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47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8篇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神经节丛(GP)消融对窦房结(SAN)及房室结(AVN)功能的影响。方法 7条犬开胸并在左、右心房及肺静脉缝置多极电极导管以备记录及刺激,对左侧及右侧GP分别进行消融,消融前后分别测定静息心率、SAN及AVN功能,SAN功能包括测定6个不同水平起搏周长(380,350,330,300,280及250 ms)时SAN恢复时间(SNRT)以及校正的SNRT(cSNRT);AVN功能包括AH间期(H is束电图记录的房室结传导时间)、递增起搏时出现文氏房室传导阻滞时起搏周长、出现2∶1房室传导阻滞时起搏周长、右房短阵超速起搏诱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的平均心室率。结果 GP消融后窦性心率无显著改变,长起搏周长时SNRT及cSNRT无显著变化,而短起搏周长时则显著减少(P0.05)。各起搏周长下AH间期、出现文氏房室传导阻滞及2∶1房室传导阻滞时的起搏周长、房颤时平均心室率在GP消融前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GP消融在较短起搏周长情况下增强了SAN功能,但对AVN功能无明显影响,可能与GP消融时同时破坏了副交感及交感神经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通过与国外进口温控射频消融导管的比较,评价国产温控射频消融导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8年6月至11月共入选AVNRT或AVRT患者1342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开放试验设计,应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设计的最小化随机统计方法进行动态随机分为二组,国产导管组应用国产温控射频消融导管,进口导管组应用强生或圣犹达等公司的进口温控射频消融导管.采用常规方法在X线透视下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 国产导管组672例,即时消融成功率97.9%,进口导管组670例,即时消融成功率99.1%,两组成功率均达到96.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产导管组与进口导管组的手术时间[(68±36)min与(67±34)min]、曝光时间[(14±14)min与(10±11)min]、放电次数[(4.5±4.5)次与(4.6±3.9)次]、放电时间[(260±218)s与(257±207)8]、导管性能总体评分[(4.4±0.5)分与(4.5±0.4)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生并发症3例,均为心包积液(国产导管组1例,进口导管组2例),经心包穿刺引流后转为正常出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复发30例,分别为国产导管组14例、进口导管组16例(2.1%与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温控射频消融导管可安全有效治疗AVNRT或AVRT.  相似文献   
83.
急性主动脉夹层42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湖北省随州市近10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2月在随州市中心医院住院首次入院确诊的42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逐年增加。老年组心率明显低于年轻组[(72.1±13.6)次/min比(83.1±17.4)次/min],年轻组的就诊时间及确诊时间明显早于老年组。女性患者确诊时间却明显迟于男性患者。Stanford A型病例发生胸痛的几率明显大于Stanford B型病例,而Stanford B型病例发生腹痛的几率明显大于Stanford A型病例。Stanford B型病例确诊时间明显迟于Stanford A型病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总死亡率为18.1%。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逐年增多,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胸痛、腹痛、后背痛、转移痛等症状,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并高度警惕老年、女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家兔左心房后壁(LAPW)和左心耳底部组织(LAA)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_(to))及L-型钙电流(I_(Ca-L))的特征以及哇巴因对其影响,提供LAPW和哇巴因在引起家兔左心房电不均一性和离子通道重构的电生理基础.方法 使用离体心脏灌流系统灌注心脏,酶解法分离家兔LAPW和LAA心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两个部位心肌细胞I_(to)和I_(Ca-L)观察哇巴因作用前后I_(to)和I_(Ca-L)的变化,及其拟合后电流-电压(I-V)曲线改变.结果 (1)根据记录I_(to)电压钳制方案,当电位为+50 mV时,在正常对照组,LAPW心肌细胞I_(to)与LAA心房肌细胞I_(t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哇巴因作用后,LAPW心肌细胞I_(to)的电流密度为(10.97±0.58)pA/pF(P<0.01),LAA心房肌细胞I_(to)的电流密度为(9.39±0.83)pA/pF(与正常对照组和LAPW心肌细胞I_(to)相比,P<0.05).LAPW心肌细胞I_(to)的I-V曲线在原来最底部移到最上部.所有I-V曲线方向没有发生改变.(2)在记录I_(Ca-L)钳制方式下,正常对照组的LAPW心肌细胞I_(Ca-L)的最大电流密度明显小于LAA心房肌细胞I_(Ca-L)的最大电流密度(P<0.05).但经哇巴因作用后,LAPW心肌细胞I_(Ca-L)最大电流密度为(-11.13±0.99)pA/pF,LAA心房肌细胞I_(Ca-L)为(-8.86±0.51)pA/pF(P<0.01).在正常对照组,LAPW心肌细胞I_(Ca-L)的I-V曲线位于最底部,经哇巴因作用后,LAPW心肌细胞I_(Ca-L)的I-V曲线上移到其他I-V曲线的最上部.每组I_(Ca-L)的I-V曲线整个形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峰值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结论 LAPW心肌细胞存在离子流特异性差异,哇巴因加重LAPW心肌细胞I_(to)和I_(Ca-L)大小异质性和重新分配,这可能成为心房颤动易发性的启动因素和维持条件.  相似文献   
