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病情一旦进展到股骨头出现塌陷,非手术治疗很难获得满意疗效,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自1988年12月-2004年12月,作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185例(209髋),为总结经验,现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26~56岁,平均36.6岁。其中单椎体骨折34例,双椎体骨折4例(邻近骨折3例,跳跃骨折1例),骨折脱位5例。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2例,C级9例,D级7例,E级20例。分别于术后3~5d、12个月、末次随访时复查X线片及CT,对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椎管占位、内固定物状况进行随访;通过Frankel标准对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3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现象。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24.5±9.5)°矫正至术后(5.3±5.1)°,末次随访时(6.2±4.7)°;椎体压缩百分比由术前(42.3±11.1)%恢复至术后(5.1±5.2)%,末次随访时(6.5±5.4)%;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矢状径占位率由术前的(34.9±11.2)%恢复至术后(5.3±4.7)%、术后12个月时(5.4±4.5)%,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除3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可纠正后凸畸形、椎体压缩及椎管占位,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维格列汀(Vild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6):Sham组、SCI组、SCI+Vilda组;采用血管夹压迫法建立大鼠SCI模型,成模后SCI+Vilda组按10 mg·kg-1·d-1的剂量灌胃给药,SCI组大鼠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在术后第1、第3、第7、第14、第21、第28天进行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评估(BBB评分);术后第3天提取脊髓组织进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leaved Caspase 3,提取组织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leaved 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第7天提取脊髓组织进行尼氏染色检测存活神经元;术后第28天,对各组大鼠进行足印迹步态分析。结果:与Sham组比较,SCI组BBB评分显著降低,步态不一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免疫荧光显示Cleaved Caspase 3表达增强,Western blot显示Bax、Cleaved Caspase 3表达上升,Bcl-2表达下降(P<0.05);与SCI组比较,SCI+Vilda组BBB评分明显提升,步态一致性更好,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增加,Cleaved Caspase 3荧光表达减弱,Bax、Cleaved Caspase 3表达下降,Bcl-2表达上升(P<0.05)。结论:Vilda可抑制SCI大鼠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大鼠SCI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椎弓根螺钉至椎体后壁内侧之间距离的关系.方法:对33例闭合性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采用Endeavor术中神经监护仪对椎弓根螺钉进行电流刺激并记录刺激值,术后通过CT平扫及重建,确定每个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位置并测量螺钉与椎体后壁内侧之间的距离.对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相应椎弓根螺钉至椎体后壁内侧之间的距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33例患者共置入13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5枚椎弓根螺钉置入失败,建立的回归预测方程为Y=5.22 +2.22X(t =5.479,P=0.003).结论: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对于最大限度地保证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避免神经根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建立的回归方程,术者可以在术中实时了解和评估椎弓根螺钉的位置,从而有效提高椎弓根置钉的成功率,减少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胸椎后方不同程度咬除骨皮质后,在椎弓根中置入螺钉,探讨并评估其生物力学性能。采集新鲜小牛胸椎标本21具, 制成21个功能节段模型(T6~T10),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完整皮质组、去皮质A组和去皮质B组,各7个功能节段。去皮质A组咬除进钉点周围3~5 mm骨皮质,去皮质B组咬除进钉点周围5~8 mm骨皮质,完整皮质组未咬除皮质。结果显示:在位移刚度测试上,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轴向旋转状态时,3组内固定标本数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出强度测试上,去皮质A组与完整皮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而去皮质B组的拔出力显著下降,并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3.022,P=0.00)。胸椎进钉点周围不同程度咬除骨皮质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可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对椎体固定的刚度无显著影响;但咬除范围应慎重,不应大于螺钉直径,否则将显著降低螺钉的拔出强度。  相似文献   
16.
