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46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缺血预处理引起家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ATP敏感性钾电流(IKATP)变化的影响,试图揭示其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  相似文献   
22.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已是目前治疗有适应证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成熟导管技术,但对具有良好瓣膜条件而又并存左房血栓的患,该方法却受到限制。本报道我院18例这类患小剂量华法令抗凝、溶栓治疗的满意疗效,并结合献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3.
24.
25.
既往研究提示病毒感染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致病因素之一,但有关巨细胞病毒(CMV)与冠心病之关系研究的报道尚少。1材料与方法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本院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1例(冠心病组),其中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64±14岁。另选...  相似文献   
26.
VDD起搏治疗幼儿完全性房室阻滞(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例3.5岁的女性幼儿因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致迟发性完全性房室阻滞(CAVB)而安置VDD起搏器。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埋置单根心房感知、心室触发起搏电极,使之于右房内塑形并贴靠房壁;起搏器埋于同侧皮下胸大肌筋膜上囊袋内。术中测得起搏阈值0.1V、脉宽0.4ms、电极阻抗520Ω、A波振幅1.5mV、V波振幅10.6mV,A波感知设定0.25mV。术后房室同步起搏率100%,临床症状改善。表明VDD起搏器不仅埋置简便,而且具有房室同步、频率应答等生理性起搏特点,是治疗幼儿CAVB的理想起搏方式。  相似文献   
27.
报道射频消融治疗2例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结果。心动过速形态均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心内标测显示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室间隔的后下部和后中部。以心动过速的最早激动部位为消融靶点,分别放电7次和9次后心动过速不再诱发。有效消融靶点除室波明显超前QRS波外.其室波前均有一高频低幅锐波,该波的性质尚不明确,可能代表“病变心肌”的激动波。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评价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行左心房线性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其消融术前1~3d、术后3个月静息时窦性心律下左心房容积指标、二尖瓣口A波速度峰值(VA)及左心房射血力,分析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结果消融术后反应左心房辅泵功能的指标左心房射血力、VA、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左心房总排空分数显著下降,反应左心房管道功能的左心房管道容积增加,反应左心房储存功能的指标左心房总排空容积、左心房最大容积无明显变化。结论Carto系统标测下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左心房辅泵功能下降,管道功能增强,而储存功能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与直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4例首次ST段抬高AMI(STelevationmyocarialinfarc-tion,STEMI)患者随机分为直接PCI组(直接PCI治疗)和联合PCI组(在尿激酶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直接PCI治疗)。PCI术治疗前后行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观察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测定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计算冠脉造影灌注积分(APS)和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评估心外膜血管和心肌灌注情况,对两组患者介入术前IRA通畅率、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进行比较。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T段回落程度与APS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前联合PCI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直接PCI组(68.8%比37.6%,P<0.05),其中完全再通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9%比21.9%,P<0.05);联合PCI组心肌再灌注率显著高于直接PCI组(71.9%比37.4%,P<0.01),其中完全心肌再灌注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9%比21.9%,P<0.05)。PCI术后两组IRA的TIMI血流3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6%比87.5%,P>0.05),但比较TM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8%比75.0%,P<0.05),其中TMP3级有明显差异(65.6%比37.5%,P<0.05);联合PCI组APS10~12分(心肌完全再灌注)与直接P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后出院前联合PCI组的LVEF值明显大于直接PCI组。联合PCI组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直接PCI组。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T段回落程度与APS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961,P<0.001),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严重出血及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结论联合PCI术较直接PCI术可获得更好的IRA开通、心肌组织和微循环灌注及心功能的明显改善。APS结合TIMI血流分级和TMPG可较好地完整评价心外膜血管和心肌灌注情况,并与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