85.
迷走神经刺激对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迷走神经刺激对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为:(1)成年组:心肌缺血组(MI组,陀=15)、心肌缺血+迷走神经刺激组(MI—Vs组,乃=15)和假手术组(sO组,n=10);(2)老年组:心肌缺血组(MI组,儿=15)、心肌缺血+迷走神经刺激组(MI.VS组,凡=15)和假手术组(S0组,n=10)。心电图监测各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扎冠状动脉30min内,老年MI组室速和室颤发生率较成年MI组显著增加(P〈0.05);老年MI.VS组与老年MI组室速和室颤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老年MI—VS组不可逆性室颤发生率较老年MI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而迷走神经刺激的抗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应却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86.
蒲鹏  江洪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464-2466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尿酸、脂蛋白(α)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检测254例冠心病患者与64例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血尿酸、脂蛋白(α)。并于入院后2—7d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采用Gensini冠脉评分系统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冠脉轻度病变组(A组)(〈20分)、冠脉重度病变组(B组)(20—40分)和冠脉极重度病变组(c组)(〉40分);同时根据临床分为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C3组年龄、纤维蛋白原、血尿酸、脂蛋白(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与A组在纤维蛋白原、尿酸水平上有明显差异(P〈0.05);C组与A、B2组脂蛋白(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脂蛋白(仅)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脂蛋白(α)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但血尿酸与脂蛋白(α)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有更高水平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尿酸、脂蛋白(α),其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对冠心病的致病作用可能与血脂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7.
乳腺病如何预防?试试吐气调节法。下面介绍两招“调神吐纳功”,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尤其适合精神压力大、工作繁忙的白领女士。  相似文献   
88.
心肌细胞移植构建生物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细胞移植到宿主心脏后能与宿主心肌细胞形成稳定的缝隙连接并形成电活动的同步。因此,移植具有较快自身节律的心肌细胞(如窦房结细胞)到同种异体心脏将可能重建心脏优势起搏点从而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房室结双径路(DAVNP)在动态心电图直接显示的条件、主要诊断线索及与之有关的特殊心电现象,对 7例在动态心电图直接显示DAVNP的心电图特征和有关特殊心电现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均出现PR间期跳跃性的改变,并有蝉联现象及不典型文氏现象发生,呈DAVNP特征。结论:动态心电图中PR间期的跳跃性改变提示DAVNP的存在,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0.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与肺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4年Reynold等报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以来,该方法作为肺部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肺科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ALF)的检测也步入前沿学科范畴,其检测范围已从常规细胞学进入细胞亚群标记、酶学、免疫学、受体功能、分子生物学等操作技术,结果分析日益规范化。本文就近年来EAL在肺癌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