.
低功率半导体激光照射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低功率半导体激光对家兔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用 3 6只体重 2 5kg左右的家兔随机分为 3、6、9和 1 2周 4个观察期组 ,每个观察期组随机分为半导体激光照射组 (各用家兔 5只 )和对照组 (各用家兔 4只 )。麻醉后 ,均切断左侧腓总神经 ,用 9/0尼龙单丝对端吻合神经外膜。各照射组在术后 1d开始照射家兔L5 ,6脊髓节段 ,照射激光输出功率为 2mW ,每天照射 5min,连续照射 7d。对照组不照射 ,均按期观察。结果 术后 3周 ,可在照射组看到细小而稀少的再生轴突 ,对照组直到术后 6周才看到 (P <0 0 1 )。照射组的腓总神经潜伏速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 ) ,动作电位波幅照射组也优于对照组。展趾功能到术后 1 2周 ,照射组与侧健相同 ,对照组才恢复到照射组 6周的水平。结论 低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可促进脊髓运动神经细胞功能 ,加速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992.
传统的肥达和外斐试验所用的细菌抗原 ,是天然的透明菌体 ,它形成的凝集现象结果判断时有一定的困难 ,较易导致抗体效价判定出现误差。曾有资料报道用菌液染色后做试验[1] ,但试用后发现 ,因上清液颜色较深 ,其效果也不甚理想。我们改用培养而成色的细菌抗原做试验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培养基制备 营养琼脂lOOml中加入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液 2 0 μl(0 .4g碱性复红于 95 %乙醇 10ml中研磨溶解 ) ,混匀制成斜面培养基。1.1.2 菌种 伤寒沙门氏菌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变形杆…  相似文献   
993.
患,男,51岁。因消瘦乏力近1个月伴反复高热5天余,于2002年5月9日入院。既往健康。查体:体温38.5℃、脉搏9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0/8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急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及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皮疹。双肺无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8次/min,心律整齐,心音偏低,无杂音。  相似文献   
994.
作者试图识别初期青光眼性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改变,并分析这些变化后来是如何发展的。在患高眼压症的61例病的61只眼中,23(38%)只眼随访了10年发展为青光眼(5~15年范围内)。青光眼初期损害的体征,23只眼中10只眼视杯广泛性扩大,在23只眼中12只眼有神经纤维层广泛变薄而无局部改变。作者发现,23只眼中10只眼有局限性视盘损害,23只眼中11只眼有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或有广泛性损害相混。23只眼中13只眼,视杯凹陷呈广泛性扩大,在颞上、颞下缘盘沿显著变窄。在眼压升高的病人中,初期青光眼性视盘和神经纤维层异常的表现和发展,其变异性似乎很大。  相似文献   
995.
<正> 老年人牙病较常见,临床常需拍摄牙片来观察局部的病变。我们一般均采用牙科专用X线机拍摄口内标准片。然而有部分老年病人因下颌牙齿缺失,口内片难以固定。或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恶心、呕吐及张口困难而无法拍摄或重复拍摄,影响诊断及治疗,我科通过实际操作,摸索出用普通X线机拍摄牙片,能满足临床诊治需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患者137例,男65例,女72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3岁。1.2 摄影方法 用PHLIPS 500 mA摄片机,患者患侧侧卧于摄片台上,被检测肩部尽量放松向下,手臂放于身体前部,健侧手臂放于身体后部,下肢屈曲以保持身体平衡。头部下放一  相似文献   
996.
复合异种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不连、骨缺损一直是矫形外科的一大难题。自体骨是公认的理想植骨材料 ,但患者要遭二次手术的痛苦 ,且其数量有限。异体骨的来源受限 ,并有传染疾病的危险。异种骨来源广 ,价格低 ,可避免使用异体骨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但移植后发生的剧烈免疫排斥阻碍了异种骨移植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对异种骨处理方法、骨诱导成骨物质研究的深入 ,诞生了复合异种骨。本文就目前异种骨材料与骨诱导成骨物质复合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异种骨材料的概述1.1 异种骨的免疫原性刘玮[1] 等首次发现皮质骨抗原性主要位于骨细胞和哈佛氏管内皮上 ,而骨基质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采用后中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等。术中通过“C”臂机或摄侧位X线片定位,于后正中线做1~2个长约1.5cm互不相连的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窥镜于监视器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本组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732例,随访3个月~3年,按NAKAI标准评定,优640例,良69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为97%。3例改行开放式手术治疗。结论本术式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可减少创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本方法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998.
马涛  孙淑明 《广东医学》1995,16(11):749-750
98例腹部外伤治疗体会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普外科(515041)马涛,孙淑明,肖文成腹部外伤如延误诊断与治疗死亡率高达45%,而盲目的不必要的开腹探查亦会增加死亡率。我科自1989年10月~1994年12月间共收治腹外伤98例,现就诊治体会及经验教...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治疗后体内纤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120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普伐他汀60例,10 mg,每晚顿服;辛伐他汀60例,20 mg,每晚顿服,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①血清TC由6.58± 0.57,显著下降到4.86±1.36 mmol·L~(-1)(P<0.001);LDL-C由4.08±0.53显著下降到2.75±0.73 mmol·L~(-1)(P<0.01);②血浆PAI-1活性由0.91+0.14显著下降到0.69±0.13 AU·mL~(-1)(P<0.01);③t-PA活性由0.27±0.12显著增高到0.36±0.11 U·mL~(-1)(P<0.05);④Fib由3.91±0.22下降到3.13±0.16gL~(-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⑤血清TC与LDL-C水平及PAI-1活性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普代他汀与辛伐他汀有相似的降脂和改善纤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患者,女,68岁。农民,汉族。二年前左足小趾外侧软组织无诱因出现一碗豆大小质硬、无痛性包块。患者误视为“茧子”经常用小刀割刮,但割掉后5~6天又长出,反复多次。就诊前20天患者再次刮割包块,不慎刮破出血少许,以后包块进行性增大,表面溃烂,有血性渗出液、恶臭。面色苍白,消瘦明显,疲乏无力。故于1994年3月15日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