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本文通过各种教育管理措施的实施,全面提高了供应室管理水平,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这说明只有加强供应室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杜绝重大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单纯肛周脓肿一期术后用康复新液换药的疗效,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换药制剂。方法将68例后位单纯性肛周脓肿一期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其愈合时间和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康复新液在单纯肛周脓肿术后伤口的促进愈合和减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3.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是指肛门周围皮肤大汗腺反复感染化脓形成的慢性蜂窝组织炎样皮肤病,最终引起肛周、臀部、阴囊或骶尾部广泛复杂性窦道,中医又称为“蜂窝瘘”、“串臀瘘”。发病原因系由肛周大汗腺腺管阻塞,反复感染所致。本病与体内激素失衡、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腺样体刮除、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苏醒质量。方法选择80例行小儿腺样体刮除、扁桃体摘除术的小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40)和芬太尼组(F组,n=40),麻醉诱导给咪唑安定0.05mg/kg,万可松0.1mg/kg,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F组用芬太尼3μg/kg。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术中维持R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1,F组不再追加芬太尼,两组均吸入异氟醚辅助麻醉。监测不同时点(插管前、后,手术开始后5min、30min)的MAP和HR。记录停止吸入麻醉药至拔管的时间,苏醒后是否再入睡及麻醉效果(以患儿术中MAP、HR监测值和同一术者的评价综合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后5min的MAP和HR无显著差异,R组手术开始后30min的HR低于F组(P〈0.05),苏醒时间短于F组(P〈0.05),苏醒后再入睡率低于F组(P〈0.05),麻醉满意度高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腺样体刮除、腺扁摘除术,能保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苏醒快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阻断前臂血行对内关和太渊穴伏安特性的影响,研究穴位功能、人体气血与穴位伏安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23名健康受试者在阻断左臂或右臂血行前后,同侧内关及太渊穴伏安特性的变化.结果:血行阻断状态下内关及太渊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均显著大于正常状态(P<0.05,P<0.01),且内关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变化率均显著大于太渊穴(均P<0.05);血行阻断状态下内关穴惯性面积大于其正常状态(P<0.01),而太渊穴惯性面积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关和太渊穴的伏安特性变化能反映机体局部血供改变,内关穴对血液流行状态的改变比太渊穴更敏感.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探讨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婴幼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486例,按麻醉方法分为三组,Ⅰ组为r-OH组(160例)施行r-OH、氯胺酮和力月西复合麻醉,保留自主呼吸;Ⅱ组为异丙酚组(162例)予以异丙酚、氯胺酮、力月西复合麻醉,亦保持自主呼吸;Ⅲ组则以阿曲库铵取代r-OH或异丙酚(164例),术中行人工通气。观察并记录三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统计三组的置镜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Ⅱ组患儿麻醉手术时间、置镜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穴P>0.05雪,Ⅲ组与Ⅰ、Ⅱ组比较,麻醉、手术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置镜满意率明显高于Ⅰ、Ⅱ组穴P<0.05雪,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Ⅰ、Ⅱ组穴P<0.05雪。结论婴幼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中使用肌松剂阿曲库铵,能显著抑制不良反射,保证氧供充分、肌松良好,方便操作,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输液过程“三查七对”落实情况.保障患者输液安全。方法制定输液过程“三查七对”落实情况评价表,由护理部及病区护士长组成调研组.对全院17个病区进行3次调查.共612人次。结果核对用法、时间的落实率在每个环节均达到100%;药液质量、有效期落实率相对较低,为13.72%~43.95%。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合格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检查次数合格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输液过程中“三查七对”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及执行者的高度重视.以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介导下行激活和外周传入突触传递的受体机制。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电刺激腹外侧索(VLF)和背根(DR)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结果:同侧VLF和DR刺激可对应诱发VLF-EPSP和DR-EPSP,与DR-EPSP相比,VLF-EPSP呈现潜伏期短、幅度高和上升快的特点,而且这一特征在用毕扣扣灵(30μmol/L)或印防己毒素(30μmol/L)和士的宁(1.0μmol/L)消除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影响后(即纯的EPSP成分)持续存在。非NMDA受体阻断剂DNQX(1.0μmol/L)对纯的DR-EPSP和VLF-EPSP均有抑制作用,对两者快成分的抑制都较明显,而NMDA受体阻断剂AP5(30μmol/L)在抑制VLF-EP-SP和DR-EPSP时,对DR-EPSP的慢成分抑制更为显著。在5个MNs上可同时记录到同侧电刺激诱发的VLF-EP-SP、DR-EPSP及外源性谷氨酸反应。结论:在脊髓介导VLF的下行激活和外周传入的EPSP可能都是谷氨酸类递质,下行激活可能以非NMDA受体为主,而非-NMDA和NMDA受体在外周传入中均起重要作用,显示了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9.
汪丽娜  肖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0):1621-1623+1628
目的:探讨轻度创伤性颅脑损伤(mTBI)后患者丘脑微结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与损伤后认知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7例mTBI患者(mTBI组)和22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扩散峰度成像(DKI)数据,采用DKE软件后处理得到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径向峰度(RK)、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参数图,再提取双侧丘脑各参数均值,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分析mTBI组双侧丘脑各参数值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TBI组MoCA总评分及各子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TBI组双侧丘脑MK、AK、RK值减低,MD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TBI组双侧丘脑MK、AK、RK、MD值与MoCA总评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评分均有相关性(P<0.05);FA值与各临床特征因子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DKI成像技术可以敏感检出mTBI...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北京市丰台区某农村地区婴幼儿屈光状态筛查结果,为视力异常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北京市丰台区北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门诊体检的0.5~3岁婴幼儿1 922人,采用手持莫廷HAR-800视力筛查验光仪对婴幼儿进行双眼视力筛查,分析其屈光状态,建立婴幼儿屈光状态档案,发现屈光异常婴幼儿及时转诊。结果 发现视力异常婴幼儿1 399例(72.8%),其中可疑1 066例(55.5%),散光203例(10.6%),近视59例(3.1%),远视合并散光33例(1.7%),远视31例(1.6%),近视合并散光7例(0.4%)。0.5~<1岁婴儿视力异常检出率较高,达78.5%(610/777),大致呈现年龄越小视力异常检出率更高的趋势。结论 辖区婴幼儿屈光异常比例较高,需要引起重视,异常婴幼儿早期筛查及时转诊,早期干预以促进其视力正常发育,减少儿童期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