汤呈宣 《河北医药》2001,23(8):633-633
我院于 1994~ 1999年应用可折式加压螺纹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 3 6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 3 6例 ,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16~ 62岁 ,平均 50 .2岁 ;骨折类型 :GardenⅠ~Ⅱ型 2 3例 ,Ⅲ型 11例 ,Ⅳ型2例。1 2 治疗方法 对GardenⅠ~Ⅱ型骨折 ,无需骨牵引复位 ,于入院后 48h内手术。对GardenⅢ~Ⅳ型骨折 ,入院后经股骨髁上牵引 ,同时作术前系统检查 ,3~ 5d后 ,手术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及电视X线监视下 ,将GardenⅢ~Ⅳ型骨折复位满意后 ,患肢外展 3 0°、内旋 15° ,以抵消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阿魏酸钠(SF)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中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内研究采用压迫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2),Sham组不损伤脊髓,SCI+SF组按100mg/kg/d的剂量连续腹腔注射SF给药7d,SCI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溶液,术后第3天提取脊髓组织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NLRP3和激活效应蛋白pro-caspase-1、P20、IL-1β以及自噬蛋白P62、LC3Ⅱ的表达,并对脊髓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LRP3变化,术后第7天对脊髓样本进行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存活情况。体外实验中对大鼠小胶质细胞(正常培养为对照组)采用LPS诱导NLRP3表达(LPS组),加入自噬阻断剂氯喹(CQ)(CQ组及LPS+CQ组)检测NLRP3激活效应以及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活性,验证自噬与溶酶体功能对NLRP3激活的影响,再通过SF干预(LPS+CQ+SF组)带来的分子水平变化探讨其中的机制。结果:与Sham组相比,SCI组NLRP3表达升高并被激活,pro-caspase-1降解减少,活性产物P20、IL-1β增多,且自噬蛋白p62、LC3Ⅱ均在较高水平(P0.05);与SCI组比较,SCI+SF组NLRP3数量减少,激活减弱,P62、LC3Ⅱ水平下降(P0.05),Nissl染色显示前角神经元存活情况改善(P0.05)。与之相似,体外实验中,相比对照组,LPS组细胞NLRP3的表达上升(P0.05),但激活不显著,而LPS+CQ组NLRP3的水平更高,激活明显,pro-caspase-1降解,活性产物P20、IL-1β增多,此外,P62、LC3Ⅱ的水平异常升高,CTSB活性下降(P0.05),而相比LPS+CQ组,LPS+CQ+SF组中P62、LC3Ⅱ的水平出现同步下降,CTSB活性增强(P0.05),自噬流恢复。结论:阿魏酸钠通过保护自噬和溶酶体的功能,能够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产生和激活,从而减轻SCI大鼠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临床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排尿困难是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盆底电生物反馈法被用于治疗排尿困难,且逐渐得到临床推广。但是,中老年患者仅用单一的物理或药物方法治疗排尿困难的效果常并不理想。目的 探讨盆底电生物反馈法治疗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排尿困难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困难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膀胱训练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电生物反馈法治疗。采用自主排尿试验测定留置导尿时间和自主排尿成功率。治疗前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包括膀胱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结果 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5个月。治疗组留置导尿时间为(24.5±3.9)d,短于对照组的(45.6±5.5)d(t=19.950,P<0.001)。治疗组37例(92.5%)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对照组28例(66.7%)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其中13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症状。治疗组恢复自主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8.329,P=0.004)。治疗后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小于对照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小于治疗前,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 盆底电生物反馈法可有效改善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直腿抬高试验 ,股神经牵拉试验是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项目。本文介绍一种新试验 ,即膝屈曲试验 (KneeFlexion Test,KFT) ,能提示腰骶神经根的紧张性 ,从而预示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资料与方法回顾 5年中 36 2例有腰腿痛的病例 ,均进行直腿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和膝屈曲试验。膝屈曲试验的方法是患者俯卧位 ,屈曲膝关节 ,如在同侧臀部并 (或 )大腿后侧产生疼痛或疼痛加重时 ,则试验阳性。结果分为阴性 ,轻度、中度和显著阳性。全部患者均进行 L4~ 5,L5~ S1的 CT,脊髓造影术或 MRI检查 ,最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2 84例 ,其…  相似文献   
20.
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儿童胫骨不稳定骨折16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4、8、12、24、48周定期摄X线片复查,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术后无感染,未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和骨骺损伤.无下肢短缩、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