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正>美国生殖医学会指南指出育龄期夫妻双方有生殖愿望,正常性生活1年及以上而未怀孕称为不孕症。我国不孕症发病率为7%~10%,且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需求促进了辅助生殖技术不断创新与进步,现已推出第四代辅助生殖技术。迄今为止,全世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已行数百万例次,随着环境改变、工作及生活压力的增大,辅助生殖技术的需求也在增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与自然妊娠有着本质区别,前者过程包括对配子及胚胎的人工技术操作,它的受精和最初的胚胎发育均在体外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5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后7 d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方法:选择77例CHD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12例,肺动脉瓣狭窄(PS)14例,房间隔缺损(ASD)1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7例。检测术后即刻、术毕、术后6 h、24 h、72 h及7 d 的血清心肌酶(AST、CK、CKMB)、肌钙蛋白I(cTnI)和CRP值的变化。结果:VSD组AST水平于术后即刻,术后6 h和术后24 h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CHD组(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6 h各组间CK及CKM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VSD组最高;术后72 h和术后7 d PDA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CHD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 h和24 h,4种类型CHD组AST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6 h,VSD组CK和CKMB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6 h,VSD、PDA和PS组cTnI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PDA组CRP水平术后24 h、72 h和7 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介入治疗CHD 7 d内可引起轻微心肌损伤,以VSD明显,主要集中在术毕至术后24 h较短时间内,未引起明显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3.
王臣林  江荣  刘玉杰 《当代医学》2010,16(13):155-157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给予麝香保心丸和通心络胶囊口服。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17%,对照组为53.4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小儿膜周部VSD介入治疗的疗效、对心律的影响及封堵前后左心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09年12月本科44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膜周部VSD患儿。男17例,女27例;年龄2.4~13.0(5.20±2.68)岁。其中37例选用对称型封堵器,7例选用偏心型封堵器,经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成束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功能不受影响,即为封堵成功。术前,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查其ECG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FS)。结果 43例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7.7%。其中2例有不成束残余分流,分别于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时消失。术后新出现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1例12个月时转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随访中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消失,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与术前相比,LVDD和LVDS在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时明显缩小(P<0.01,0.05),术后12个月时虽短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F和FS术前术后无显著变化。结论小儿膜周部VSD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1病历资料患儿女,2岁6个月。因"发热、咳嗽10d"于2010-07-31入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患儿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体温最高达39.8℃。热前无畏寒,发热不伴寒颤,咳嗽不剧烈,无咳痰。当地卫生院给予输注头孢菌素类(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治疗4d,体温仍在39.0℃左右,转至当地县医院行X线胸片检查示右肺中叶实变,先后予以输注青霉素、阿奇霉素、头孢吡肟、炎琥宁5d,每天仍发热,体温持续在39.0℃左右,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淮安市金湖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健康素养66条,将调查内容归纳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等3类,分别计算各类健康素养认识度,并按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淮安市金湖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认知度,男性为69.6%,女性为60.6%,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等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健康素养认知度分别为51.7%、6513%、69.2%、75.3%和79.3%,认知度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4岁、25-34岁、35州岁、45-54岁、55-64岁、65-69岁6个年龄组健康素养认知度分别为75.4%、74.6%、70.7%、63.5%、58.6%和52.O%,认知度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金湖县在全面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时,要区分不同人群,有的放矢,特别是对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人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激励他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危险因素,进而达到增进健康,提高健康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7.
毒蕈依其种类不同,误食后可分别导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功能损害,我院曾收治一家数口同时中毒,分别出现程度不同的多系统功能损害,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13岁,系误食其母采摘的毒蕈后腹泻、腹痛、嗜睡、乏力,当地治疗3天无效而转我院。查体:精神差,心率60次/min,律齐,无早搏与病杂,二肺音清,肝脾不大,神经系统阴性。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脑电图示:各极见3~5次/秒,波幅75~200mV的慢节律波,过度换气不消失。SGOT180.5卡门氏单位,LDH683.4金氏单位,肝功能示Tll38mmol/L,GPT>200卡门…  相似文献   
58.
骨科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患者因骨折后疼痛难忍,特别是术后持续疼痛影响骨折的愈合。止痛技术作为手术后的一项特殊治疗,已在各级医院逐渐展开,尤其是患者自探镇痛(PCA)的开展,更使术后止痛技术日趋完善,但同时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我院骨科2000年至今实施术后PCA技术以来的护理体会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蛋白琥珀酸铁联合维生素C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妇铁调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富马酸亚铁联合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蛋白琥珀酸铁联合维生素C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铁调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铁调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BC、Hb、SI及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HCT及R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蛋白琥珀酸铁联合维生素C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能够改善患者铁调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血常规指标,提高SI和SF水平,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0.
<正>1病例资料患儿男,年龄6岁8个月,因"发作性晕厥4个月"于2014年11月21日至28日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入院前有晕厥发作2次,均为运动后出现,发作时有意识丧失、倒地,持续约10 s后可自行缓解,晕厥发作前无抽搐、呕吐,非饥饿状态。患儿入院前4个月爬坡时出现首次晕厥发作,意识丧失后倒地,头部皮肤磕破,持续10 s左右后自行恢复,未特殊处理。入院前2 d,发生第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